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数据库管理的首个LED灯:基础知识与实战

本文还有配套的精品资源,点击获取 menu-r.4af5f7ec.gif

简介:数据库是现代IT系统中存储和管理数据的核心组件,涉及关系型和非关系型数据库、SQL查询语言、正常化、索引、事务处理、备份与恢复等关键概念。本文将通过比喻式介绍,带领读者从基础做起,完成对数据库系统启动的象征性任务——点亮第一个LED灯。我们将学习如何创建和操作数据库,了解数据库设计的重要性和常规方法,掌握优化数据库性能的技术,以及如何确保数据安全。通过实用的SQL语句和案例,读者将能够导入和还原数据库环境,为深入理解和实践数据库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数据库

1. 数据库基础概念与重要性

数据库是数据管理的基石,它以结构化的方式存储和管理数据,支持高效的数据访问和处理。理解数据库的基础概念对于IT专业人士至关重要,因为数据库技能是构建和维护现代信息系统的关键。

数据库基本概念

数据库(Database)是一个存储数据的仓库,它能够以一种有组织、结构化的方式存储大量信息。数据库的组织形式依赖于数据模型,如关系模型、文档模型等。在关系型数据库中,数据以表格形式存储,每张表格包含多个字段,每个字段描述了数据的一个属性。

数据库的重要性

在信息时代,数据的价值无法估量。数据库系统不仅使数据的存储更加高效,还提供了数据检索、更新、维护和管理的平台。数据库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金融、医疗、教育、电子商务等,它们为业务分析、决策支持和客户服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数据库与业务价值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可以优化数据存取速度,保持数据一致性,确保数据安全。在处理大量数据时,它能提供快速查询响应,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这些特性对于任何需要数据支持来提升业务性能的组织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2. 关系型与非关系型数据库的管理

2.1 关系型数据库管理

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是IT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数据存储、检索和管理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解决方案。本章节将探讨关系型数据库的基础概念,并详细介绍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特点和应用。

2.1.1 关系型数据库基本概念

关系型数据库存储数据在逻辑上以表格形式呈现,每个表格被称为一个关系。表格中的每行代表一个记录,每列代表记录的一个属性。关系型数据库使用结构化查询语言(SQL)来操作数据。

关系模型建立在数学基础上,它强调数据之间的关系。表之间的关系通过共同的列来实现,这一机制被称为“外键约束”。关系型数据库的优点包括严格的数据一致性、清晰的结构以及易于理解和实施的复杂查询。

2.1.2 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概述

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是实现关系型数据库的软件系统。RDBMS支持数据库创建、更新、查询和管理等一系列操作。常见的RDBMS包括MySQL、PostgreSQL、Oracle、Microsoft SQL Server等。

RDBMS的关键特性包括事务处理能力、数据的完整性和并发控制。事务处理保证了数据库操作的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这被称为ACID属性。数据完整性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发控制则允许许多用户同时访问数据,而不会造成数据损坏。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非关系型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它们在现代数据库管理中的重要性。

2.2 非关系型数据库管理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数据库的需求也在不断发展变化。非关系型数据库(NoSQL)的出现,为处理大规模、高并发的数据场景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本节将深入分析非关系型数据库的基础知识。

2.2.1 非关系型数据库基本概念

非关系型数据库放弃了传统关系型数据库的表格模型,转而采用灵活的、非结构化的数据模型。NoSQL数据库的类型非常丰富,常见的包括键值存储、文档存储、列式存储和图数据库。

由于其灵活的数据模型,非关系型数据库能够在分布式系统中高效地扩展,处理大量的并发读写请求,并能有效地应对不规则或半结构化的数据。NoSQL数据库适用于大数据和实时的Web应用,它们通常比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具有更高的性能和更好的可扩展性。

2.2.2 常见的非关系型数据库类型

非关系型数据库虽然种类繁多,但每个类型都适合解决特定的问题。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非关系型数据库类型:

