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stream 实现原理_Java 8 Stream原理解析

说起 Java 8,我们知道 Java 8 大改动之一就是增加函数式编程,而 Stream API 便是函数编程的主角,Stream API 是一种流式的处理数据风格,也就是将要处理的数据当作流,在管道中进行传输,并在管道中的每个节点对数据进行处理,如过滤、排序、转换等。

首先我们先看一个使用Stream API的示例,具体代码如下:

d1fda00e355a2bcbcbfac27442a01693.png

code1 Stream example

这是个很简单的一个Stream使用例子,我们过滤掉空字符串后,转成int类型并计算出最大值,这其中包括了三个操作:filter、mapToInt、sum。相信大多数人再刚使用Stream API的时候都会有个疑问,Stream是指怎么实现的,是每一次函数调用就执行一次迭代吗?答案肯定是否,因为如果真的是每一次函数调用就执行一次迭代,这个效率是很难接受的,Stream也不会那么受欢迎。

其实Stream内部是通过流水线(Pipeline)的方式来实现的,基本思想是在迭代的时候顺着流水线尽可能的执行更多的操作,从而避免多次迭代。为了对Stream的操作有更清晰的认识,我们汇总了Stream的所有操作。

02010a522e36393c9c47cbd72ec22bf0.png

从上表可以看出Stream将所有操作分为两类:中间操作和终止操作。其中中间操作分为无状态和有状态,终止操作分为非短路操作和短路操作,下面是针对这几个操作的含义说明:

1、中间操作:中间操作只是一种标记,只有结束操作才会触发实际计算

无状态:指元素的处理不受前面元素的影响;

有状态:有状态的中间操作必须等到所有元素处理之后才知道最终结果,比如排序是有状态操作,在读取所有元素之前并不能确定排序结果。

2、终止操作:顾名思义,就是得出最后计算结果的操作

短路操作:指不用处理全部元素就可以返回结果;

非短路操作:指必须处理所有元素才能得到最终结果。

Stream流水线解决方案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了解到Stream在执行中间操作时仅仅是记录,当用户调用终止操作时,会在一个迭代里将已经记录的操作顺着流水线全部执行掉。沿着这个思路,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

用户的操作如何记录?

操作如何叠加?

叠加之后的操作如何执行?

1、操作如何记录

8996cd27942479dd4c8f33e565033378.png

图1-1

关于操作如何记录,在JDK源码注释中多次用(操作)stage来标识用户的每一次操作,而通常情况下Stream的操作又需要一个回调函数,所以一个完整的操作是由数据来源、操作、回调函数组成的三元组来表示。而在具体实现中,使用实例化的ReferencePipeline来表示,即图1-1中的Head、StatelessOp、StatefulOp的实例。接下来我们来看下Stream几个常用方法的源码。

acb43fab1de015d3e130ab207cfcae15.png

code2 Collection.Stream()

e362e62cb70e23914ccc696dc4d7f716.png

code3 StreamSupport.stream()

a2219cce835174af1faab91c34e431cf.png

code4 ReferencePipeline.map()

从上面源码中可以看出来,我们调用stream()方法时最终会创建一个Head实例来表示流操作的头,当调用map()方法时则会创建无状态的中间操作实例StatelessOp,同样调用其他操作对应的方法也会生成一个ReferencePipeline实例,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在用户调用一系列操作后,最终会形成一个双向链表,如下图所示:

915b9591a0c3a8e5f02dd2590803879c.png

图1-2

2、操作如何叠加

上面我们说明了Stream是通过stage记录操作,但stage只保存当前操作,它并不知道下个stage如何操作,需要什么操作。所以要执行的话还需要某种协议将各个stage关联起来。jdk中就是使用Slink接口来实现的,Slink接口定义begin()、end()、cancellationRequested()、accept()四个方法,如下表所示。

3429d37a8eaed59403ec4bb6bf59a1e8.png

往回看code3 ReferencePipeline.map()的方法,我们会发现我们在创建一个ReferencePipeline实例的时候,需要重写opWrapSink方法来生成对应Sink实例。而且通过阅读源码会发现常用的操作都会创建一个ChainedReference实例。我们可以看下code5 ChainedReference抽象类的源码实现,因为ChainedReference只是个抽象实现,不携带具体操作的特性,所以是更能体现作者的设计理念。

通过查看源码可以发现ChainedReference会持有下一个操作的Slink,并在调用begin、end、cancellationRequested方法会调用下一个操作的Slink的相应方法,以此来达到叠加的效果。

92d473eb279d8f446061605f6d58175a.png

code5 ChainedReference

3、叠加之后的操作如何执行

Sink完美封装了Stream每一步操作,并给出了[处理->转发]的模式来叠加操作。这一连串的齿轮已经咬合,就差最后一步拨动齿轮启动执行。是什么启动这一连串的操作呢?也许你已经想到了启动的原始动力就是结束操作(Terminal Operation),一旦调用某个结束操作,就会触发整个流水线的执行。

结束操作之后不能再有别的操作,所以结束操作不会创建新的流水线阶段(Stage),直观的说就是流水线的链表不会在往后延伸了。结束操作会创建一个包装了自己操作的Sink,这也是流水线中最后一个Sink,这个Sink只需要处理数据而不需要将结果传递给下游的Sink(因为没有下游)。对于Sink的[处理->转发]模型,结束操作的Sink就是调用链的出口。

我们再来考察一下上游的Sink是如何找到下游Sink的。一种可选的方案是在PipelineHelper中设置一个Sink字段,在流水线中找到下游Stage并访问Sink字段即可。但Stream类库的设计者没有这么做,而是设置了一个Sink AbstractPipeline.opWrapSink(int flags, Sink downstream)方法来得到Sink,该方法的作用是返回一个新的包含了当前Stage代表的操作以及能够将结果传递给downstream的Sink对象。为什么要产生一个新对象而不是返回一个Sink字段?这是因为使用opWrapSink()可以将当前操作与下游Sink(上文中的downstream参数)结合成新Sink。试想只要从流水线的最后一个Stage开始,不断调用上一个Stage的opWrapSink()方法直到最开始(不包括stage0,因为stage0代表数据源,不包含操作),就可以得到一个代表了流水线上所有操作的Sink,用代码表示就是这样:

ae43ed36edef9bdfcb183d8795c24860.png

code6 AbstractPipeline.wrapSink

现在流水线上从开始到结束的所有的操作都被包装到了一个Sink里,执行这个Sink就相当于执行整个流水线,执行Sink的代码如下:

d4afcd35293503865be335a42073bb7a.png

code7 AbstractPipeline.copyInto

上述代码首先调用wrappedSink.begin()方法告诉Sink数据即将到来,然后调用spliterator.forEachRemaining()方法对数据进行迭代,最后调用wrappedSink.end()方法通知Sink数据处理结束。逻辑如此清晰。

作者:Huang Rongpeng

文章来源: segmentfault.com,作者:vivo互联网技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原文链接:segmentfault.com/a/1190000038361937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