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不过洋节的通知_又到年底,又到“洋节”扎堆 关于文化入侵还真别太担心...

这不到年底了嘛,各种节日的集中季,尤其是西方节日漂洋过海,成为商家们的最爱,网上现在又出现了关于“洋节”和“文化入侵”的话题。

这两天是西方的万圣节了吧?我今天看网上有一个老干部,当面怒斥组织万圣节的商家,这让我想起来几年前网络上浩浩荡荡的“我是中国人,我不过洋节”的活动,连很多小学生都对着镜头宣誓,那场面,与历史上的某一时期,还真的颇有几分相似。

91c919c8b9339720c332ae7a1167d314.png

关于洋节能不能过的问题,太容易被扣帽子,我还是躲开为妙。

网上很多人说过洋节就是文化入侵的代表,不能说不对,只能说有些以偏概全了。去年还是前年春节的时候,英国首相官邸大门贴了春联,国内一帮人那叫一个开心啊,文化输出成功了!连大英帝国都在恭贺我朝春节,大国上邦之气概油然而生,怎么到我们商家搞圣诞节促销就开始跳着脚骂“这是文化入侵”!

再看咱们的圣诞节,有人去教堂吗?有人去参加宗教仪式吗?满大街的小情侣手拉手吃吃饭、逛逛街、看看电影、然后都懂哈。这玩意儿跟圣诞有一毛钱的关系吗?最可笑的是平安夜还得送个平安果,因为苹果中有个“平”字。

c93361e3c0874ea70d5dfc9f4b284101.png

苹果跟平安夜有个毛的关系啊,苹果?Apple?你要是翻译成iPhone我都觉得你说得对,这玩意儿跟平安有啥关系?

最好玩的是中国教堂也开始派送所谓的平安果,估计他们的西方同行肯定看的一脸懵逼,我们不是在纪念我们亲爱的上帝吗?苹果?那不是蛇用来勾引亚当和夏娃的原罪吗?怎么出现在这么神圣的节日里?WTF!

此时再想想,这到底是谁在入侵谁啊。

d2bb2f5ccc7cd1a758e2c9e779177700.png

中国传统节日都是依“礼”而设,讲究家庭集体团圆团聚,寓意也都是希望家族整体都好,顾及个人的东西很少。比如春节、中秋、端午等等,大都是如此。

现在生活节奏都变快了,春节也被加速了。原来从腊八开始什么蘸糖瓜、蒸肉蒸馒头等等内容,现在超市一趟,齐活!原来叫没出正月都在年里,现在好像过了初三甚至到初一下午,年就算过完了。

再加上对传统节日各种限制,去年有个地方的城管连春联都不让临街店铺贴了,说什么影响市容。我们小时候出去拾没响的鞭炮,一个村里十几个小孩子一起满村的跑,现在各地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一进腊月,满大街都是宣传车,大喇叭能喊一天。

f2a4f64269294aadf3e73074746d68c2.png

再看西方节日,基本是依宗教而设。宗教嘛,目的是让更多的人皈依,所以个人参与的东西就比较多,按现在的话说就是“体验式营销”,强调的是“用户感受”,而且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氛围营造,人越多氛围越好,人越多越容易达成“营销”目标,是不是越看越眼熟?这不就是活动方案吗?强调用户参与、注重氛围营造、提供优惠的产品等等。

是不是够贴心的?还不能打动你吗?人家好歹也是沉淀了一千多年的“市场拓客”经验,还搞不定你?

现在的洋节无非是商家找个噱头做活动搞促销而已,跟原本的什么宗教还有啥关系吗?估计也就是名字还是那个名字,至于内容。。。

要我说,现在的年轻人工作生活压力那么大,找个机会放松放松,释放下压力不也挺好嘛。商家也能搞搞促销拉动内需,不也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做贡献?

