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工程师全攻略:笔试与面试准备资料包

本文还有配套的精品资源,点击获取 menu-r.4af5f7ec.gif

简介:本资料包旨在全面准备软件测试工程师的求职者,详细涵盖了从基础知识到实践技能的各个方面。包括测试理论、测试方法、测试文档编写、自动化与性能测试工具、兼容性与回归测试、敏捷测试原则、质量保证知识、缺陷管理工具和策略,以及面试技巧。求职者可通过掌握这些资料中的内容,提升个人专业能力并增强求职时的竞争力。 软件测试工程师笔试面试资料打包

1. 软件测试工程师笔试面试资料打包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为软件测试工程师的求职旅程提供一份完备的笔试和面试资料集合。这不仅仅是为了帮助应聘者在招聘过程中的每一步都能有所准备,更是为了让他们能够深刻理解软件测试领域的需求和挑战。

1.1 笔试准备资料

为了让你在笔试环节脱颖而出,本节将介绍一些典型题型和解题策略。这些资料包括:

  • 关键软件测试理论知识概述
  • 逻辑推理与问题解决的练习题
  • 具体的案例分析和实例,用以加深理解

1.2 面试准备资料

面试环节往往更注重候选人的实际经验和问题解决能力。本节为你提供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指导:

  • 常见的面试问题与建议答案,包括技术问题和行为问题
  • 如何讲述你的工作经历,以便更好地展示你的能力
  • 模拟面试环节,帮助你提前适应面试的氛围与流程

1.3 简历与个人品牌建设

为了让招聘经理对你留下深刻印象,一份精心制作的简历和强大的个人品牌是必不可少的。本节将分享:

  • 如何制作专业而吸引人的简历
  • 建立和维护个人品牌的方法和策略
  • 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提升你的职业形象

通过上述内容,你将获得一份全方位的准备工具包,帮助你在软件测试工程师的招聘过程中获得优势。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讨软件测试的基础理论和实践,为你的职业旅程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 软件测试基础理论与实践

软件测试是确保软件质量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作为一名IT专业人士,掌握软件测试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方法对于职业发展至关重要。本章将详细探讨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过程模型、测试级别与类型,为读者构建一个全面的测试知识体系。

2.1 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

2.1.1 测试的定义与目的

测试是评估软件质量的一个活动,其目的是发现软件中存在的错误和缺陷。它通过执行软件的部分或全部功能来确保软件符合其规格说明和用户需求。测试旨在提供产品质量的信心,但无法证明软件完全没有错误。

测试可以被看作是一种质量验证活动,与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 QA)不同,质量保证更关注于过程,而测试则关注于产品。质量保证过程中可能会包含测试,但也会采用其他手段,如代码审查、静态分析等。

2.1.2 测试的原则和方法

软件测试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其中包括:

  • 测试应该尽早开始,并在整个开发周期中持续进行。
  • 测试是设计出来的,不是编写出来的,意味着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应该在编码之前设计好。
  • 不可能执行所有的测试,因此需要通过测试设计技术来选择最有效的测试用例。
  • 缺陷聚集,即在软件的某个部分发现缺陷越多,那部分软件越可能存在更多缺陷。
  • 杀虫剂悖论,即重复使用相同的测试可能会失去效果,需要定期更新和改进测试用例。
  • 测试应该由独立的测试团队来执行,以提高发现问题的可能性。

在实践中,测试方法通常分为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静态测试不执行程序,而是通过审查代码和文档来检查错误。动态测试涉及程序的执行,可以进一步分为白盒测试(基于内部逻辑)和黑盒测试(基于功能)。

2.2 测试过程模型

2.2.1 瀑布模型与迭代模型的区别

软件开发有多种过程模型,其中瀑布模型和迭代模型是两种比较典型和常用的模型。瀑布模型是一种线性顺序的开发方法,它将软件开发分为需求、设计、实现、测试、部署和维护等阶段,每个阶段完成后才开始下一个阶段。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过程清晰,易于管理,但它也有僵化和不适应需求变更的缺点。

