历史为什么丑化隋朝_为什么福州以前叫做泉州?

6a0a8cfccfa9f64bf0bd6049e6549be5.png

备份用,原文:为什么福州以前叫做泉州?

因为当时丰州境内有座山叫泉山以此得名,隋朝用了17年(589年~606年),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的泉州继承自丰州,而丰州又是从东扬州分出,东扬州又是从扬州分出属于州郡县三级制度的第一级对应的是福建省,福州对应的是丰州下辖的晋安郡,不过开皇3年(583年)隋文帝废州郡县三级制度改为州县二级制度,晋安郡被废除,所以当时福州实际对应的是原晋安郡治所所在的东部侯官(南朝梁天监间从侯官分出的原丰与侯官合并为东部侯官),583年改名原丰县,直到592年才改成现在为众人熟知的闽县,所以正确的说是这个时候是福建名叫泉州。
PS:说个有趣的,大业3年(607年)隋炀帝又改州制为郡制,闽州变成建安郡,而建安郡为今南平建瓯市的旧称,唐朝武德4年(621年),更是连治所都移到了现在的建瓯市,建安的名字在福建“省市县”三级行政建制中都用过。
唐朝用了86年(623年~625年,627年~711年),武德6年(623年)析建州(武德元年618年由建安郡改名)部分土地建立泉州,2年后又改名丰州,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于州制上设立道制,重新恢复三级行政制度,丰州被降级并正式成为福州的概念,并于同年继承了建州(今南平建瓯市)曾用过的名字泉州,福州使用泉州这个名字的历史实际84年,直到开元13年(725年)才因为境内的福山而改名福州。
PS:再说个有趣的,漳州在唐朝垂拱2年(686年)设府,最初的府城在漳浦(今云霄县),直到唐朝贞元2年(786年)才搬到龙溪县也就是现在的市区,而在开元29年(741年)龙溪县才由泉州转让给漳州,而且龙溪县建县于南朝梁大同6年(540年),比漳州行政建制出现还早146年。
不过五代以前,福建的历史和文明都是十分空虚,福州并没有给泉州这个名字带来出彩的历史,所以现在提到泉州很少人会想到福建和福州也曾经叫过泉州而只会想到现在的泉州,有如春秋时期的唐国和李渊建立的唐朝,英国的约克镇和美国的纽约的知名度一般,另外现在的泉州的名字来自现在泉州市区境内的清源山的旧称“泉山”,并不像福州的“泉州”一般继承自他方,是当时常见的一种命名惯例。

### 动态规划算法计算顺序的选择 动态规划的核心在于优化子结构和重叠子问题两个特性。为了确保在计算某个状态时其所有依赖的状态都已经得到了解决,通常采用自底向上的方法来构建解决方案[^2]。 当提到从后往前计算这一概念时,实际上是指按照逆序处理各个阶段中的子问题。这样做并非绝对必要;相反,在很多情况下是从最简单的小规模实例出发逐渐过渡至大规模情况。然而对于某些特定类型的题目来说,确实存在需要反向思考的情形: - **边界条件清晰化**:一些问题的终止条件或终点更为直观易懂,此时如果采取倒推的方式,则可以使逻辑更加顺畅。 - **依赖关系简化**:部分场景下后续步骤的结果会直接影响前面操作的选择,这时逆转流程有助于更好地管理这些相互作用并降低复杂度。 因此,“从后向前”的表述更多体现了一种策略灵活性而非固定模式。具体实施过程中应依据实际需求灵活调整方向以达到最佳效果[^3]。 ```python def dp_solution(n): # 初始化dp表,默认值设为0或其他适当数值 dp = [0] * (n + 1) # 自底向上填充表格,这里假设i=0是最基础的情况已知 for i in range(1, n + 1): # 计算当前项基于之前的项 dp[i] = compute_based_on_previous(dp, i) return dp[n] def reverse_dp_solution(n): # 对于某些特殊情况下的初始化 dp = initialize_special_case() # 如果适用的话,可以从最后一个问题开始解决问题 for i in reversed(range(n)): dp[i] = solve_with_future_information(dp, i) return dp[0]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