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设计模式:桥梁模式的原理与实践

本文还有配套的精品资源,点击获取 menu-r.4af5f7ec.gif

简介:桥梁模式是一种解耦抽象和实现的结构型设计模式,它通过分离类的抽象和实现部分,使得它们可以独立变化,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本文章将详细介绍桥梁模式的角色、优点、适用场景以及如何在Java中实现这一模式,并通过示例代码阐述其在实际开发中的应用。 设计模式之桥梁模式

1. 桥梁模式的定义及其目的

桥梁模式的定义

桥梁模式(Bridge Pattern)是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它将抽象与实现分离,使它们可以独立地变化。在软件工程中,桥接模式用于解耦抽象和实现,使得抽象和实现可以独立地进行扩展。

桥梁模式的目的

桥梁模式的目的是通过提供接口来将抽象部分与实现部分分离,使得它们可以独立地变化。其主要目的是减少类与类之间的耦合,使得系统的抽象与实现可以独立地变化,从而可以灵活地增加新的抽象和新的实现,增强系统的可扩展性。

在实践中,桥梁模式适用于那些抽象部分和实现部分都可以独立进行变化的情况。例如,当抽象部分的改变不会影响到实现部分,或者实现部分的改变不会影响到抽象部分。这种模式特别适用于当两者之间可能出现多对多关系时,也就是一个类有多个实现方式,并且这些实现方式可以动态地切换。

总的来说,桥梁模式通过抽象和实现的分离,提供了一种将抽象化部分与它的实现部分分离的方法,使它们可以独立地变化。这种模式增强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并且减少了系统内部的耦合,提高了代码的可维护性和灵活性。

2. 桥梁模式的四个主要角色解析

2.1 抽象化与具体抽象化的角色分析

2.1.1 抽象化的定义与职责

在桥梁模式中,抽象化部分定义了一个抽象接口,其目的是为不同的实现化对象提供统一的接口,以达到抽象与实现分离的目的。抽象化的角色通常由一个接口或抽象类来充当,它包含对实现化角色的引用。抽象化角色不会依赖于具体的实现化角色,这样做的好处是抽象层次和实现层次可以独立地变化,不会互相影响。

在代码实现中,抽象化角色通常会被定义为一个抽象类(Java)或接口(C++),它声明了客户端感兴趣的业务接口。抽象化角色的职责主要是定义业务接口的骨架,以及持有对实现化角色的引用。

public abstract class Abstraction {
    protected Implementor implementor;

    public Abstraction(Implementor implementor) {
        this.implementor = implementor;
    }

    public abstract void operation();
}

在上面的代码示例中, Abstraction 是一个抽象类,它包含了一个对 Implementor 类型的引用,并通过构造函数接受一个 Implementor 类型的对象作为参数。这样,具体抽象化类在创建时就能够拥有一个实现化的引用。

2.1.2 具体抽象化的定义与职责

具体抽象化角色是抽象化角色的具体实现,它继承自抽象化角色,并在其中定义具体业务逻辑。具体抽象化角色是和特定的实现化角色配合工作的,其职责是执行与业务相关的操作,同时调用实现化角色的方法。

public class RefinedAbstraction extends Abstraction {
    public RefinedAbstraction(Implementor implementor) {
        super(implementor);
    }

    @Override
    public void operation() {
        implementor.operationImpl();
        // Other operations specific to the RefinedAbstraction
    }
}

在上面的代码示例中, RefinedAbstraction 是一个具体抽象化类,它覆写了抽象化角色中的方法,并在方法中调用了实现化角色的方法。这样,具体抽象化角色就可以在其业务逻辑中利用实现化角色提供的功能。

