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到数学很多人第一想到的就是计算题,确实在小学一二年级阶段,更多的是和数字计算和算数运用打交道。
而到了三四年级或更高年期,数学的另外一项领域,几何思维就开始成为拉开孩子差距的最大因素。
小学生并不只能在数字计算能力上打基础,对于平面立体几何的观察练习,也应该在早期得到重视。
立体几何在生活中的作用
在数学领域,很早就该让孩子了解各种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等,然后接下来会升级到三棱锥,四棱柱,圆柱体……这些从2D的平面到3D立体升级的变化就是在考验孩子,在脑中能构成一套立体的几何模式。

世界是由立体事物构成的,需要对这些事物有一个,在大脑中构成立体图形的感知力。
我们知道数学有一种很必要的学习方式就是在脑中,能够把抽象的数字转化成现实一样的数量,在脑中推算出答案。
就像你跟问孩子,15+16等于几?
在最初期,孩子可能会掰着手指头从15,16 17 18 19……一直数到31。
在知道,整10之后,他可能会10+10=20,5+6=11,在得出结论31。
也有可能再熟练一点,他会想到,16分成15和1,15+15凑成30,再加上1是31。
在数字运算中,找到可以归纳的方法。初期做计算题是为了锻炼孩子的数字逻辑运算。
之后出现的,很大一方面就是来自立体几何图形的应用。

同样需要孩子,早早的在10岁之前能够掌握立体构成的感知和学会不同角度,观察一个事物的能力。
我们所说的几何还包括平面和立体,在这里用2D和3D作为区分。孩子在小学阶段就开始会看到,最基础的平面图形构成和立体图形组合考题。

数学练习册中的问题
2D的平面问题概念包括图形的翻转,平移旋转和叠加。
我们从一些题型中看看有那些类型:
① 叠加和分割

多湖辉推理练习册——6岁
平面图形中经常有出现的,点和线段的组合就是平面构成的基础,几条不同长度的线段能组合成很多的图形。
②平移翻转

多湖辉推理练习册——6岁
从平面构成,在提升到图形的对称。不但是数学概念的升级,也是让孩子找到图形构成的规律,不同大小形状图形中都有共同的组成元素。培他们关注细节的眼光和分析能力。
③数图形数量

何秋光练习册第一辑

数出里面有几个三角形。
数图形,看似简单。但锻炼的不是数数能力,更多的是图形归纳。两个小三角形能组成一个大三角形,
两个小正方形还能组成一个长方形,四个正方形还可以组成一个大正方形。
这样的归纳图形的练习是为了后续更复杂的图表问题打基础。
3D的立体图形构成,包括搭建,多角度观察,横切面判断。
①立体搭建

《立体王》练习册
三维图形的题目在小学阶段已经出现了,比如最常见的数方块的题目,因为在图上看不到所有方块,只有靠孩子三维空间的分解、组合想象力了:
②立方体数量判断

多湖辉推理练习册——5岁
③多角度观察

多湖辉推理练习册——5岁
立体的形状难度就在于怎么从多角度在大脑中绘制出详细的模板,让孩子从小在感知中就能体会到立体事物和平面的最大不同就是多方位的观察时的不同。
④横切面判断

当孩子掌握了基础的能力之后,还可能从平面图形升级到更难的题型就是图形的拆解和组合。3D立体几何的升级到空间想象。

需要大脑中像是有一台3D打印机一样,能从物体的方方面面来组合出构成的样子。

《立体王》立体构成
从不同的练习册中就能看出考题想要让学生掌握的内容,在生活中还有更多可以锻炼几何思维的玩具和教具。
生活中的游戏启蒙
平面图形教具:
七巧板

玩起来起来会发现,里面的两个三角形,可以组合成一个小正方形,可以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边缘的长度之间是有比例关系的。七巧板中的任何一块,都可以由若干个其他六块板组成,而据此我们可以计算出各块之间的数量关系。
组成有比例的,平面组合拼搭。
积木片

多种形状,大小组合 和七巧板类似,但形状更多变,还能有更多种组图案。
立体几何教具:
立方体积木,拼插积木,磁力片。

这些材质不同的玩具,在玩法上都是让孩子能从平面升级到立体,能多角度的处理2D图片转化成3D造型。形成多方面的感知能力。

通过多种脑洞大开的练习,加上平时游戏和玩耍时候,家长有意识地讲解启蒙。基本上对于立体图形问题的感知力,孩子都能掌握到,而这样的技能也是为了他们在小学高年段时候学习数学知识打下很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