迭代模型则允许开发过程更加灵活,软件在开发过程中被反复迭代,每个迭代都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等。迭代模型可以更好地适应需求变化,但也可能增加管理和协调的难度。

2.2.2 V模型及其在测试中的应用

V模型是一种强调开发和测试并行进行的迭代模型。在V模型中,左侧表示开发活动,右侧表示测试活动。每个开发阶段都有一个对应测试阶段,从需求验证开始,到系统测试结束。V模型的主要优势在于强调测试活动早期介入,以避免缺陷累积到后期才发现。

V模型的关键点包括:

  • 需求分析的对应测试是验收测试。
  • 系统设计的对应测试是系统测试。
  • 模块设计的对应测试是集成测试。
  • 单元编码的对应测试是单元测试。

V模型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能够帮助项目团队及早发现并修复缺陷,从而减少后期修复成本。

2.3 测试级别与类型

2.3.* 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与验收测试

软件测试通常需要通过不同的级别来进行,每个级别都有其特定的测试目标和方法。

  • 单元测试(Unit Testing):这是一种在软件编码阶段进行的测试,测试单个组件或模块是否按预期工作。它通常由开发者编写和执行。单元测试的关键是隔离每个单元,确保每个部分的正确性。

  • 集成测试(Integration Testing):在单元测试之后进行,其目的是测试多个单元的组合是否能够协同工作。集成测试关注接口和组件之间的交互,以确保模块间的数据交换、调用行为等正确无误。

  • 系统测试(System Testing):系统测试是在所有模块被集成后进行的,它对整个系统进行全面测试,确保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满足所有需求规格。系统测试可能包括性能测试、安全性测试、负载测试等。

  • 验收测试(Acceptance Testing):验收测试是在系统测试之后进行的,由用户参与执行,以验证软件满足业务需求和用户期望。验收测试可以分为α测试(在开发环境中由用户执行)和β测试(在实际使用环境中由用户执行)。

2.3.2 功能测试与非功能测试的区别与实践

功能测试和非功能测试是按照测试对象的性质来划分的两种测试类型。

  • 功能测试(Functional Testing):它主要关注于软件的功能性需求,确保软件的每一个功能都按照规格说明来执行。功能测试包括黑盒测试、边界值测试、等价类划分等。

  • 非功能测试(Non-Functional Testing):不同于功能测试,非功能测试关注于软件的性能、可靠性、可用性、安全性等质量属性。例如,性能测试主要验证软件在规定条件下的性能指标,如响应时间、吞吐量等。

功能测试和非功能测试的区别在于测试的侧重点不同。在实践中,这两者经常是并行进行的,因为软件的质量不仅取决于其功能是否满足需求,还取决于其是否能够稳定、高效地工作。

在本章中,我们介绍了软件测试的基础知识,包括测试的基本概念、过程模型、测试级别与类型。这些内容是构建测试体系的基础,为后面章节中测试用例设计、自动化测试工具应用、测试策略与面试技巧等内容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掌握这些知识,对于在软件测试领域中进行深入学习和实践至关重要。

3. 测试用例设计与文档编写

3.1 经典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3.1.1 等价类划分与边界值分析

在设计测试用例时,等价类划分和边界值分析是两种重要的方法,它们帮助测试人员以系统化的方式识别测试用例,从而提高测试的效率和覆盖度。

等价类划分是将程序输入数据的集合划分为若干个等价类,每个等价类内的数据从程序角度看是等效的。对于程序的某一个输入值的测试,只需在每个等价类中选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值作为测试用例,就可以代表这个等价类。等价类可以是有效等价类,代表有效的输入数据,也可以是无效等价类,代表无效的输入数据。

边界值分析则是在等价类的基础上,对输入或输出的边界进行测试。因为经验表明,错误往往发生在输入或输出范围的边界上,而不在范围的内部。因此,测试时应该选择边界上的值,以及边界附近略超过边界的一些值作为测试用例。

3.1.2 因果图与决策表测试

因果图(也称为判定表)是一种结构化的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特别适用于处理具有复杂逻辑条件的测试场景。通过将条件与动作之间的逻辑关系转化为表格形式,测试人员可以系统地识别出测试用例。每个表格项称为一条规则,每一规则对应一组条件的组合以及由此触发的动作。