2.2 实现化与具体实现化的角色解析

2.2.1 实现化的定义与职责

实现化角色定义了与抽象化角色对应的业务接口,但它并不需要关心抽象化角色的实现细节。实现化角色通常由一个接口或抽象类来充当。实现化角色的职责是提供针对具体实现化角色的接口,这些接口是抽象化角色调用的方法。

public interface Implementor {
    void operationImpl();
}

在这段代码中, Implementor 是一个接口,它定义了 operationImpl 方法。具体实现化角色需要实现这个接口。

2.2.2 具体实现化的定义与职责

具体实现化角色是实现化角色的具体实现,它实现了实现化角色定义的接口。具体实现化角色的职责是提供具体的业务逻辑,它会包含实现化角色接口的具体方法实现。

public class ConcreteImplementorA implements Implementor {
    @Override
    public void operationImpl() {
        // Concrete implementation for ConcreteImplementorA
        System.out.println("ImplementorA operation");
    }
}

public class ConcreteImplementorB implements Implementor {
    @Override
    public void operationImpl() {
        // Concrete implementation for ConcreteImplementorB
        System.out.println("ImplementorB operation");
    }
}

在这段代码中, ConcreteImplementorA ConcreteImplementorB 分别实现了 Implementor 接口。它们提供了两个具体实现,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实现策略。

2.3 角色间的相互作用

2.3.1 抽象部分与实现部分的绑定过程

在桥梁模式中,抽象部分与实现部分的绑定过程是动态的,通常在运行时进行。这意味着可以在程序运行时选择不同的实现化角色,并且可以动态地更换实现化角色。这样的设计使得系统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2.3.2 角色间的通信机制

抽象化角色和实现化角色之间的通信机制是通过抽象化角色中的接口方法来实现的。抽象化角色通过调用实现化角色的方法来完成具体的业务逻辑。这种通信机制使得抽象化角色和实现化角色之间实现了解耦,每一个角色都可以独立地变化而不会影响到另一个角色。

通过本节的介绍,我们了解了桥梁模式中的四个主要角色:抽象化、具体抽象化、实现化和具体实现化。每个角色都有其特定的定义和职责,它们之间通过接口和引用关系相互作用,以实现抽象和实现的分离,增强了代码的可维护性和灵活性。在下一节中,我们将详细探讨桥梁模式的优点及其在实践中的意义。

3. 桥梁模式的优点与实践意义

3.1 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

3.1.1 代码维护的常见问题

在软件开发中,维护性是一个经常被提及的话题。随着软件系统的增长和复杂度的提升,代码的可维护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常见的维护问题包括但不限于:

  • 难以理解的代码 :当项目经历过多次迭代后,原始代码的结构可能变得复杂,难以理解其设计意图和工作流程。
  • 过度耦合 :高耦合的代码往往意味着一个模块的更改可能会影响到其他许多模块,使得每次修改都成为一个冒险的任务。
  • 重构困难 :系统设计不够灵活时,进行重构工作会变得异常困难。新的需求很难在不破坏现有功能的情况下实现。
  • 扩展性差 :随着业务需求的变化,如果代码缺乏良好的扩展性,那么增加新功能或进行优化将变得异常艰难。
3.1.2 桥梁模式如何改善代码维护性

桥梁模式提供了一种优雅的方式来处理上述问题。通过将抽象和实现分离,桥梁模式降低了代码的复杂性,提高了可维护性。具体来说:

  • 降低了理解难度 :通过抽象和实现的分离,每个部分都可以独立地理解和维护,新成员更容易上手。
  • 减少了耦合性 :抽象部分与实现部分的分离使得对系统的某一部分的更改不会影响到其他部分,从而降低了整体系统的耦合度。
  • 提高了重构的便捷性 :因为每个部分是独立的,所以可以更安全地进行重构,不用担心对其他部分造成不良影响。
  • 增强了系统的扩展性 :新的实现可以被轻松添加,而不需要改变现有的抽象类或接口,从而更容易地扩展系统功能。

3.2 增强代码的灵活性

3.2.1 代码灵活性的重要性

在快速变化的软件行业中,灵活性是代码设计中的一项核心要求。代码灵活性的高低直接影响到:

  • 对需求变化的响应速度 :灵活的代码结构使得添加新特性、修改现有特性或删除不再需要的特性变得容易。
  • 复用性和模块化 :灵活的设计允许模块化,从而实现代码的复用,避免了重复工作。
  • 系统的可扩展性 :随着系统规模的增长,灵活的设计能够更平滑地适应增加的负载和新的功能要求。
3.2.2 桥梁模式在代码灵活性上的优势

桥梁模式通过分离抽象和实现,允许两者独立地变化和扩展。这种分离增强了代码的灵活性,具体表现在:

