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强化出版规范 提升出版质量


来源:国家新闻出版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行业标准 CY/T 174—2019
《学术出版规范 表格》
1 范 围本标准规定了学术出版物表格的构成及其要求、分类、内容要求和编排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学术图书、学术期刊,其他出版物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100 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
GB/T 3101 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
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 15835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
CY/T 119 学术出版规范科学技术名词
CY/T 120—2015 学术出版规范图书版式
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表格table按一定逻辑关系排列单元格,用于显示数据、事物分类等,便于直观呈现、快速比较和引用分析的表达形式。
3. 2表号table number表格的编号。
3. 3表题table title表格的名称。
3. 4表头table head对表格各行和各列单元格内容进行概括和提示的栏目。
3. 5纵表头row head纵向排列的对表格各行单元格内容进行概括和提示的栏目。
3. 6横表头column head横向排列的对表格各列单元格内容进行概括和提示的栏目。
3. 7表身table body表头之外的单元格总体。
3. 8表注table note对表格或表格中某些内容加以注释或说明的文字。
4 构成及其要求4. 1构成表格一般由表号、表题、表头、表身和表注构成。表头和表身构成表格的主体,一般分为行和栏。横线称为行线,竖线称为栏线。表头与表身之间的线称为表头线。表格的四周将表头和表身一起围住的线统称表框线,表框线包括顶线、底线和墙线。
示例:表格的构成
4.2.1 表号
4.2.1.1 表格应有表号并应在正文中明确提及。
4.2.1.2 表格可全文依序编号或分章依序编号。
全文依序编号,方式如“表1”“表2”。
分章依序编号,方式如“表1-1”或“表1.1”,前一数字为章号,后一数字为本章内表格的顺序号,中间用分隔符“-”(短横线)或“.”(下圆点)连接。
4.2.1.3 期刊论文宜全文依序编号,图书宜分章依序编号。
4.2.1.4 只有一个表格时仍应编号。期刊论文可用“表1”,图书可用“表1-1”或“表1.1”。
4.2.1.5 全书或全刊的表格编号方式应统一。
4.2.1.6 表格编号方式应与正文中插图、公式的编号方式一致。
4.2.2 表题
4.2.2.1 表格应有表题。
4.2.2.2 表题应简练并明确表示出表格的主题。
4.2.3 表头
4.2.3.1 表格应有表头。
4.2.3.2 表头中不应使用斜线。错误的表头形式见示例1,正确的表头形式见示例2。
示例1:错误的表头形式
示例2:正确的表头形式
4.2.3.3 表头中的栏目归类应正确,栏目名称应确切、简洁。表头可分层。
4.2.3.4 表头中量和单位的标注形式应为“量的名称或符号/单位符号”。
示例1:标注形式“量的名称/单位符号”
示例2:标注形式“量的符号/单位符号”
4.2.3.5 表格中涉及的单位全部相同时,宜在表的右上方统一标注。
示例:单位统一标注形式
4.2.4 表身
4.2.4.1 表身中单元格内的数值不宜带单位。
4.2.4.2 表身中同一量的数值修约数位应一致。如果不能一致,应在表注中说明。
4.2.4.3 表身中如果一个单元格内包含两个数据,其中一个数据应用括号括起,同时需要在表头或表注中说明。
4.2.4.4 表身中单元格内可使用空白或一字线“—”填充。如果需要区别数据“不适用”和“无法获得”前者可采用空白单元格,后者可采用一字线,并在正文或表注中说明这种区别。
4.2.4.5 单元格内的数值为零时应填写“0”。
4.2.4.6 表格中上下左右的相邻单元格内的文字、数字或符号相同时可分别写出,也可采用共用单元格的方式处理。
示例:共用单元格
4.2.5 表注
4.2.5.1 表注宜简洁、清晰、有效。对既可在表身又可在表注中列出的内容,宜在表身中列出。
4.2.5.2 表格出处注宜以“资料来源”引出。
4.2.5.3 全表注宜以“注”引出。
