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案例,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付晓豹 李明国

【摘要】课程思政建设已经成为很多高校专业发展和变革的方向,以計算机专业为例,计算机专业与课程思政具有共同的社会服务性质,而且还具有一致的人才培养目标,在社会实践活动方面也具有一致性,所以计算机专业中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是具有可行性的。因此,为了推动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高校要不断推动教学的创新发展,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充分利用专业优势,开展“线上+线下”教学。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有效措施

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看,企业不仅需要具备高技能的人才,更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因此,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以高校计算机专业为例,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随着课程改革以及社会的逐渐发展,道德素养的重要性也逐渐得到了重视,所以计算机专业人才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素养和实践应用能力,还要具备较高的道德素养。

一、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可行性

(一)课程思政与计算机专业具有共同的社会服务性质

课程思政和计算机专业教学是具有共同的社会服务性质的。计算机工作者可以将自身的素养融入工作中,并通过相应的工作内容体现出来。将课程思政建设融入到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可以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正确引导,净化学生的思想,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使其在工作之后,自觉地将客户需求放在首要位置,真正为大家服务。

(二)课程思政与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具有一致性

课程思政与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具有一致性。首先,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每年都会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输送人才,而人才的质量将会对社会产生最为直接的影响,因此高校为了提升人才的质量,会不断通过思政教育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其次,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不断变化,培养全面型人才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要求,所以计算机专业教师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和要求,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思政教育,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三)课程思政与计算机专业社会实践活动具有一致性

课程思政与计算机专业社会实践活动具有一致性。在社会需要的影响下,计算机专业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理论课程的教学,还要进行实践课程的教学。而思政教育可以让学生的实践活动变得更加科学,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最终在思政元素的影响下,提升该专业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特点

(一)创新的教学理念是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风向标

要实现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首先需要创新教学理念。在传统的思政课程教学中,主要是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作为指导,具体的教学内容要与党和国家的方向相一致,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从计算机专业教学来看,因为其课程内容大多需要学生进行计算机操作,所以一般情况下,该专业课程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只需要将相应的技术传授给学生即可,但是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过程既与传统的思政教育有所不同,又与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教学不同,所以需要进行教学理念的创新。

(二)先进的科学思维是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着力点

在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还需要具备先进的科学思维。不论是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还是课程思政的开展落实,都是以社会现实为基础的,任何脱离了社会现实的课程都是无法有效提升学生能力的。将先进的科学思维运用在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可以让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教学变得更加客观、具有逻辑性。计算机专业课程本身就蕴含了大量的研究方法,通过先进的科学思维,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从而加深其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三)工匠精神是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核目标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不仅仅是要求人才具有专业技能,而且需要具有工匠精神,而工匠精神是包括专业技能、人文素养、职业精神等多项能力在内的一种精神。对于计算机这种理工类的专业,更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让学生不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今后的工作中都可以保持一种比较积极的心态,从容应对各种困难。

三、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措施

(一)推动教学的创新发展,提升学生学习热情

为了推动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高校应当在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提升思政元素的影响力。比如在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时,将其与当下的时事热点进行有效的融合。同时还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二)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建设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也是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措施。为此,高校要对计算机专业的教师积极进行思政教学,并且通过课外培训、学习交流等多种方式提升教师的整体水平。另外,为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作用,教师还要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能力。同时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基础上,加快课程思政建设。

(三)充分利用专业优势,开展“线上+线下”教学

计算机专业可以借助本专业的优势,开展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双重教学。对于计算机专业来说,已经基本实现了网络基础教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对学生进行网络教学。另外,有些教学内容需要进行实际操作,所以线下教学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偏理论性的教学内容可以通过网络在线教学,偏实际操作的课程可以通过线下教学,最终在提升教学效果的基础上,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参考文献:

[1]李增福.课程思政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经济师,2020(04):181-182.

[2]李勇强,倪斌.“课程思政”与计算机专业课协同育人模式探索[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1(04):85-88.

[3]黄复贤,邵丽丽.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思政的探索与研究[J].菏泽学院学报,2019,41(03):46-50.

[4]高谨.新时代环境下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和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16):142-144.

[5]郎振红.高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探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9(02):70-77.

[6]孙剑斐.高校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的探索[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09):183+185.

【本文系郑州科技学院2019年度课程思政示范建设项目(KCSZ20190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郑州科技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 0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建立大学物理课程思政资源库是促进思政教育与物理教育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以下是建立该资源库的一些建议: 1. 平台建设:建立一个在线平台作为思政资源库的核心,该平台可以是一个网站或学校内部的在线教学平台。该平台应具备方便浏览、搜索和下载资源的功能,同时能够提供资源上传和共享的机制。 2. 资源分类:将资源按照不同的主题、知识点和教学形式进行分类,例如伦理道德、社会责任、科学发展观等。这样有助于学生和教师根据自己的需求查找和选择相关资源。 3. 资源分享:鼓励教师将自己开发的思政教育资源上传到资源库中,包括教案、课件、案例分析、讨论题等。同时,也可以邀请专家学者或其他高校的教师分享他们的教学资源。 4. 质量评估:建立一套评估机制,对上传到资源库中的思政教育资源进行质量评估。这可以通过专家评审、同行评议或学生反馈等方式进行,确保资源的质量和可靠性。 5. 社区互动:为资源库建立一个社区互动的机制,让教师和学生能够在平台上进行讨论和交流。这样可以促进资源共享和互动,激发更多的思政教育创新和合作。 6. 版权保护:确保资源库中的资源符合版权法规定,尊重原作者的知识产权。可以要求资源上传者确认资源的版权归属,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文件。 7. 宣传推广:积极宣传和推广资源库,鼓励教师和学生使用和贡献资源。可以通过学校官网、教务处、教师培训等途径进行推广,提高资源库的知名度和使用率。 建立大学物理课程思政资源库需要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同时也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反馈。通过建立资源库,可以促进思政教育与物理教育的融合发展,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和科学素养。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