  • 独立变更 :抽象和实现可以在不影响彼此的情况下被修改和扩展,这为系统的持续演进提供了便利。
  • 灵活扩展 :开发者可以根据需要引入新的抽象或新的实现,而无需重构现有的系统结构。
  • 运行时绑定 :桥梁模式通过在运行时绑定抽象和实现,可以实现更高级别的灵活性,确保运行期间可以灵活切换不同的实现。

3.3 减少类的数量

3.3.1 类膨胀问题的探讨

随着软件开发的深入,类的数量往往会不断增加,这被称为类膨胀问题。类膨胀的问题包括:

  • 管理难度增加 :更多的类意味着需要更多的管理开销,尤其是在团队协作的环境中。
  • 性能开销 :大量的类会增加程序的启动时间以及运行时的内存占用。
  • 设计复杂度提高 :类的增多往往导致关系网变得更加复杂,增加了系统的设计难度和出错的可能性。
3.3.2 桥梁模式如何减少不必要的类创建

桥梁模式通过定义抽象和实现的桥接关系,减少类的创建数量,具体体现在:

  • 共享抽象 :使用一个抽象化的类去桥接不同的实现,这样可以共享抽象类,避免为每一种实现创建一个单独的抽象类。
  • 单一职责 :将抽象部分和实现部分分离,每个部分都可以专注于其单一的职责,避免了在一个类中混合实现多种职责。
  • 避免抽象层次过多 :传统的继承关系可能导致抽象层次过多,而使用桥梁模式可以避免这种多层继承带来的复杂性。

mermaid流程图展示桥梁模式的组件关系

graph TD
    A[抽象化 Abstraction] -->|使用| B[具体抽象化 RefinedAbstraction]
    A -->|关联| C[实现化 Implementor]
    B -->|关联| D[具体实现化 ConcreteImplementorA]
    C -->|关联| E[具体实现化 ConcreteImplementorB]

代码示例 :下面的代码块展示了桥梁模式在Java语言中的一个简单实现,其中定义了抽象化和实现化接口,以及对应的实现类。

// 抽象化接口
public interface Abstraction {
    void operation();
}

// 实现化接口
public interface Implementor {
    void operationImpl();
}

// 具体实现化
public class ConcreteImplementorA implements Implementor {
    @Override
    public void operationImpl() {
        System.out.println("具体实现A的方法被调用");
    }
}

public class ConcreteImplementorB implements Implementor {
    @Override
    public void operationImpl() {
        System.out.println("具体实现B的方法被调用");
    }
}

// 具体抽象化
public class RefinedAbstraction extends Abstraction {
    private Implementor implementor;

    public RefinedAbstraction(Implementor implementor) {
        this.implementor = implementor;
    }

    @Override
    public void operation() {
        implementor.operationImpl();
    }
}

在上述代码中, Abstraction 定义了一个高层的操作,而具体的实现则在 Implementor 接口的实现类中。 RefinedAbstraction 类通过关联一个 Implementor 对象来实现操作,这样就建立了一种动态绑定关系。

4. 桥梁模式适用场景的深度剖析

4.1 桥梁模式的典型应用场景

在软件设计中,桥梁模式特别适合于以下几类场景:

4.1.1 场景一:多维度分类问题

多维度分类问题,如图形界面应用程序中对象的分类,其中图形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绘制方法,每种绘制方法都是一个独立的维度。在这种情况下,桥梁模式允许你独立地变化每一个维度而不会影响另一个维度。

例如,图形的形状(矩形、圆形等)是一个维度,而绘制它们的方式(使用某种绘图库、某种渲染技术等)是另一个维度。使用桥梁模式,可以将形状定义为一个抽象类,并将不同的绘制方法定义为独立的接口或抽象类。具体形状类将通过组合具体绘制对象来绘制自身,从而允许任意维度的组合,但不增加类的数量。

4.1.2 场景二:系统解耦与模块化需求

在需要将抽象部分与实现部分分离,以进行独立变化的场景中,桥梁模式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系统解耦和模块化是现代软件开发的基本要求,使用桥梁模式可以减少类和对象之间的直接依赖关系。