000824dd01288ef8e3e113a35fd10b65.png

比如这万圣节,小朋友们化上妆、穿的稀奇古怪一些,在提前商量好的一些门店来回跑着收集糖果,后面跟着的都是家长啊,小朋友们进店了,家长是不是得跟着?几个糖果算个屁啊,一组进店的拓客成本能买多少斤糖果?

我倒不是说那大爷有错,商家们就是希望场子热闹、有人气,这样生意才好做。没错,所有的洋节背后就是纯粹到不能再纯粹的生意!

至于各位担心的文化入侵,你们是不是太小看咱们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了?就没想过为啥四大文明中唯独中华文明可以屹立不倒?

举个例子吧,火锅各位都爱吃吧?有没有遇到这种情况:过几个朋友吃饭不知道吃啥,最后干脆选了火锅?为啥?包容性嘛!

51ef495ddc0d8a6de7651d8a0d7c70ca.png

能吃辣,有红汤;不能吃辣,有清汤;有人吃辣有人不吃辣,有鸳鸯锅。至于蘸料口味,自己调,涮得了菜,蘸上自己的小料,虽同是火锅,但滋味各有偏好。

这就是中华文明。不管是哪来的材料,一口锅,涮万物!再夹出来,那可就跟之前一点都不像了。再比如烤鸭,在粤菜中就会因地制宜的变成烧鹅,配料也从甜酱变成了酸梅酱;还有菠萝包,这不就是西式面包嘛,现在同样是粤菜中的名点,因为广东人会按照自己的口味对这些菜进行重新演绎,慢慢的,外来的也就成了本地的了。

23e41e3d965be3c8d80cffdccdcf1de2.png

还有民乐,乐器估计各位都很熟,不知道各位是否知道乐器的来源?其实,只要乐器中名字是双字的,基本上都是外来的,只有单字的才是纯中国血统。比如琵琶、二胡,也包括从生吹到死的唢呐。瓷器中的青花瓷、戏曲中的京剧无一不是包容贯通的产物!

这就是包容的“威力”,没错,我说的就是威力,这种包容性看似人畜无害,实则不留痕迹。无声无息之间,就被统一到连渣都不剩。

过去的华夷之辨,向来是“在华则为华,在夷狄则为夷狄”,判断是否是汉人实际是看其是否接受华夏文明观念,而并非讲血统。现在可以理解为什么圣诞节在中国莫名其妙的多出一个“平安果”的东西了吧?这就是文化的“融合”,谁在融合谁呢?

再说了,什么感恩节、母亲节,国内不也都乐乐呵呵的接受了?真要深扒感恩节背后的故事那可是血债累累啊。那是美国第一批移民为了感谢印第安人的帮助在获得丰收之后邀请印第安人一起欢庆,由此成为习俗。再后数以千万的印第安人被屠杀,可以说感恩节背后那都是印第安人悔恨的灵魂啊,你们还过感恩节?还有点人性吗?[笑哭]

759ba088438cdb7e477d05a27da1c420.png

还有别小看了咱们中国人的实用主义精神,光一个财神都分好几位,什么文财神武财神,文虎里面还分比干、子宫、范蠡、沈万三、关老爷、赵公元帅等等,各有各的说法,这么多神仙要怎么拜?简单,谁灵拜谁呗。

看到这,您还担心咱们中华文化会被其他文化入侵而消亡吗?别忘了老祖宗的那句话“在华则为华,在夷狄则为夷狄”,我想真正要担心的是外国人吧,08年奥运会开幕式,只是小露了一下,就足以成为奥运会历史上最精彩的开幕式,没有之一。

别忘了,咱们还有最大的BUG呢:美食啊!把他们的胃搞定,还怕搞不定他们的灵魂?

面对外来文化,我们大可以更自信点。

别忘了,不管到什么时候,谁过年不得吃口饺子?清明不得去上坟祭祖?这才是老根上的东西,外表再光怪陆离,骨子里的东西是不会变的,也变不了的。

您各位以为呢?欢迎留言。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