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ml字段后面加个红星,数字报纸HTML版本

梁红星

我老家的堂屋旁有一池水塘,因其呈三角形,村里的人叫它“三尖塘”。好像没人清楚“三尖塘”的中央何时隆起了一个小土堆,更没人知道小土堆上何时起长满了芦苇。每到春天,苇芽或粗或细地从土堆里拱出来。仿佛一夜间,芦苇就长得比孩子还要高。

端午节之前,是芦苇疯长的季节,苇叶绿得泛着油光。一大早,村里的女人们就拿着镰刀来“三尖塘”割苇叶,在水塘里洗干净后带回家包粽子用。

乡下的孩子不懂啥叫规矩,个个都很顽皮,越是大人不让做的事情,在没人注意的时候偏偏要去做。当年,放学后书包往家一扔,我们就跑到“三尖塘”玩耍,从塘边一个猛子扎下去游到塘中的芦苇丛里。在芦苇丛里,我们不是捉迷藏就是抽出苇芯做苇笛,做成的苇笛吹起来声音很脆,也很好听。但年幼的我们并不知道拔出苇芯后芦苇就会死去,只是觉得好玩而已。如果被大人看到了,免不了挨一顿臭骂:“死孩羔子,哪不好玩非要往那里钻?把好端端的苇子都踩断了……”

春去苇叶青,秋来芦花白。芦花初开时低垂着芦絮,不久便张扬起来,芦苇们像一群得胜的士兵,挺直腰杆,晃动着灰里泛白的芦花。但我一点都不喜欢芦花,一开始灰头土脸,到了成熟季节又变得花白花白,像个少白头,一点都不好看。

就是这不起眼的芦花,却温暖着我儿时的乡村。那时候人们的日子过得很苦,很少有人家买鞋穿,都是女人们就着油灯纳底做鞋。做一双布鞋,手快的女人也要用上十天半个月。如果家里孩子多穿鞋费,女人做的鞋就供不上孩子们穿。于是,村里手巧的男人又开始用芦花扎鞋,人们把这种鞋叫“麻窝子”。用芦花扎出来的“麻窝子”穿在脚上很暖和,还能踏雪踩水,一个冬天脚都不会冻。就算能买得起布棉鞋,可又有谁愿意穿着买的鞋雪里雨里地踩呢?热心肠的光华叔是村里扎“麻窝子”的好手,秋闲时村里人拿着芦花请他帮忙给孩子扎“麻窝子”,光华叔都是有求必应从不拒绝。小时候,我和弟弟都穿过他给扎的“麻窝子”,可暖和了。

在当年,芦苇的用途还有很多。村里人都用芦苇秸覆盖屋脊,说是会冬暖夏凉。还有人用苇蔑编苇席。像秫秸一样的芦苇经过一番泡、剖、顺、轧,就可以编苇席了。自家用不了的苇席还能拿到集市上卖,一张能卖三四块钱。

如今的故乡已非同于昨,“三尖塘”已没有了踪迹。

离开故乡已经二十多年了,我时常想起家里的老屋,想起老屋旁的“三尖塘”,想起长在“三尖塘”里的芦苇,还有光华叔扎的毛茸茸的“麻窝子”……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