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商标申请按件缴纳申请费,每件商标官费是270元(限定本类10个商品。10个以上商品,每超过1个商品,每个商品加收27元)
然而一个类别一般有成百上千个商品或服务,注册申请并没有限定商品的项目数量,如果不加选择的申请,光官费就比较惊人了,更别提申请后的维护、监管及续期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应该怎么以最少的费用合理选择需要保护的商品或服务呢?
一、充分理解掌握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
我国商标注册类别使用的是《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该商标注册分类表是基于尼斯分类制定的,把商标注册类别划分为45大类,其中1-34类是商品分类,35-45是服务分类。
商标局将尼斯分类的商品和服务项目划分类似群,并结合实际情况增加我国常用商品和服务项目名称,制定《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以下简称《区分表》),为申请人申报商标注册时使用。《区分表》中45个类别项下含有类别标题、【注释】、商品和服务项目名称。类别标题指出了归入本类的商品或服务项目范围;【注释】对本类主要包括及不包括哪些商品或服务项目作了说明;《区分表》中所列出的商品和服务项目名称为标准名称。
《区分表》采用层次代码结构。第一层是商品和服务类别,用中文第一类、第二类...表示,共45个类别;第二层是商品和服务类似群,代码采用四位数字,前两位数字表示商品和服务类别,后面两位数字表示类似群号,如“0304” 即表示第三类商品的第4类似群;第三层是商品和服务项目,代码采用六位数字,前两位表示商品和服务类别,后面四位数字为商品或服务项目编码,如“120092”为第十二类第92号商品,六位数字前面加“C”的代码表示未列人《国际分类》的我国常用商品和服务项目,如“C120008” 为国内第十二类第8号商品;第四层的代码用中文(一)、(二) ....各类似群中的某一部分;第五层的代码在各类似群后面的“注”中出现,用1、2....区分各条说明。
需要注意的是尼斯分类每年修订一次,《区分表》随之予以调整。
二、合理选择企业商标的保护类别
1、选择与企业现有业务相匹配/和或近似的类
如餐饮企业一般都会在第43和第35类注册。酒品一般会在第32类和第33类都注册。
2、选择与企业未来发展相匹配的类别
企业应有长远的发展眼光提前布局注册商标,提前在未来可能推出的产品或服务涉及的类别上进行商标注册,以免被他人注册或抢注,影响后续的扩大发展。如餐饮企业随着发展会慢慢发展出自己的产品,打造自身品牌,需要在如第8、29、39等类注册。
3、选择易混淆的商品或对企业有负面影响的类别
如果企业只在产品自身所属的类别上注册商标,而忽视那些容易混淆的商品类别,一旦竞争对手在那些类别上注册了和你一模一样的商标,日后再生产、销售印有该商标的商品,绝对会混淆消费者对“正版”商品的认知,对企业造成巨大的伤害。
同理,如他人在其他类别注册相同的商标,会造成企业已注册商标的形象弱化或造成不利影响,如“伊利YiLi”商标的注册申请,指定使用在水龙头、卫生器械(马桶)等商品上,对伊利饮品会产生影响。
三、合理选择企业注册商标的商品/服务项目
首先区分表收录了各个类别的标题、各类似群号和类似群名称,以便检索。申请人在申请商标注册时,只能填写具体商品和服务项目,而不能填写类别标题和类似群名称。
商标保护有一个原则,一个类似群内的商品和服务项目原则上是类似商品和服务,即在一个类似群里面的商品都是类似的,这样来讲,如果你申请了任意一个,即使你没有选择其他的,别人也是不能再申请本类似群的其他商品的。当然有例外,如单一商品和单一服务除外,具体看《区分表》的注释及说明。
故为了节约成本,可以在每个群组里面选择一个小的商品项目,比如说26类,总共分为10个小的群组,在每个群组里面选择一个商品注册,就正好10个商品项目,这样选择,也就是把整个26类都保护起来,第三人如果想在第26类注册相同或者相近似商标,那是注册不下来的。
(2)在同一类似群组内,选择范围较大的项目,以扩大保护范围。
(3)选择交叉检索或与其他类别类似的商品或服务项目
总结
商标的注册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说简单也挺复杂,说复杂也挺简单。相对简单的是申请流程的处理,而相对复杂的是商标的检索判断,及商品/类别的选择方面。
是核心类别保护、重要类别保护、延伸类别保护、还是直接全类别保护?需要结合企业自身发展情况综合判断;而如何以最少的成本达到最大的保护效果,需要代理人在熟练掌握商标区分表、商标申请要求及对具体行业的了解把握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判断,才能选择最适合企业的商标申请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