一个典型的应用场景是库与框架的开发。例如,当开发一个数据库访问层框架时,可以使用桥梁模式来分离查询和具体数据库连接的实现。这样的设计允许应用层与数据库连接层的解耦,便于后期维护和扩展。

4.1.3 场景三:抽象与实现的分离

桥梁模式另外一个典型应用场景是当抽象和它的实现都需要独立扩展时。例如,在图形用户界面(GUI)的设计中,不同平台可能有不同的实现,但抽象的使用方式大致相同。通过桥梁模式,可以为每一平台创建不同的实现,同时保持统一的抽象层。

4.2 场景分析的实践案例

为了更好地理解桥梁模式的适用性,我们分析两个实际的案例。

4.2.1 案例研究:不同数据库访问层的实现

考虑一个跨数据库的访问层设计,对于不同的数据库系统(如MySQL、PostgreSQL、MongoDB等),我们希望有统一的接口,但具体实现却因数据库而异。

// 数据库抽象接口
public interface Database {
    void connect();
    void query(String sql);
    void update(String sql);
    void close();
}

// 具体数据库实现(MySQL)
public class MySQLDatabase implements Database {
    public void connect() { /* 实现连接逻辑 */ }
    public void query(String sql) { /* 执行查询逻辑 */ }
    public void update(String sql) { /* 执行更新逻辑 */ }
    public void close() { /* 关闭连接逻辑 */ }
}

// 数据库抽象访问类
public abstract class DatabaseAccess {
    protected Database db;

    public DatabaseAccess(Database db) {
        this.db = db;
    }

    public abstract void executeQuery(String sql);
}

// 具体的数据库访问类
public class ConcreteDatabaseAccess extends DatabaseAccess {

    public ConcreteDatabaseAccess(Database db) {
        super(db);
    }

    @Override
    public void executeQuery(String sql) {
        db.connect();
        db.query(sql);
        db.close();
    }
}

在这个案例中, Database 接口定义了数据库连接、查询、更新和关闭的行为,而 MySQLDatabase 类实现了这些方法。 DatabaseAccess 是抽象化部分,而 ConcreteDatabaseAccess 则是依赖于抽象化接口的具体抽象化,通过组合 Database 对象来完成具体操作。

4.2.2 案例研究:跨平台UI框架的构建

在构建跨平台UI框架时,抽象层可能是一个通用的UI控件接口,比如 Button Label ,而具体实现层是针对各个平台的控件绘制逻辑,如 WinButton MacButton 等。

// UI组件接口
public interface UIComponent {
    void paint();
    void click();
}

// 具体平台UI实现(Windows)
public class WinButton implements UIComponent {
    public void paint() {
        // Windows风格的绘制逻辑
    }

    public void click() {
        // Windows风格的点击响应逻辑
    }
}

// 通用UI组件访问类
public abstract class UIComponentAccess {
    protected UIComponent component;

    public UIComponentAccess(UIComponent component) {
        ***ponent = component;
    }

    public abstract void render();
}

// 具体的UI组件访问类
public class ConcreteUIComponentAccess extends UIComponentAccess {

    public ConcreteUIComponentAccess(UIComponent component) {
        super(component);
    }

    @Override
    public void render() {
        component.paint();
    }
}

在这个例子中, UIComponent 接口定义了UI组件的基本行为, WinButton 是特定平台上的实现。 UIComponentAccess 是抽象化部分,而 ConcreteUIComponentAccess 是具体抽象化,它依赖于抽象化接口来完成UI渲染。

4.3 场景选择的考量因素

选择桥梁模式的场景,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4.3.1 应对高复杂度和高扩展性需求

当系统非常复杂或者预期会有大量的扩展时,使用桥梁模式可以有效地减少类的数量,保持系统的灵活性。在这样的场景下,确保抽象与实现的分离是非常关键的。

4.3.2 平衡开发成本与维护成本

在考虑是否应用桥梁模式时,需要评估开发和维护的成本。虽然桥梁模式可以减少类的数量,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但同时也引入了额外的抽象层次,可能会增加系统的复杂度。

在实际应用中,应该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和长期规划来权衡利弊,如果未来可预见的需求变化非常频繁,那么引入桥梁模式可能会带来长远的利益。