  • 键值存储 :数据以键值对的形式存储,访问速度快,适用于存储会话信息等简单数据。
  • 文档存储 :数据以文档形式存储,通常是以JSON或XML格式。这种类型适用于内容管理系统(CMS)等需要存储复杂数据结构的应用。
  • 列式存储 :数据按列而不是按行存储。列式数据库如Cassandra和HBase非常适合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大规模的数据仓库任务。
  • 图数据库 :数据存储为节点和边的形式,适用于表示复杂的关系和网络,如社交网络图谱和推荐系统。

非关系型数据库的灵活和可扩展性,使得它们在很多新的应用场景中,比如移动应用、社交网络、游戏和物联网等领域变得越来越流行。

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些数据库类型,可以参考下表,总结了不同非关系型数据库类型的优缺点:

| 类型 | 优点 | 缺点 | | --- | --- | --- | | 键值存储 | 存取速度快,易于扩展 | 不适合复杂的查询操作 | | 文档存储 | 灵活性高,数据结构可以变化 | 对复杂查询的支持有限 | | 列式存储 | 高效的存储与读取,适合分析型操作 | 编程模型较为复杂,对事务的支持不足 | | 图数据库 | 高效处理关系复杂的数据 | 可能需要较高的存储成本 |

在选择适合的数据库解决方案时,需要根据应用场景和需求进行合理分析和规划。

接下来的内容将深入探讨SQL标准语言的应用,它是管理和操作关系型数据库的关键技术,广泛应用于数据的增删改查等操作。

3. SQL标准语言的应用

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是用于存储、操作和检索数据库数据的标准编程语言。SQL的强大功能包括数据查询、操作、定义和控制四个主要部分。在本章节中,我们将深入了解SQL标准语言的具体应用,重点放在数据操作(DML)、数据定义(DDL)以及数据控制(DCL)语言的深入解析上。

3.1 数据操作语言(DML)

3.1.1 INSERT、UPDATE和DELETE语句的使用

DML是用于添加、修改和删除数据库记录的语言。这些操作直接影响数据库的数据内容,是日常数据库管理和维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INSERT INTO employees (employee_id, first_name, last_name, email, hire_date)
VALUES (1, 'John', 'Doe', 'john.***', CURRENT_DATE);

UPDATE employees
SET salary = 45000, department_id = 50
WHERE employee_id = 1;

DELETE FROM employees
WHERE employee_id = 1;
  • INSERT 语句用于向表中添加新的行数据。在本例中,我们将一个新的员工记录插入到 employees 表中。
  • UPDATE 语句用于修改表中的现有数据。例如,更改员工的薪水和部门ID。
  • DELETE 语句用于删除表中的行数据。在此示例中,删除了员工ID为1的记录。

操作时需谨慎使用,因为不当的使用可能会导致数据丢失。

3.1.2 数据查询语言(DQL):SELECT的高级技巧

DQL主要用于从数据库中检索数据。 SELECT 语句是SQL中最常用也是最强大的语句之一,它允许用户以多种复杂的方式查询数据。

SELECT employee_id, first_name, last_name, salary,
       (SELECT department_name FROM departments WHERE department_id = e.department_id) AS department_name
FROM employees e
WHERE salary > 30000
ORDER BY salary DESC
LIMIT 10;
  • 在查询时,我们不仅检索了员工的基本信息,还通过子查询获取了部门名称。
  • WHERE 子句用于筛选出薪水超过30000的员工。
  • ORDER BY 对结果进行降序排序。
  • LIMIT 子句限制结果只返回10条记录。

SELECT 语句的灵活性使其成为数据库管理和数据分析的核心工具。

3.2 数据定义语言(DDL)

3.2.1 CREATE、ALTER和DROP的深入解析

DDL用于定义或修改数据库结构,包括创建新表、修改表结构以及删除表和数据库对象。

CREATE TABLE new_employees (
    employee_id INT PRIMARY KEY,
    first_name VARCHAR(50) NOT NULL,
    last_name VARCHAR(50) NOT NULL,
    email VARCHAR(100),
    hire_date DATE,
    department_id INT,
    FOREIGN KEY (department_id) REFERENCES departments(department_id)
);