4.2.5.4 表格内容注应按在表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在被注文字或数字的右上角标注注码(宜采用圈码),在表下排注码和注释文字。
4.2.5.5 表格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注释时,宜按出处注、全表注、内容注的顺序排列。
5 分 类5. 1全线表表格外框有表框线,各项之间有行线、栏线的表格。
示例:全线表
省略墙线或部分行线、栏线的表格。只保留顶线、横表头线和底线的省线表为三线表。
示例1:省线表
示例2:三线表
既无表框线,也无行线和栏线的表格。
示例:无线表
7.1.1 表格宜随文编排,排在第一次提及该表表号的正文之后,其中插页表的编排见7.4.8 的规定。如果版面无法调整时,可适当变通。
7.1.2 表格不宜截断正文自然段,不宜跨章节编排。
7. 2表格各部分的版式要求7.2.1 表号和表题
7.2.1.1 表号和表题应置于表格顶线上方,宜居中排。
7.2.1.2 表号应置于表题之前,与表题之间留一字空。
7.2.1.3 表号和表题的排字宽度一般不应超过表的宽度。表题较长需要转行时,应从意义相对完整的停顿处转行。
7.2.2 表头和表身
7.2.2.1 多层表头应体现层级关系。三线表横表头有第二、第三层级时,每个层次之间应加细横线分隔,细横线长短以显示清楚上下层的隶属关系为准。纵表头有第二、第三层级时,宜依次右缩一字。
7.2.2.2 横表头各单元格内容宜居中排。纵表头各单元格内容宜左齐排。
7.2.2.3 表身中行和列的数字、文字、图形宜对齐。
7.2.2.4 表身中同一列中相同量的数值宜对齐,以个位、范围号、正号“+”、负号“-”等为准。
7.2.2.5 表身各单元格中的文字为多行叙述时宜左齐排。
7.2.3 表注
7.2.3.1 表注宜排在表格底线下方。排字宽度不宜超过表格宽度,首行距左墙线一字空或两字空排。不应与正文注释混同编排。
7.2.3.2 全表注的注文如果多于一条,各条之前宜加上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的序号。每条注文应独立排为一段,末尾用句号。
7.2.3.3 内容注的注文可分项接排,也可独立排为一段,注末应用句号。
7. 3用线和用字7.3.1 表框线应用粗线,其他用细线。
7.3.2 表号和表题的用字宜小于或轻于正文用字,字体宜重于表格其他部分的字体。
7.3.3 表头、表身和表注的用字宜小于正文用字。表头用字不宜大于表题用字,表身用字不宜大于或重于表头用字,表注用字不宜大于或重于表身用字。
7.3.4 表格用线、用字宜全书或全刊一致。
7. 4编排的技术处理7.4.1 串文排和通栏排
7.4.1.1 表格宽度不超过版心宽度的1/2 时,宜串文排。
7.4.1.2 表格宽度超过版心宽度的1/2 时,宜通栏排。
7.4.2 转页接排
7.4.2.1 表格一面排不下时,可采用转页接排的方法处理。
7.4.2.2 转页接排的表格应重复排横表头和关于单位的陈述,并在横表头上方加“表××(续)” 或“续表”字样。
7.4.2.3 前页表格最下端的行线应用细线,转页接排表格的顶线应用粗线。
7.4.3 跨页并合
7.4.3.1 如果表格的宽度相当于两个版心宽,可将表格排在由双码和单码两个页面拼合成的一个大版面上。
7.4.3.2 跨页表格应从双码面跨至单码面,表号、表题居中,表注从双码面跨至单码面。
7.4.3.3 跨页表格并合处的栏线应置于单码面,排正线,行线对齐。
示例:跨页并合
7.4.4 卧排
7.4.4.1 表格宽度超过版心宽度、高度小于版心宽度时,可卧排。
7.4.4.2 卧排应符合CY/T 120—2015 中6.6.2d)的规定。
7.4.4.3 卧排表多面接排时,从单双码面起排均可,不在一个视面上的接排表应重复横表头并加“表××
(续)”或“续表”字样。栏线应对齐。
示例:左翻书卧排表多面接排
7.4.5 长表转栏
如果表格行多栏少,竖长横窄,可将表格纵向切断,转成两栏或多栏。表格转栏排后,横表头相同,纵表头不同,各栏的行数应相等,栏间应以双竖细线相隔。
示例:长表转栏
7.4.6 宽表分段
如果表格栏多行少,横宽竖短,可将表格横向切断,排成上下叠排的两段或多段。表格分段排后,横表头不同,纵表头相同,上、下两段中间应以双横细线相隔。
示例:宽表分段
7.4.7 表头互换
如果表格版面受限,或栏目设置不合理,可将横表头和纵表头作互换处理。横、纵表头互换时,表身中各单元格内容应作相应的移动。
示例:表头互换
7.4.8 折叠处理
表格尺寸大于页面且不适合采用7.4.1~7.4.7中的方式处理,可折叠处理为插页表。插页表不与正文连续编页码,但应在相关正文中提及表号或标注其位置。


安徽农业科学
学术|科普|三农|聚焦|学习|生活

一个接地气的学术期刊公众号
论文投稿:ahnykx@aaas.org.cn
✄采编:小白 ✄排版: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