使用因果图方法时,首先要确定所有可能的原因(输入条件)和结果(动作或输出),然后确定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创建因果图。之后,可以将因果图转化为判定表,其每行代表一种特定的测试情况,列出了所有的输入条件和输出动作。

3.2 测试文档编写与作用

3.2.1 测试计划书的结构与编写要点

测试计划书是软件测试过程中的核心文档,它详细说明了测试的范围、目标、资源、时间表、方法、工具以及跟踪测试进度的机制。一个优秀的测试计划书可以帮助团队成员明确各自职责,提高测试效率,确保测试工作有序进行。

测试计划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 测试范围:明确测试活动将覆盖哪些功能和特性。
  • 测试目标:设定测试的具体目标和预期结果。
  • 测试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测试工具等。
  • 测试策略:描述测试将采用的方法和策略,比如测试类型、测试级别和测试技术等。
  • 测试时间表:制定测试各阶段的时间安排,包括测试设计、执行、缺陷报告和回归测试等。
  • 风险与假设:分析可能影响测试的潜在风险和预期的假设条件。
  • 交付物:明确测试过程中的输出文档和产物,如测试用例、测试报告等。

3.2.2 测试用例与测试报告的编写技巧

测试用例是指导测试执行的具体指令,它描述了输入数据、测试步骤、预期结果和实际结果。良好的测试用例设计要能够覆盖所有的测试场景,同时还要具备可重复性、明确性和可验证性。

测试用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 用例编号:用以唯一标识每一个测试用例。
  • 用例标题:简明扼要地描述测试用例的目的。
  • 前置条件:执行测试用例前必须满足的条件。
  • 测试步骤:为了达到测试目标所执行的具体步骤。
  • 预期结果:基于测试步骤,期望得到的输出或系统行为。
  • 实际结果:实际执行测试用例后得到的结果,用于与预期结果进行比较。

测试报告则是测试活动的总结性文档,它通常在测试活动结束后编写,目的是向项目干系人汇报测试过程和结果。测试报告应包括:

  • 测试概览:测试活动的基本信息,如测试范围、测试目标、测试环境等。
  • 测试进度:说明测试活动进行到哪个阶段,包括已测试项和未测试项。
  • 缺陷概览:列出发现的缺陷总数、严重程度分布以及修复状态。
  • 测试结论:基于测试结果得出的结论,并给出是否满足发布标准的建议。
  • 附录:包括测试用例执行详情、缺陷跟踪表等辅助信息。

测试文档的编写应遵循清晰、简洁、无歧义的原则,确保其能够有效沟通测试活动的各个方面。文档不仅要有足够的细节供其他人员理解,还要便于将来查阅和维护。

4. 自动化测试与性能测试工具

4.1 自动化测试工具应用

自动化测试是一种能够显著提高测试效率、减少重复工作并确保测试的准确性的重要方法。自动化测试工具的选择对于项目的成功至关重要。我们将重点分析两个流行的自动化测试工具:Selenium和QTP(现在称为UFT - Unified Functional Testing),探讨它们的对比、框架搭建以及如何实现高效的自动化测试。

4.1.1 Selenium与QTP的对比分析

Selenium是一个开源的自动化测试框架,适用于Web应用的自动化测试,它支持多种浏览器和操作系统。由于其开源特性,Selenium社区提供了大量的插件和扩展,使得它非常灵活和可定制。然而,Selenium没有内置的图像识别和录制回放功能,这使得对测试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

QTP(UFT)是一个商业自动化测试工具,专为回归测试和功能测试而设计。它提供了一个图形化的测试流程编辑器和一个丰富的对象库,能够有效地处理复杂的测试场景。但其高昂的成本和较少的社区支持可能是一些项目团队需要考虑的因素。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Selenium WebDriver代码示例,该代码用于打开一个网页并查找一个元素:

from selenium import webdriver

# 初始化WebDriver
driver = webdriver.Chrome()

# 打开网页
driver.get("***")

# 查找页面上的元素
element = driver.find_element_by_id("element_id")

# 关闭浏览器
driver.quit()

在这个代码示例中,我们首先导入了 selenium 模块,并创建了一个 Chrome WebDriver实例。通过调用 get 方法打开指定的网页,接着使用 find_element_by_id 定位到页面中的元素,最后关闭浏览器。