ALTER TABLE employees
ADD COLUMN middle_name VARCHAR(50);

DROP TABLE new_employees;
  • CREATE 语句用于创建新表,指定了数据类型、主键约束和外键约束。
  • ALTER 语句用于向现有表添加新列。
  • DROP 语句则用于删除不再需要的表。

DDL操作是数据库架构设计和重构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影响数据库的结构稳定性。

3.2.2 索引和视图的创建与管理

索引和视图是数据库结构中常用的两个元素,它们可以显著改善数据库的查询性能和数据操作的便捷性。

CREATE INDEX idx_employee_last_name ON employees(last_name);

CREATE VIEW employee_details AS
SELECT employee_id, first_name, last_name, department_name
FROM employees
JOIN departments ON employees.department_id = departments.department_id;
  • 通过 CREATE INDEX ,为 employees 表的 last_name 列创建了索引 idx_employee_last_name ,这将提高对员工姓氏的查询性能。
  • CREATE VIEW 语句创建了一个视图 employee_details ,视图是一种虚拟表,只包含特定的列和行。

索引和视图的合理使用能大幅提高数据库的性能,但同时也会消耗更多的存储空间和处理资源。

3.3 数据控制语言(DCL)

3.3.1 权限控制:GRANT与REVOKE的用法

DCL包括用来控制用户访问权限的SQL命令。它允许数据库管理员控制哪些用户可以访问哪些数据。

GRANT SELECT, UPDATE ON employees TO 'user1'@'localhost';
REVOKE UPDATE ON employees FROM 'user1'@'localhost';
  • GRANT 语句授予用户 user1 employees 表的 SELECT UPDATE 权限。
  • REVOKE 语句则收回了之前赋予的 UPDATE 权限。

权限控制是保证数据库安全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地管理数据库访问和维护数据的完整性。

3.3.2 事务控制语句:COMMIT与ROLLBACK的原理

事务是数据库操作的一个单元,其包含了一系列操作,只有全部成功才算完成。 COMMIT ROLLBACK 是两个关键的事务控制语句。

START TRANSACTION;

INSERT INTO orders (order_id, customer_id, order_date)
VALUES (1000, 500, CURRENT_DATE);

UPDATE customers
SET points = points + 10
WHERE customer_id = 500;

COMMIT;
  • START TRANSACTION BEGIN 开始一个新的事务。
  • 插入和更新操作都是事务的一部分。
  • 通过 COMMIT 来提交事务,这意味着所有的更改将被永久保存到数据库中。

如果在事务中出现错误,可以使用 ROLLBACK 来撤销所有未提交的更改。

ROLLBACK;
  • ROLLBACK 命令撤销所有自上次 COMMIT ROLLBACK 以来对数据库的更改。

事务控制是确保数据完整性和一致性的关键特性,特别适用于需要确保数据一致性的财务和库存管理应用。

在本章节中,我们深入探讨了SQL语言在数据库操作、定义和控制方面的应用。熟练掌握这些技能对于任何数据库管理员或开发者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随着对SQL进一步的实践和理解,您将能够高效地管理和维护复杂的数据库系统。

4. 数据库设计与正常化过程

数据库设计是构建高效、可扩展、健壮的数据库系统的基础。一个良好的数据库设计可以减少数据冗余,提高数据一致性,优化查询性能,并为系统带来更好的维护性。在数据库设计的众多环节中,正常化是一个重要的过程,它帮助我们识别和消除数据冗余,减少数据依赖,从而提升数据库的整体性能和可靠性。

4.1 数据库设计原则

4.1.1 数据库设计的目标与步骤

数据库设计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既能满足用户需求,又能高效运行的数据库系统。为此,设计者需要遵循一系列的步骤,包括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

  • 需求分析 :这是数据库设计的第一步,主要是了解和收集用户对数据库系统的需求。这包括数据的种类、数据间的关系、用户操作数据的频率和方式等。
  • 概念设计 :在需求分析基础上,设计者构建数据模型来表达实体、属性和关系。最常见的数据模型是实体-关系模型(Entity-Relationship Model,ER Model)。设计者通过识别主要实体,确定实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各实体和关系的属性,形成一个整体的数据视图。

