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中考,各地学校的中考模拟测试也是一场接着一场的"重磅来袭",让很多小伙伴,都没有时间去思考和总结一下每次考试当中的错题,总是一次又一次地在同一类问题上"栽跟头"。
小伙伴们会不会有这样的感觉:
每当看到考题当中的『刻度尺读数题』,都会暗自欣喜:这么简单的题,我一定能做对!
可是,每次试卷下发后,总会看到那道自己信心满满、得意洋洋的『读数题』却被老师打上了"红叉叉",心中真是又恨又恼又想不通:我怎么又做错了呢?!而每次老师评讲完试卷后,又恍然大悟:我怎么就没有注意这个问题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今天木木老西帮助大家总结整理了一下,关于"刻度尺读数"的规范和易错的原因,希望对小伙伴们有帮助哟。

首先,我们来看,刻度尺的使用与读数规范有哪些?
我们在中考里使用的刻度尺一般是"毫米刻度尺",常见的量程是"20cm",它的分度值是"1mm"。一般学校附近的文具店都能买到,这一整套中考必备几何作图工具里都有。

刻度尺示例
大家在测量物体之前,首先要选择合适的量程的刻度尺,这就需要小伙伴们估测一下物体的大概长度。
估测的时候,可以用拇指和食指展开,用我们小学数学里学过的知识估测——一拃(zha)的长度是14cm左右,也可以用拇指——一拇指指甲宽1cm左右,或者手掌——一手掌宽约8cm。

“拃”字读第三声
接着,大家在使用刻度尺的时候,要先看一下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的位置,确保其对齐物体的左端。再将刻度尺刻度边缘与被测物体的边缘保持平齐,如果是斜着测量的话是不规范的,读出的结果也是错误的。
然后,就是读数。读数时,视线必须要『垂直』于尺面,不然读数会有很大误差,并且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字,而我们一般中考里的刻度尺测量的都是"毫米㎜级"的,所以最后估读的结果一定有『两位小数』,以"厘米㎝"为单位,例如:1.56cm。
当然,我们有精度更高的测量仪器,如『游标卡尺』,分度值有三种,分别是0.1mm、0.05mm、0.02mm。还有『螺旋测微器』,分度值为0.01mm。这两种读数的结果以"毫米㎜"为单位,如:2.54mm,6.453mm。

游标卡尺

螺旋测微器(千分尺)
在读数时,我们的测量会出现的三种可能情况
在读数时候,要特别注意物体右端对齐的刻度线的位置。右端对齐的刻度线位置会出现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恰好对齐粗的整数刻度线。

左端对齐零刻度线,右端对齐整数刻度线(粗线)
第二种情况,恰好对齐非整数细刻度线。

左端对齐零刻度线,右端对齐非整数细刻度线
第三种情况,对齐两相邻刻度线之间的某个位置。

左端对齐非零刻度线,右端在两相邻刻度线之间
我们重点分析容易出错的情况
上面所提到的第三种情况是最常见的。这种示数的估读,大家是养成习惯了的,不是很容易出错。先读准确值,再目视物体边缘所对的位置,把这一间隔均分"10等份",估读取整就可以了。最后不要忘了写上单位,上面图示的测量结果是: 5.24㎝~5.26㎝,在这范围的结果都正确。
那么,小伙伴们最容易出错的就是前面两种了,基本上被物理老师打叉叉的就是它们。

读『准确值』是大多数小伙伴能够做到的,但是由于没有养成估读的习惯,潜意识里没有形成『估读』的条件反射。一看表面示数给人的感觉是:物体边缘都对齐刻度线了,就没有估读的必要了,因为示数"挺整的",大脑便"遗忘了估读"。
于是,大家读数后的尾巴"0"往往被大家忽略了,直接在试卷上填 3㎝或3.3 ㎝。
那么,应该怎样正确地书写测量结果呢?
第一种情况,应该书写为: 3.00cm;
第二种情况,应该书写为: 3.30cm。
这样,后面添加的"0"才体现了『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测量结果更具科学性。
除了以上这两种常规的"易错考察",还有一类题目,考察的是大家的细心程度。那就是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没有对齐物体的左端,而是在其他的某个整数刻度处,如图所示:

