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随音动 乐享教研
——机关幼儿园微集团音乐专题研讨活动

音乐的世界

音乐是人类通用的语言。
——塞·罗杰斯

即将立冬的深圳,丝毫没有凉意,阳光温和,微风拂面,2020年11月5日,一个充满活力的清晨,机关微集团第二次集体音乐教研如约而至。本次活动邀请了南京师范大学许卓娅音乐教育研究团队的专家耿涛老师带领集团园全体教师,开启了为期2天的“心随音动 乐享教研”专题研讨活动。
课例展示


继第一次集体教研后,集团的老师们把所学落实到实践,“每天都有戏”活动在固定的时间从不间断,新手老师克隆了很多示范课例,每次试教后都会集体研讨。过程中我们与耿老师始终保持联系,把实践的最新情况及时与耿老师沟通,为下一步的教研做好准备。
本次教研,6位老师从小、中、大不同年龄,分别克隆了歌唱、打击乐、游戏化音乐律动等活动。
小班歌唱活动《数豆豆》,曹华老师在歌唱中融入了数学领域的点数,在情境的引导下,小朋友扮演豆豆参与游戏,有趣的设计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创造性,孩子们参与度很高,当唱到“装进我的小裤兜”时教师随机抱住幼儿,温暖与惊喜在师幼互动中传递。



蔡采娟老师带来的是中班奏乐活动《水果咖喱摇摇杯》,贴近生活、精致的小道具,瞬间吸引了孩子,通过师幼互动、幼幼互动的律动和游戏,孩子们在欢快的音乐中,掌握了“制作摇摇杯”的方法,达到了学会基础动作并进行奏乐的教学目的,更在过程中体验到了游戏的乐趣。



大班打击乐活动《嘻哈农场》,张景怡老师创设了农场主和奶牛对话的情境,孩子们很快进行了角色的分配,并全程投入,在老师的引导下,每个环节带着不同的问题,玩中学,边思考边解决。最后剪刀石头布的竞技游戏,让整个活动达到了高潮。



小班歌唱活动《妈妈我要亲亲你》,结合了第一天的研讨,曾碧兰老师及时做了调整,把平面的教具用多媒体的方式呈现,生动直观帮助幼儿理解并记忆歌曲内容,在充分的师幼互动中活动层层递进,成功的引导孩子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歌词的创编。同时,曾老师灵活的课堂应变能力也非常值得新手老师学习。



陈明珠老师带来的中班游戏化奏乐活动《勇敢的小鸟》,音乐很有带动性,加入了绿猪城堡场景,迅速让幼儿融入到救援鸟蛋的紧张气氛中。在“飞飞飞,停,走走走,看一看,嘣”的节奏中,幼儿不仅学会了律动,并在增加乐器后能快速转换动作,救援游戏的设计,让所有的孩子都体验了一把当小英雄的自豪感。



大班律动《机器人》,张思苑老师惟妙惟肖的模仿动作感染了现场所有的老师和孩子,将大家带入了一个欢乐的太空世界。找朋友与机器人合体的环节更是促进了幼儿之间的互动和合作,为孩子构建了合作建构的平台。



研讨成长

课例观摩结束后,老师们分组讨论,通过“亮点—不足—建议—困惑”四个方面对每一节课例进行评价与反思。大家都为执教老师的用心和专业态度点赞,也在观摩过程中总结了自身对课例活动的理解与困惑。古人训,“三人行必有我师”,思维的碰撞点亮教育的火花,虚怀若谷让每一位师者在教育路上看得更高,行得更远。






名师充电站



为开阔老师们的设计思路,耿涛老师带来了一堂不同版本的大班律动《机器人》。耿老师结合示范课,一一讲解了设计的目标、流程、元素的递增、幼儿创造性的启发等。通过《预令与提示语》《创造性律动自检标准》的课程培训,老师们更是收获满满。
对研讨过程中老师们提出的困惑,耿老师也给予细致的指导,具体到教师的提问方式,耿老师说,要多给幼儿做“判断题或填空题”,要有提问的支架,教师应学会给课程设计降低难度,元素是根据幼儿的接受程度逐步递增。
当幼儿能够用已有经验与你交流,师幼之间才没有隔阂,顺畅交流,这也是激发幼儿创造性的基础。


耿老师强调,音乐活动过程以幼儿自由的表达表现为主,活动的设计从五个维度去权衡:情境维、舒适维、稳定维、创造维、挑战维。音乐是能给幼儿带来轻松感,快乐和满足感的。

理论和实践的碰撞为老师们提供了思路,常态化的音乐活动实施,不仅仅是形式,而在于培育幼儿的音乐感、节奏感、创造力,以及真、善、美的情操。为孩子们打开音乐之门,虽任重道远,我们终将必致。



排版/谢芳园
文稿/机关园海山分园宣传组
审稿/黄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