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会用PowerPoint,但不是谁都能做出好看的ppt,结构设计也一样。软件从来都只是工具,而且是开发者设计好方便使用者用的,好好用两个星期,相信身处数字化时代的人没什么软件不能学会的,但这并不意味用软件的人有多厉害。试想想,各位身边,真正能把力学分析方法、计算机算法和数据结构都弄清楚的有工程师几个?跟着软件和规范的设定去做设计却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这是很危险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切莫本末倒置。
最近在GitHub上发起一个Python开源结构分析项目StructEngPy,用业余时间加强下基础,感兴趣的同行可以一起学习讨论。
补充一个,在德国某事务所时用的sofistik,这是一款bug多多的软件,几乎像是结构工程定制版的ANSYS,使用类似ANSYS的命令流操作,以老旧的CADINP脚本语言输入,英文手册由机器从德语翻译过来,错漏百出,数据库存储结构混乱不堪,用户体验恶劣,概括来说是落后、原始、野蛮。但是,用它分析节点很方便,并有强大的插值截面功能,还可以自动生成精美的变形图内力图应力图一系列分析结果,以至于有时确实无可替代。据说将来会在中国市场销售,不差钱的设计院可以试试。
还有就是,人生苦短,我用python。
//以下是原答案/
算是在设计院实习了两年多,说说我这边做空间结构用到的软件吧。
首先必须强调:软件只是工具,重要的是思想和结构概念。有结构体系概念才能定个好方向,否则都是白算。有结构分析概念才能选择正确的力学模型,精准分析和矫正错误,甚至根据需要开发自己的软件工具。有结构设计概念才能快速选对经济合理的材料和截面,满足设计性能要求。 就像会语法会汉字不代表能写出好文章一样,用软件不牛逼,千万不要本末倒置。
话归正题,如果不是分工很细很工厂化的外企,设计院工作要求还挺全面的,就空间结构来说基本分为以下几个流程:
1.建模阶段
1.1 AutoCAD。一些高级功能实际用不上,所以很多设计院还用老旧的2004版本,不过随着64位操作系统的普及,不兼容的老版本必然淘汰,学习新版和新功能是有好处的
1.2 Rhino+Grasshopper 复杂结构建模必备,效率比cad高不少。但这个不是会软件就ok的,需要对NURBS原理和脚本编程有一点点基础。
2 分析与设计阶段
2.1Sap2000。空间结构基本分析软件,人性化的界面,但15有中国规范bug,最新16已修复。虽然很傻瓜,但建议多看手册,了解分析机制,这是很重要的。
2.2 Etabs。超限高层建筑结构必备,最新的2013图形性能很好用得爽,但其他方面性能似乎不如旧版。
2.3 Midas。界面很好,图形性能也好。不过这边主要作为csi系软件的补充和校核。
2.4 ANSYS classic和workbench都有用到,主要用在稳定分析、弹塑性极限承载力分析与节点细部分析上,偶有用作风荷载下的流场分析。
2.5 Abaqus.主要作为ANSYS的补充和校核。
2.6 Perform3d 动力弹塑性分析。超限高层必备,就是感觉不大好上手。
2.7 3d3s。柔性结构找形找力是必杀,不过有时不太稳定,对新版本的基础软件支持不太好,这方面同济要努力改善下用户体验了。easy没用过。
2.8 PKPM与盈建科等其他国内厂商软件。超限分析中用得少,常规设计比较常用,这些年国产软件水平在提高,不过不重ui设计是硬伤。
3 设计结果整理
3.1 office系列。计算书、超限报告、做ppt等。不要轻易说自己精通办公软件。不用vba和宏不说,不交叉引用甚至不用自动编号,靠空格居中的老doc格式平时遇到太多也是醉了。excel用好在大部分日常科学计算上可以媲美matlab. 好好学点ppt设计,不要拿出去就让建筑师和甲方从心里嘲笑,结构师也是需要注重包装和用户体验的。visio画点流程图也是很常用的,注意弄清楚标准流程图不同形状的意思。
3.2 还是AutoCAD,画图必备。天正之类的可以辅助下,由于主要做空间结构,一般不用pkpm出图。
3.3 Tekla、Revit等BIM软件,主要用于将成果交给建模师处理或者查看深化设计成果。
3.4 Photoshop.文本和ppt中很多时候需要p图,学会日常生活用处也很大。
3.5 Keyshot等快速渲染软件。高端的结构设计需要追求结构表现,会简单渲染做点效果图可以凡事不求人。不是必备。
4 Buff加成
4.1 Matlab.解决现成软件没有的计算问题,简单易用,工具包多,理工必备。
4.2 .程序设计语言。c#,vb之类,二次开发必备,可以充分利用csi的com接口,甚至自己开发软件,追求数值计算速度用c++或者Fortran,我比较喜欢前者。
暂时想到这么多。下部基础平时不做,这里就不说了,望交流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