左端对齐了刻度线“4”
大家形成了读右边示数的习惯,这是平时训练的结果,一拿到读示数的题目,就直接盯着物体右端的刻度,然后"哗哗"地、得意地写上了错误的答案:6.50cm。
殊不知,有时候出题人有意"挖个坑",把左端的零刻度线"故意"挪一挪,那小伙伴们就很容易就"进坑"啦。上图所示的正确读数应该是:2.50cm。
当然这个图还好,比较明显,我们再看下比较不明显的,如下图所示:

左端对齐的是“5mm”刻度处
仔细观察,小伙伴们是不是遇到过这样类似的情况呢?开始很多人读数结果都是:9.63cm。正确的读数结果却是:9.13cm。应该用这个公式来读数:测量结果=右端刻度线的示数-左端刻度线的示数。有的时候左端会对齐整数刻度,有时候对齐非整数细的刻度线,大家一定要放亮"火眼金睛"哟~

木木老西这里找了3道中考真题,一起来体验一下,看看自己是否能够百分百读对了呢?
『例题1』(2019·湖南岳阳)如图所示,铅笔的长度为 cm。

2019·湖南岳阳卷
『例题2』(2018•四川德州)如图所示,小明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一枚纽扣的直径,纽扣的直径是 cm。

2018•四川德州卷
『例题3』(2019·江苏苏州)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______cm。

2019·江苏苏州
以上4道题的参考答案分别是:
『例题1』:7.50cm。许多人填写的错误答案是:
8.50cm(没有减去左端刻度线示数);
或8.5cm(既没有减去左端刻度示数,也没有估读);
或7.5cm(没有估读)。
『例题2』:1.20cm。许多人填写的错误答案是:1.2cm(没有估读)。
『例题3』:2.25cm。许多人填写的错误答案是:5.25cm(没有减去左端刻度示数)。
小伙伴们,你们答对了吗?(备注:考试时,填在答题卡上时,不要写单位㎝)
经验总结
我们一起来总结上面的经验。这类题型考察的就是准确的测量结果的书写:准确值+估读值+单位。更重要的是考察小伙伴们的科学素养,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认识,实验结果测量的准确意识。
我们要有科学精神,严格按照科学标准来估读实验数据,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不能有马虎心态,也不能随意记录数据。这样,大家才能养成科学、严谨的思维和态度。同时,这类题型还考察了小伙伴们的『细心』程度。

所以,一道看似简单的测量读数的题目,这背后却需要小伙伴们具备以上这些东西,才能够准确把握题目。
现在大家知道为什么总是容易在这样的刻度尺读数题中,缕缕出错了吗?自我对比分析一下,自己是不是还欠缺些什么呢?
结束语
木木老西知道,大家最近可能都在忙于考试,各种大考小考,似乎已经把小伙伴们考得"焦头烂额"啦。
但是,无论如何,你需要留给自己一段停留"喘息"的时间。静下心,反思自己那些总是做错的刻度尺读数问题,总结出错原因,把握正确解题经验。在下次遇到类似的问题,才能有"反应对策",我们的大脑才能善意提醒自己:注意估读哟~

问自己为什么错

自我反思,总结经验
今天木木老西就分享到这,喜欢这篇文章的小伙伴们,记得点击『关注』唷~
我是『@壹克物理』木木老西,一个专注中考物理解析文的自媒体,噢耶~
欢迎点击阅读更多精彩解析文:
福建卷|明朝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你了解多少?这道题带你认识它
湖北襄阳卷|中考物理的电路故障分析,短路、断路傻傻分不清楚?
四川乐山卷|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啥?学完这道真题你要自豪的
武汉卷|飞驰的汽车核心部件是什么?这道真题告诉你它的工作原理
还有视频讲解哟,点击『了解更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