  • 逻辑设计 :概念模型被转化为逻辑模型。在关系型数据库中,这通常意味着将ER模型转换为一系列关系表。此过程涉及确定表结构、数据类型、主键、外键、索引等。

  • 物理设计 :最后,逻辑模型需要转换成实际的物理存储结构。设计者需要考虑数据文件的存储位置、索引的类型和结构、存储过程和触发器的设计等。

4.1.2 E-R模型与关系模型的转换

E-R模型到关系模型的转换是将概念设计转换为逻辑设计的关键步骤。以下是转换的基本规则:

  1. 实体转换 :每个强实体在关系模型中转化为一个表,实体的属性成为表的列,实体的主键成为表的主键。

  2. 关系转换 :实体间的关系可以是1:1、1:N或M:N。对于1:1和1:N关系,常常将关系属性合并到N端实体的表中,通过添加外键实现。对于M:N关系,则需要创建一个独立的表,包含涉及的两个实体的外键,并且这两个外键一起构成新表的主键。

  3. 复合属性和多重属性 :复合属性需要分解成其基本属性;多重属性则需要为每个属性创建独立的列。

通过上述步骤,复杂的E-R图可以有效地转换为关系型数据库中的表结构。

4.2 数据库正常化

4.2.1 第一范式(1NF)到第三范式(3NF)的演进

正常化是减少数据冗余和改善数据完整性的过程。它通过一系列规范化形式来指导关系模型的设计。主要的规范化形式包括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第三范式(3NF)。

  • 第一范式(1NF) :要求表中的所有字段都是原子性的,即字段不可再分。此外,每个字段只能有一个值,这意味着不能有重复的列。

  • 第二范式(2NF) :建立在1NF之上,要求表中所有非主键字段完全依赖于主键。如果一个表拥有复合主键,则该表中每个字段必须依赖于整个主键。

  • 第三范式(3NF) :在2NF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表中的所有字段只依赖于主键,而不能依赖于其他非主键字段。

正常化过程确保了每个表都尽可能地减少冗余,每个字段只保存相关信息。在实际操作中,通常需要在正常化和性能之间找到平衡点。

4.2.2 BC范式(BCNF)及其在数据库设计中的应用

BC范式(Boyce-Codd Normal Form,BCNF) 是一个比3NF更严格的规范化形式,它解决了3NF中的一些不完整性问题。一个表处于BCNF状态时,它必须满足如下条件:对于每一个函数依赖(X -> Y),X必须是超键。

  • 超键 :一个或多个字段的组合,可以唯一标识表中的每一条记录。

  • 函数依赖 :在关系模型中,表达两个属性(或属性组)之间依赖关系的一种方式。如果知道了属性X的值,就可以唯一确定属性Y的值,那么我们称X函数决定Y。

在某些情况下,一个表可能满足3NF,但不满足BCNF。例如,如果表中存在多个候选键,并且存在依赖关系只涉及候选键的一部分,则该表不满足BCNF。在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进一步分解表以满足BCNF。

由于BCNF确保了更深层次的依赖关系的合理性,它能更彻底地解决数据冗余和更新异常问题。然而,有时候为了优化查询性能,可能会故意违反BCNF,因为过度的正常化可能会导致查询变得复杂,需要执行更多的连接操作。

在数据库设计时,数据库设计者必须根据实际应用场景权衡正常化的层级,选择合适的范式来平衡设计的合理性和系统性能的需求。

5. 数据库索引类型与优化

5.1 索引的基本概念

5.1.1 索引的作用与类型

索引是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用于快速查找数据项的数据结构。它们就像是书籍的目录,使得查找特定数据项不必逐行扫描整个表,从而显著提升了查询性能。索引的类型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B树索引、哈希索引、全文索引等。

