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常识_Java常识

1. 微服务:将子系统拆成一个一个的jar包运行就是微服务。

2. 静态语言和动态语言

动态类型语言,是指数据类型的检查是在运行时做的。用动态类型语言编程时,不用给变量指定数据类型,该语言会在你第一次赋值给变量时,在内部记录数据类型。比如node、JS、python、linux shell等语言。

静态类型语言,是指数据类型的检查是在运行前(如编译阶段)做的,比如Java、C,这些语言声明变量的时候需要指定其类型。

变量在书写的时候并没有指定类型,将其赋值成什么类型它就是什么类型,这种变量本身类型不固定的语言称之为动态语言,与之对应的是静态语言(如java)。

在java中,书写变量时必须指定变量类型:如int a = 1;此时a变量的类型为int型,不能再改变。如果在下面代码中再写double a = 1.0,则会报错。

3. 编译型语言和解释型语言

编译型语言首先是将源代码编译生成机器指令,再由机器运行机器码(二进制),比如C、C++。

解释型语言的源代码不是直接翻译成机器指令,而是先翻译成中间代码,再由解释器对中间代码进行解释运行,比如 java。

编译型和解释型的定义是对立存在的,但也可以在一个语言中同时存在。比如 java 语言同时兼有编译型和解释型特点。整个流程如下:

将源代码(.java 文件)编译生成字节码(.class 文件),再通过 JVM(java 虚拟机)运行生成机器指令,由机器运行机器码。注意,此处生成机器语言前的操作是解释型,每次运行都要重新解释。因此,此处表明 java 是解释型。

但是,部分 JVM(java 虚拟机)有一种 JIT(Just in time)机制,能够将部分已经解释翻译的常用机器指令保存。下次不需要解释,直接运行即可。此时 java 是编译型。

4. 缓存雪崩、缓存穿透

(1)缓存雪崩

缓存雪崩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由于原有缓存失效,新缓存未到期间(例如:我们设置缓存时采用了相同的过期时间,在同一时刻出现大面积的缓存过期),所有原本应该访问缓存的请求都去查询数据库了,而对数据库CPU和内存造成巨大压力,严重的会造成数据库宕机。从而形成一系列连锁反应,造成整个系统崩溃。

解决办法:为key设置不同的缓存失效时间,还有一各被称为“二级缓存”的解决方法。

(2)缓存穿透

缓存穿透是指用户查询数据,在数据库没有,自然在缓存中也不会有。这样就导致用户查询的时候,在缓存中找不到,每次都要去数据库再查询一遍,然后返回空(相当于进行了两次无用的查询)。这样请求就绕过缓存直接查数据库,这也是经常提的缓存命中率问题。

解决方法:如果一个查询返回的数据为空(不管是数据不存在,还是系统故障),我们仍然把这个空结果进行缓存,但它的过期时间会很短,最长不超过五分钟。通过这个直接设置的默认值存放到缓存,这样第二次到缓冲中获取就有值了,而不会继续访问数据库,这种办法最简单粗暴!

(3) 缓存击穿

缓存击穿是指缓存中没有但数据库中有的数据(一般是缓存时间到期),这时由于并发用户特别多,同时读缓存没读到数据,又同时去数据库去取数据,引起数据库压力瞬间增大,造成过大压力

解决方案:

设置热点数据永远不过期。

加互斥锁,类似于双重检查获取数据。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