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气候相关的问题中,“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一个重点内容。根据已学过的内容总结,影响气候的因素包括:纬度因素、大气环流因素、下垫面因素(其中包括:海陆位置、地形、洋流、地表性质等)和人类活动因素。

温度格局
受纬度位置的影响,太阳辐射出现了纬度差异,使全球形成了基本的气温格局;受大气环流的影响,气压带风带控制着大陆西岸,季风环流影响着大陆东岸,使全球形成了基本的降水格局。可以发现,在纬度和大气环流的影响下,全球形成了基本的气候格局。受下垫面的影响,使得这种全球气候的基本格局变得复杂。而人类活动可能会进一步加剧气候格局的复杂程度。

从“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看,全球气温总体上随纬度的变化而变化。但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北半球的等温线明显比南半球更加弯曲。如果按照读等值线图五读的方法,还会发现部分大陆附近的海域受洋流的影响等温线发生弯曲,如:秘鲁寒流、加利福尼亚寒流等;部分地区受地形影响等温线出现了闭合,如:青藏高原等。从图中发现,等温线虽然受到了地形、洋流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局部的弯曲和闭合,但全球等温线总体走向大致与纬线一致,也说明了纬度对气温影响的重要性。
降水格局

从“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看,全球降水并不会像气温变化那样有规律,但是我们还是会看到有一些降水比较多的地区,如:赤道附近、中低纬度的大陆东岸、中高纬度的大陆西岸,发现这些地区的降水主要与大气环流有关,那么大气环流对世界降水的格局有何影响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大气环流为什么会带来降水。大气环流主要包括了三圈环流(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气流垂直运动会在近地面形成气压带(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带;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带),根据降水的形成条件,气流下沉降水少,气流上升降水多,因此低气压带控制的地区降水偏多,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降水偏少,如: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
正是由于地球表面存在着气压差,在相邻的气压带中间就形成了风带。根据降水的形成条件,当风从高纬吹向低纬时,降水少;当风从低纬吹向高纬时,降水多。如:信风带(从高纬吹向低纬,降水少)、盛行西风带(从低纬吹向高纬,降水多)。

而大陆的东岸,受到海陆分布的影响,出现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了季风环流。根据季风的源地,宏观上夏季风来自于海洋,降水多,冬季风来自于陆地,降水少。如: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都多于冬季。如:东亚的季风气候、北美洲东南部(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南美洲拉普拉塔平原(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等。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当分析某地大气环流对降水影响时,首先要纬度位置确定该地处于哪一个热量带或可能受哪一种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其次关注海陆位置,先看沿海还是内陆(内陆地区远离海洋形成大陆性气候),如果是沿海,我们还要考虑位于大陆的东岸还是西岸,东岸受季风环流的影响,西岸受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但是这种分析思路的前提是当陆地面积足够大,可以形成明显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那么,如果一个陆地面积比较小,没有形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又该怎样分析呢?当陆地面积较小时,没有形成明显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没有形成季风气候或季风性湿润气候。也就是说不管陆地的东岸还是西岸都会受到气压带风带的影响。但同一个风带对东西两岸气候的影响不同,如信风虽然是热干的性质,但由于在陆地东岸信风从海洋吹来,携带水汽,也会产生降水,而陆地西岸信风从陆地吹来,比较干燥,不易产生降水。
本讲主要介绍了影响气候因素当中纬度因素和大气环流因素,下垫面因素(尤其是地形)和人类活动因素,我们下一讲再详细阐述。
内容指导 | 牛贵波
内容撰写 | 于海通
微课录制 | 祝 越
核检编辑 | 孙士棋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