在数据库中创建索引可以提高数据检索的效率,但是也会消耗额外的存储空间,并且在数据增删改时需要维护索引,这可能会增加写操作的负担。因此,合理设计索引是优化数据库性能的关键部分。

5.1.2 索引的选择与优化策略

选择合适的索引类型和构建策略,对提高查询性能至关重要。在选择索引时,需要考虑到查询模式、数据的分布、查询条件的复杂性以及索引维护的成本。

通常,对于经常用于查询条件的列建立索引将非常有效,如使用 WHERE 子句的列。索引优化策略包括: - 为经常用于连接的列创建索引,以优化JOIN操作。 - 为经常用于排序或分组的列创建索引,以优化 ORDER BY GROUP BY 操作。 - 利用索引覆盖技术,只在索引中包含查询所需的列,避免额外的表访问。 - 考虑使用复合索引,即在多个列上创建索引,以应对复杂的查询条件。

索引的创建和维护对数据库性能影响巨大,需要定期监控并调整索引策略以保持数据库的最佳性能。

5.2 不同索引类型详解

5.2.1 B树与B+树索引的原理与应用

B树(Balanced Tree)索引是最常用的索引类型之一,特别是在数据库系统中。B树通过维护数据的排序顺序并保持树的平衡,从而允许在对数时间内进行查找、插入和删除操作。

B树索引的优点包括: - 保持数据的排序顺序,适用于范围查询。 - 能够快速定位数据,提高数据检索速度。 - 能够同时利用磁盘的顺序读写特性,优化性能。

B+树是B树的一种变体,其所有的数据值都在叶子节点上,并且所有叶子节点之间形成一个链表。这样的结构使得B+树特别适合执行范围查询。

B+树索引的应用: - 用于索引大量数据的数据库表。 - 用于优化需要快速访问多行数据的场景。

5.2.2 哈希索引及其性能优势

哈希索引是基于哈希表实现的索引方式,它只适用于等值查询(如 WHERE key = value ),而不支持范围查询。哈希索引的速度非常快,因为哈希函数能够将键值直接转换为数据的物理位置。

哈希索引的性能优势主要体现在: - 哈希函数的计算通常非常快,能够迅速定位到数据所在的位置。 - 哈希索引的结构简单,不涉及复杂的平衡树维护操作。

然而,哈希索引也有一些局限性: - 由于哈希表的结构,它不支持数据的排序和范围查询。 - 不同的键值可能会产生哈希冲突,从而影响查询性能。

哈希索引适合应用在对查询效率要求极高的场景,如某些特定类型的缓存系统。

5.2.3 索引优化实例演示

优化索引的具体操作通常包括创建索引、监控索引性能、调整和优化索引策略。下面是一个简单的示例,展示如何在MySQL数据库中为表创建索引,并分析索引的使用情况。

首先,假设我们有一个 orders 表,我们想要为 customer_id 列创建一个索引以优化基于客户ID的查询。

CREATE INDEX idx_customer_id ON orders(customer_id);

执行上述SQL语句后,MySQL会在 customer_id 列上创建一个名为 idx_customer_id 的索引。

接下来,可以使用 EXPLAIN 语句来分析查询是否有效地利用了索引:

EXPLAIN SELECT * FROM orders WHERE customer_id = 12345;

执行 EXPLAIN 语句后,输出结果中的 key 列将显示所使用的索引名称。如果 key 列显示为 idx_customer_id ,说明查询成功地利用了该索引。

如果发现查询没有有效地利用索引,可能需要重新考虑索引策略,比如选择不同的列创建复合索引,或者重新评估查询语句本身。

为了监控索引性能,可以定期执行数据库的查询分析,或者使用第三方工具进行性能监控和调优。

在本章节中,我们详细探讨了数据库索引的基本概念、类型以及优化策略。通过理解不同索引的特点以及使用场景,数据库管理员可以更合理地设计和优化索引,从而大幅提升数据库的性能和响应速度。

