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对时间的差异_中西文化的差异-2 时间观

中西文化的差异-2 时间观

时间和空间存在不可思议的相似性。因此,人们对时间的不同理解可分为两种时空观念———直线型和循环型。

大体而言,英语国家的人认为时间是直线型,客观顺序是把事件分为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例如,“他跑步。”或“他将跑步。”)。事实上,由于相似的历史背景以及基督教的深远影响,西方处于支配地位的时间观念是线型的,有开端和末尾。因此对大多数的西方人而言,时间总是不断地在一条不定向的直线上运动着,时间的改变也经常被描述为流动的小溪,小河,瀑布。根据基督教传说,它是在上帝创造世界的时候开始的,而且注定在上帝的手中结束。自然而然地,鉴于这种时间观念,西方人总是在他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性格,交流举止上与东方人不同。

相比较而言,东方人认为时间是一个接连不断运动的循环体,基于对大自然长期仔细的观察,他们认为时间的运动是一个没有开端和终结的永无止境的自我循环过程。也就是说,时间总是在一个螺线或循环中运动,周期性地回到出发点,然后开始下一轮的运动。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昼夜更替,四季变换,植物的枯荣,生命的循环等等。最典型的循环时间观是在佛教和印地安文化中发现的。佛教学上认为历史是有规律重复发展着的。每一个轮回大约是40亿年。在每一个轮回的开端和终结,虚幻的场景会重新出现,同时所有的神也会把历史舞台上曾经发生在上一个轮回中的事件重新回放,生活总是在由天堂,世界,地狱所组成的循环中运行,转换。

在中国文化中,直线观念和循环观念是同时存在的,但是前者占主导地位。中国文明的创始者和维护者孔子曾感叹时间:“逝者如斯夫。”象线形的河水,以此来警示后人不要

消磨时间。其开创的精深的儒家文学一直被高度评价为历史,被视为一面镜子以此来调整和引导现在和将来。然而,中国人民的直线型时间观却不如西方人那样明确。在中国语言文学中,没有用来区分过去事情和现在事情的时态变量。时间差异只得用副词来标示。另一个重要的例子就是,中国传统的编年史按每一位皇帝执政的顺序,以及他们执政称号的名字来划分时代。因此,在清朝(公元1684

-

1911)的历史中我们能找到第十四年号的舜(1657),第二十三年号的康熙(1684),或者是第一年号的雍正(1723)等。对于一个没有对中国历史和文化全面了解的人而言,这样的编年史太让人费解,疑惑了。

因为佛教在中国已经流传很久了,佛学的循环,变换的生活理念也在中国的时间观念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另外一个应该考虑进去的因素就是中国是一个拥有数千年历史的农业国,到现在为止,它仍然离工业化有段距离。农业是周期的,但在运用时间方面与工业相比就不那么严密和有效。因此,中国的农民在过去总是日出而起日落而归。他们没有像工业化国家的人们那样更多地关注对时间的精确估计与计划。更准确地说,中国的直线型时间观不是一成不变的,偶尔也体现出循环观的一些特点。

然而,在时间观上,中国人和美国人有许多不同之处,但中国人却比美国人更灵活变通一些。在某种程度上,中国人是时间的主宰者,而美国人却是时间的奴隶。由于中国仍是一个农业国,时间似乎更充足,而且是以较慢的速度进行,一段计划好的时间可能被改变,延迟甚至是取消。例如,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在铃响几分钟后,继续他的讲座,没有人能对这表示抗议。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在工作,漫步,购物还是在打电话聊天,中国人总是看起来更快乐,更自在。为了确保约会更稳妥,总是听到他们说“不见不散”,这就暗示了已经决定了的时间也是可以改变或推迟的。无论是谁迟到,另一个人必须至少等上半个小时。相比较而言,对美国人来说,直线时间观念是冷酷的,难以改变的,它应该被划分为一系列不同的时间长度。(例如,一年、一个月、两小时甚至两分钟)。他们对时间的考虑可以精确到一分钟或一秒钟,一旦制定了计划就不能改变,各种事情都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生活也要受时间的严格控制。固定的日程决定了先应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一分钟要做什么。如果一个人约会迟到几分钟,无论什么原因,他都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而且做出诚恳的道歉,因为他扰乱了他人的时间安排。

除了中国,还有一些亚洲国家,拉丁美洲,非洲,阿拉伯世界的许多国家,在时间上都是复合时间型的。然而那些在北美,欧洲的西北部则都是单一时间型的。

西方人的时间观和金钱观是联系在一起的,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根深蒂固,所以它们非常珍惜时间,在生活中往往对时间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和计划,并养成了按时赴约的好习惯。在西方,要拜访某人,必须事先通知或约定,并说明拜访的目的、时间和地点,经商定后方可进行。而中国人则属于多向时间习惯的国家,在时间的使用上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一般不会像西方人那样严格的按照计划进行,西方人对此往往感到不适应。 拜访朋友与待客:中国人常在应邀的时间前到达,准时的概念是在约定的时间前几分钟,提前为准时(时间语言)或者无预约就去拜访朋友。英美人的时间概念与中国人不同,提前到达不礼貌,他们在赴约时常准时或略迟一点到达,而且无预约不拜访朋友。中国人的待客方式与英美人也不同:中国人热情好客,如:给客人夹菜、斟酒、送客至楼下甚至车站:而英美人让客人随意,尊重客人自己的选择,无送客习惯。

a4c26d1e5885305701be709a3d33442f.png

老外(主要是欧美西方人?)对于时间观念十分强。而汉语里关于时间方面的词句,最发达的就是:差不多,还行,基本上那时间吧,等等。如果与人相约的话,很多中国人最习惯的说法就是:上午吧,下午吧,晚上吧,等等。至于具体几时,则要根据两人对时间的感觉而定。如果与老外相约,则老外必定会加上一句,上午几点?下午几点?晚上几点?等等。“不准时”以及“没有时间观念”,几乎可以成为“中国人”的代名词了。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