5. 桥梁模式在Java语言中的实现示例

5.1 Java中桥梁模式的基础代码实现

桥梁模式的核心思想是将抽象部分与它的实现部分分离,使得它们可以独立地变化。在Java中,这一模式通常通过接口或者抽象类来实现。在这一小节中,我们将探索如何在Java语言中实现桥梁模式的基础框架。

5.1.1 抽象化与实现化的接口定义

首先,我们定义抽象化部分的接口,这个接口代表了一个抽象概念,它将包含所有可能的操作,但不包含具体实现。

public interface Abstraction {
    void operation();
}

接下来,我们定义实现化部分的接口,这个接口将提供一些方法,用于具体实现。

public interface Implementor {
    void implementMethod();
}

5.1.2 具体抽象化与具体实现化的类实现

现在,我们创建具体抽象化的类,它实现了抽象化部分的接口。

public class RefinedAbstraction implements Abstraction {
    private Implementor implementor;

    public RefinedAbstraction(Implementor implementor) {
        this.implementor = implementor;
    }

    @Override
    public void operation() {
        implementor.implementMethod();
        System.out.println("RefinedAbstraction: Performing the operation.");
    }
}

然后,我们创建一个具体实现化的类,它实现了实现化部分的接口。

public class ConcreteImplementorA implements Implementor {
    @Override
    public void implementMethod() {
        System.out.println("ConcreteImplementorA: Implementing the method.");
    }
}

同样的,我们可以创建多个具体实现化的类,以支持不同的实现方式。

public class ConcreteImplementorB implements Implementor {
    @Override
    public void implementMethod() {
        System.out.println("ConcreteImplementorB: Implementing the method.");
    }
}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就完成了桥梁模式在Java语言中的基础代码实现。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实现细节。

5.2 实现细节的深入剖析

5.2.1 引用关系的建立与管理

在桥梁模式中,抽象部分通过其构造函数或设置器方法与实现部分建立关系。这样做可以保持抽象和实现之间的松耦合,同时允许抽象部分在运行时改变其具体实现。

public class Abstraction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mplementor implementor = new ConcreteImplementorA();
        Abstraction abstraction = new RefinedAbstraction(implementor);
        abstraction.operation();
    }
}

在上述代码中, RefinedAbstraction 类的实例通过其构造函数接收了一个 Implementor 类型的对象。这种设计使得 RefinedAbstraction 可以与任何实现了 Implementor 接口的类一起工作,而无需修改 RefinedAbstraction 的代码。

5.2.2 动态绑定与延迟加载的策略

Java中的动态绑定特性使得在运行时可以动态地确定方法调用的具体实现。通过使用接口或者抽象类,我们可以延迟具体的实现选择,直到程序运行时。

public class BridgePattern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bstraction abstraction;

        // Use ConcreteImplementorA
        abstraction = new RefinedAbstraction(new ConcreteImplementorA());
        abstraction.operation();

        // Use ConcreteImplementorB
        abstraction = new RefinedAbstraction(new ConcreteImplementorB());
        abstraction.operation();
    }
}

在上面的示例中, RefinedAbstraction 的实例可以在运行时切换其内部的 Implementor 实例。这意味着,我们可以根据应用程序的需要或环境的变化,来动态地选择和更换不同的实现,而无需改变现有的类结构。

5.3 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5.3.1 代码耦合度降低的问题

在实施桥梁模式时,可能会遇到的一个问题是代码的耦合度降低。这是因为抽象部分和实现部分是完全分离的,这可能会导致在某些情况下难以追踪具体实现的细节。为了缓解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 文档和注释 :在代码中添加详尽的文档和注释,可以帮助开发者更好地理解每个类和接口的职责。
  • 设计模式 :使用设计模式,如模板方法模式,来在抽象化部分中定义操作的骨架,这可以帮助确保实现部分遵循一定的协议。
  • 单元测试 :编写单元测试以确保每个类和接口都能按预期工作。这可以提前发现可能的问题,并保证代码质量。

5.3.2 实现层可替换性的测试与验证

确保实现层可以容易地被替换是实施桥梁模式的一个关键目标。为了验证这一点,可以实施以下步骤:

  • 编写测试用例 :创建一系列测试用例,专门用于测试抽象部分如何与不同的实现部分协作。
  • 模拟对象 :使用模拟框架来模拟实现部分的行为,确保抽象部分的代码不会因为实现部分的变化而需要修改。
  • 重构现有代码 :如果有现有的代码库,可以通过重构逐步将代码分离为抽象部分和实现部分,以确保它们的可替换性。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确保代码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并降低由于实现部分的变更而引入错误的风险。

6. 桥梁模式对系统设计的深远影响

在软件工程中,系统设计的品质直接影响软件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可复用性。桥梁模式作为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为系统设计提供了独特的思路和解决方案,尤其在降低系统耦合度、促进模块化设计以及与其他设计模式的协同工作方面表现显著。

6.1 模块化设计的原则与实践

6.1.1 模块化设计的核心思想

模块化设计是一种将复杂系统分解为可管理、可重用模块的过程。核心思想在于“分而治之”,通过模块间的清晰界定和通信协议,实现系统的高度可维护和可扩展。

模块化设计通常遵循以下原则:

  • 单一职责原则 :每个模块只负责一项任务。
  • 接口隔离原则 :模块间的通信应通过最小化的接口。
  • 依赖倒置原则 :高层模块不应依赖低层模块,两者都应依赖抽象。

6.1.2 桥梁模式在模块化中的作用

桥梁模式通过分离抽象和实现,为模块化设计提供了实际操作的框架:

  • 抽象部分 :定义模块的接口,保持与实现部分的独立性。
  • 实现部分 :提供具体实现的接口,负责实现细节。

通过这种方式,模块的接口和实现可以独立变化,互不影响,从而增强了模块的内聚性,降低了模块间的耦合度。

6.2 降低系统耦合度的策略

6.2.1 耦合度对系统的影响分析

系统耦合度指的是系统内部各模块或各组件间的依赖程度。高耦合度的系统往往具有以下特点:

  • 维护成本高 :模块间的依赖复杂,一个小改动可能影响到整个系统。
  • 扩展性差 :由于紧密依赖,添加或修改功能变得困难。
  • 测试难度大 :模块间强耦合导致单元测试难以独立进行。

6.2.2 桥梁模式降低耦合度的方法论

桥梁模式通过以下策略降低系统耦合度:

  • 抽象与实现分离 :将系统中的抽象部分和实现部分分离,使得它们可以独立变化。
  • 通过组合实现依赖 :使用对象组合代替继承,让抽象部分通过持有一个实现部分的引用来调用其方法,而不是直接继承实现。
  • 灵活性与可扩展性 :新的抽象部分可以很容易地与现有的实现部分一起工作,新的实现部分也可以添加到系统中而不需要修改抽象部分。

6.3 桥梁模式与其他设计模式的协同

6.3.1 桥梁模式与单例模式的结合

桥梁模式可以与单例模式结合使用,以管理单个实现部分实例。例如,在配置管理中,单例模式可以保证配置对象的唯一性,而桥梁模式可以将配置对象的抽象接口与具体实现分离,从而在保持配置对象唯一的同时,提供了对配置内容的灵活操作。

6.3.2 桥梁模式与工厂模式的联合应用

当系统需要根据环境或配置动态选择实现部分时,桥梁模式可以与工厂模式联合使用。通过工厂方法或抽象工厂模式,可以将创建实现部分的逻辑封装起来,使得抽象部分与具体的实现创建过程解耦。

例如,在图形用户界面(GUI)库设计中,GUI组件的抽象可以独立于具体的渲染技术,而工厂模式可以用来在运行时根据不同的环境(如操作系统)选择合适的渲染器实现。

通过联合应用这些模式,系统设计可以更加灵活,同时保持了清晰的结构和易于管理的代码库。这种设计方法论是提升软件质量和团队开发效率的重要手段。

本文还有配套的精品资源,点击获取 menu-r.4af5f7ec.gif

简介:桥梁模式是一种解耦抽象和实现的结构型设计模式,它通过分离类的抽象和实现部分,使得它们可以独立变化,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本文章将详细介绍桥梁模式的角色、优点、适用场景以及如何在Java中实现这一模式,并通过示例代码阐述其在实际开发中的应用。

本文还有配套的精品资源,点击获取 menu-r.4af5f7ec.gif

  • 6
    点赞
  • 9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