6. 事务处理的ACID原则与数据备份恢复

数据库的事务处理是确保数据准确性和一致性的关键机制。它依赖于ACID原则——原子性(Atomicity)、一致性(Consistency)、隔离性(Isolation)、持久性(Durability)。这一章节将深入探讨事务处理机制,并介绍数据备份与恢复的基本策略。

6.1 事务处理与ACID原则

6.1.1 事务的概念与特性

事务是一系列操作的集合,这些操作要么全部完成,要么全部不完成,保证了数据操作的原子性。事务的四个特性构成了ACID原则的核心。

  1. 原子性(Atomicity)
    事务中的所有操作要么全部成功,要么全部失败回滚,保证了操作的不可分割性。

  2. 一致性(Consistency)
    事务必须使数据库从一个一致性状态转换到另一个一致性状态。

  3. 隔离性(Isolation)
    事务的执行不能被其他事务干扰,即一个事务内部的操作及使用的数据对并发的其他事务是隔离的。

  4. 持久性(Durability)
    一旦事务提交,其所做的修改就会永久保存在数据库中。

6.1.2 ACID原则详解及其实现机制

事务的ACID原则是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多种机制来实现的。

  • 原子性
    实现原子性的关键是事务日志(Transaction Log)。在事务执行过程中,所有的更改都被记录在日志中。如果事务失败,这些操作可以回滚到事务开始前的状态。

  • 一致性
    一致性通过预设的约束和触发器来保证。数据库管理系统会检查所有操作,确保它们符合一致性规则。

  • 隔离性
    隔离性是通过锁机制或MVCC(多版本并发控制)来实现的。不同的隔离级别允许不同程度的并发访问,以平衡隔离性和性能。

  • 持久性
    持久性通过将事务日志写入非易失性存储来实现。即使系统崩溃,已提交的事务也不会丢失。

6.2 数据备份与恢复策略

数据备份是数据库管理系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创建数据的副本,以防原始数据丢失或损坏。数据恢复是备份策略的另一方面,涉及到使用备份文件还原数据库到一个一致的状态。

6.2.1 不同备份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根据备份的范围和时间点,有以下几种常见的备份方法:

  1. 全备份
    每次备份整个数据库。这种方法简单,但备份时间长,占用大量存储空间。

  2. 差异备份
    备份自上次全备份以来发生更改的数据。比全备份节省时间,占用空间较小。

  3. 增量备份
    只备份自上次备份(无论是全备份还是增量备份)以来发生变化的数据。备份时间最短,占用空间最小。

选择合适的备份方法应考虑恢复时间目标(RTO)、数据丢失容忍度(RPO)和可用资源。

6.2.2 数据恢复操作与备份策略的维护

数据恢复操作依赖于备份的类型和策略。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数据恢复场景及其操作步骤:

  • 基于全备份的恢复
    使用最新的全备份数据进行恢复。操作通常包括停止数据库服务、覆盖数据库文件、启动数据库服务。

  • 基于日志的恢复
    根据事务日志重做(redo)或撤销(undo)相关事务。需要按照时间顺序应用事务日志。

  • 基于差异或增量备份的恢复
    首先使用最近的全备份,然后应用差异或增量备份。

维护备份策略包括定期测试备份的有效性、更新备份存储设备、并确保备份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事务处理的ACID原则确保了数据库操作的可靠性,而合理的备份与恢复策略是数据安全的守护者。理解这些基本原理和实践是确保数据库稳定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还有配套的精品资源,点击获取 menu-r.4af5f7ec.gif

简介:数据库是现代IT系统中存储和管理数据的核心组件,涉及关系型和非关系型数据库、SQL查询语言、正常化、索引、事务处理、备份与恢复等关键概念。本文将通过比喻式介绍,带领读者从基础做起,完成对数据库系统启动的象征性任务——点亮第一个LED灯。我们将学习如何创建和操作数据库,了解数据库设计的重要性和常规方法,掌握优化数据库性能的技术,以及如何确保数据安全。通过实用的SQL语句和案例,读者将能够导入和还原数据库环境,为深入理解和实践数据库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本文还有配套的精品资源,点击获取 menu-r.4af5f7ec.gif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