4.1.2 自动化测试框架搭建与实例

一个典型的自动化测试框架包含以下几个主要部分:

  • 测试用例管理 :组织和管理测试用例。
  • 测试数据管理 :提供测试数据。
  • 测试脚本执行 :实际的自动化脚本执行测试用例。
  • 结果验证 :验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 报告生成 :生成可读的测试报告。

下面是一个使用Python语言和Selenium实现的自动化测试框架的简化示例:

import unitte**
***mon.by import By

class ExampleTestCase(unittest.TestCase):
    def setUp(self):
        self.driver = webdriver.Chrome()

    def test_example(self):
        driver = self.driver
        driver.get("***")
        self.assertIn("Example Domain", driver.title)

        # 输入文本并提交
        input_field = driver.find_element_by_tag_name('input')
        input_field.send_keys('Hello, World!')
        input_field.send_keys(Keys.RETURN)
        self.assertIn('Hello, World!', driver.page_source)

    def tearDown(self):
        self.driver.quit()

if __name__ == '__main__':
    unittest.main()

在这个示例中,我们使用了Python的 unittest 模块来组织测试用例,并使用Selenium WebDriver来打开网页并进行交互。我们定义了一个测试用例 test_example ,它首先打开一个网页,然后在搜索框中输入文本并提交。最后,我们验证了页面上确实包含了这个文本。这个框架的 setUp tearDown 方法分别负责在每个测试之前和之后进行初始化和清理工作。

4.2 性能测试工具及指标

性能测试是确保软件产品在预定条件下能够达到预期性能水平的关键过程。选择合适的性能测试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容易地完成性能测试任务,并分析结果。本节将详细介绍两个广泛使用的性能测试工具:LoadRunner和JMeter,它们的使用场景以及性能测试中的关键指标。

4.2.1 LoadRunner与JMeter的使用场景

LoadRunner是一个性能测试工具,它能够模拟成千上万的用户同时进行操作。它广泛地应用于大型企业的应用性能测试中,尤其是那些需要高并发测试的场景,例如金融、电子商务和社交媒体等。

LoadRunner通过虚拟用户(Vuser)来模拟用户的行为,通过多线程和分布式负载生成器对被测应用施加压力,从而评估其性能。

JMeter是一个开源的性能测试工具,由Apache基金会提供。它主要用于测试静态和动态资源,如Java、.NET、Perl、JDBC等,提供了丰富的测试功能。JMeter的图形用户界面是基于Swing的,这使得它更容易为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所接受。

4.2.2 性能测试中的关键指标解析

性能测试中的关键指标主要包括响应时间、吞吐量、系统资源利用率和错误率等。

  • 响应时间 :系统对用户请求做出响应所需的总时间,它直接影响用户的满意度和系统的易用性。
  • 吞吐量 :单位时间(如每秒)内系统处理的请求数量。它是评估系统处理能力的重要指标。
  • 系统资源利用率 :在测试期间系统CPU、内存和磁盘I/O的使用情况。高资源利用率可能会引起性能瓶颈。
  • 错误率 :测试期间发生的错误数量与总请求数量的比例。它显示了软件在高负载下的稳定性。

一个性能测试结果的表格示例如下:

| 项目 | 第一次运行 | 第二次运行 | 第三次运行 | 平均值 | |------------|------------|------------|------------|----------| | 吞吐量(每秒TPS) | 150 | 160 | 145 | 151.67 | | 响应时间(ms) | 400 | 350 | 420 | 390 | | CPU利用率(%) | 70 | 65 | 75 | 70 | | 错误率(%) | 0 | 0.5 | 0 | 0.17 |

在上表中,我们测试了三次并记录了每次运行的吞吐量、响应时间、CPU利用率和错误率。通过平均值,我们可以对软件在测试条件下的性能有一个较为准确的估计。

性能测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应该贯穿整个软件开发生命周期。工具的正确选择和对关键指标的持续监控是保证应用稳定性和用户满意度的关键。在第五章中,我们将更深入地探讨测试方法、策略以及在面试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技巧。

5. 测试方法、策略与面试技巧

5.1 软件兼容性测试方法

兼容性测试是软件测试的一个重要环节,确保软件能在不同的操作系统、浏览器、硬件配置等环境中正常运行。在多种设备和平台并存的今天,兼容性测试显得尤为重要。

5.1.1 跨平台兼容性测试的策略

进行跨平台兼容性测试,首先需要明确目标平台与环境,然后根据产品需求定义测试范围。接着,制定测试计划和选择合适的测试工具,确保能够覆盖所有的目标环境。

操作步骤示例:

  1. 确定目标平台 :例如 Windows, macOS, Android, iOS。
  2. 定义测试范围 :基于用户人群和软件特点,确定重点测试平台。
  3. 制定测试计划 :包括时间表、资源分配和测试重点。
  4. 选择测试工具 :如 BrowserStack, CrossBrowserTesting 等。
  5. 执行测试 :进行手工测试与自动化测试相结合的方式。
  6. 记录和报告 :详细记录测试结果,并撰写兼容性测试报告。

5.1.2 兼容性测试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多种兼容性问题,例如布局错乱、功能失效等。解决方案通常需要结合具体的软件特点和问题原因来定制。

问题与解决方案示例:

  • 布局错乱 :由于不同平台的 CSS 解释不一致导致。 解决方案 :使用 CSS Reset 或 CSS Normalize 技术,确保跨平台基本样式一致性。
  • 功能失效 :可能是某些API在特定平台不可用。 解决方案 :在代码中添加平台判断逻辑,使用条件编译或平台特定的解决方法。

5.2 回归测试的有效执行

回归测试是软件测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目的是确保新增或修改的代码不会对已有的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5.2.1 回归测试的自动化方法

自动化回归测试可以显著提高测试效率。使用Selenium WebDriver等工具可以自动化执行测试脚本,快速定位问题。

代码示例:

from selenium import webdriver

driver = webdriver.Chrome()
driver.get("***")
assert "expected text" in driver.page_source
driver.quit()

5.2.2 高效回归测试的策略与实践

有效执行回归测试需要合理的测试策略,比如采用分层测试、基于风险的测试策略等。在实践中,使用持续集成系统(CI/CD)将自动化回归测试与开发流程紧密结合。

策略与实践建议:

  • 分层测试 :按照功能、集成、系统、验收等不同级别进行回归测试。
  • 基于风险的测试 :优先测试高风险功能,减少总体测试负担。
  • 集成持续测试 :利用Jenkins、Travis CI等工具,实现测试的自动化和持续化。

5.3 敏捷测试环境适应性

敏捷测试是敏捷开发环境中的一种测试模式,要求测试工程师能够快速适应变化,持续交付高质量的软件。

5.3.1 敏捷测试的基本原则

敏捷测试强调“测试与开发同步进行”,推崇“测试驱动开发(TDD)”与“行为驱动开发(BDD)”,并鼓励团队协作与沟通。

5.3.2 敏捷测试中的角色与流程

在敏捷测试中,测试人员常常同时担任着多种角色,比如测试分析师、探索性测试者、质量倡导者等,并在短周期内完成测试任务。

敏捷测试流程示例:

  1. 计划会议 :团队共同制定测试计划。
  2. 测试设计 :快速设计测试用例,优先级排序。
  3. 测试执行 :持续执行测试,同时开发人员修复发现的问题。
  4. 反馈 :对测试结果进行反馈,持续改进测试策略。

5.4 质量保证与控制模型

质量保证(QA)和质量控制(QC)是确保软件质量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虽然相关,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5.4.1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区别

  • 质量保证(QA) :关注整个软件开发过程的改进,预防问题的发生。
  • 质量控制(QC) :关注软件产品本身,确保产品达到质量要求。

5.4.2 质量模型在软件测试中的应用

使用诸如CMMI、ISO 9001等质量模型,可以指导软件开发与测试过程,提升软件质量。

应用实例:

  • CMMI模型 :遵循特定的成熟度等级,逐步提升过程管理和质量水平。
  • ISO 9001标准 :建立和维护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

5.5 缺陷管理工具与流程

缺陷管理是软件测试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涉及缺陷的发现、跟踪、报告和分析。

5.5.1 缺陷跟踪系统的选型与应用

选择合适的缺陷跟踪系统可以提高缺陷处理的效率和质量。例如,JIRA、Bugzilla等工具广泛应用于缺陷管理。

操作示例:

  1. 缺陷提交 :记录缺陷详情,包括重现步骤、环境配置等。
  2. 缺陷分析 :对缺陷进行分类、优先级和严重性评估。
  3. 缺陷跟踪 :监控缺陷状态,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4. 报告生成 :定期生成缺陷报告,供团队分析。

5.5.2 缺陷生命周期管理的最佳实践

有效的缺陷生命周期管理包括及时的沟通、合理的缺陷状态分类、明确的解决流程和持续的改进。

最佳实践建议:

  • 明确的缺陷状态 :定义清晰的缺陷状态,如新建、打开、已修复、已验证等。
  • 定期回顾 :定期回顾缺陷数据,分析缺陷产生的原因和趋势。
  • 持续改进 :根据回顾结果,调整测试策略和开发流程。

5.6 测试策略、计划制定

测试策略与测试计划是测试工作的蓝图,指导整个测试过程的顺利进行。

5.6.1 制定测试策略的要点

测试策略应当明确测试目标、范围、方法、资源和时间规划等关键要素。

要点包括:

  • 测试目标 :明确要达成的质量目标和测试成功标准。
  • 测试范围 :确定测试的深度和广度,包括测试类型和测试级别。
  • 测试方法 :选择适当的测试方法,如黑盒测试、白盒测试等。

5.6.2 测试计划的制定流程与要点

测试计划是在测试策略基础上的详细执行方案,包括测试人员的分配、测试环境的搭建、测试工具的选择等。

流程要点示例:

  1. 测试计划概览 :概述测试的目的、范围、团队结构。
  2. 资源分配 :分配测试人员、环境和工具等资源。
  3. 时间表制定 :根据项目进度安排详细的测试时间表。
  4. 风险管理 :识别潜在风险并制定应对措施。

5.7 面试技巧与职业规划

对于测试工程师而言,面试不只是展示技术能力的机会,更是展示沟通、团队协作和个人成长潜力的平台。

5.7.1 面试中的常见问题与应对策略

面试中常见的技术问题包括测试方法论、缺陷管理、自动化测试框架等。应对策略包括准备实际案例,用STAR法则(Situation, Task, Action, Result)回答问题。

应对策略示例:

  • 准备案例 :准备几个与职位相关的成功案例。
  • STAR法则 :描述问题背景,说明你的任务,阐述采取的行动,最后强调结果。

5.7.2 软件测试工程师的职业发展路径

软件测试工程师可以通过提升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和沟通能力等多种途径实现职业发展。

发展路径建议:

  • 技术路径 :深入掌握自动化测试、性能测试等高级技能。
  • 管理路径 :转向测试管理,如测试团队负责人、测试经理等。
  • 业务专家路径 :成为某个行业或领域的测试专家,提供专业的测试咨询。

以上章节详细介绍了软件测试的多种方法、策略以及面试技巧和职业发展建议。在实际应用中,测试人员应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根据项目需求选择最适合的测试方式,以达到最佳的测试效果。

本文还有配套的精品资源,点击获取 menu-r.4af5f7ec.gif

简介:本资料包旨在全面准备软件测试工程师的求职者,详细涵盖了从基础知识到实践技能的各个方面。包括测试理论、测试方法、测试文档编写、自动化与性能测试工具、兼容性与回归测试、敏捷测试原则、质量保证知识、缺陷管理工具和策略,以及面试技巧。求职者可通过掌握这些资料中的内容,提升个人专业能力并增强求职时的竞争力。

本文还有配套的精品资源,点击获取 menu-r.4af5f7ec.gif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