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计划技术是指用网络计划对任务的工作进度进行安排和控制,以保证实现预定目标的科学的计划管理技术。
网络计划技术的最大特点是在于它能够提供施工管理所需的多种信息,有利于加强工程管理。通过网络计划,工作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关系得到全面反映;可进行工作的各种时间参数计算,找出影响工程进度的关键工作和关键线路,便于管理人员抓住进度控制的主要矛盾,确保工期目标的实现;通过计算确定出的工作的机动时间,可以更好地进行资源调配和优化,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实现进度计划管理的科学化。
(1)时间参数计算目的
网络计划时间参数计算的目的是为网络计划的执行、调整和优化提供必要的时间参数依据。时间参数计算可以以工作为计算对象,也可以以节点为计算对象。双代号网络计划工作时间参数有:各项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最早完成时间、最迟开始时间、最迟完成时间、自由时差、总时差和计算工期。节点时间计算参数有:节点最早时间和节点最迟时间。单代号网络计划还有一个相邻两项工作之间的时间间隔。单代号搭接网络计划还有一个工作之间的时距。
网络图时间参数的计算有多种方法,常用的有图上计算法、表上计算法、矩阵计算法和电算法等,大型工程的网络计划时间参数计算一般通过相应的软件进行。
(2)工作时间参数
1)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是指一项工作各紧前工作全部完成后,本工作有可能开始的最早时刻。
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反映一项工作最早可能开始的时间。
2)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是指一项工作各紧前工作全部完成后,本工作有可能完成的最早时刻。
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反映一项工作最早可能完成的时间,其数值等于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加上本工作需要的工作时间,并通过计算得出网络计划的计算工期。
3)工作的最迟完成时间。工作的最迟完成时间是指在不影响整个任务按期完成的前提下,工作必须完成的最迟时刻。
4)工作的最迟开始时间。工作的最迟开始时间指在不影响整个任务按期完成的前提下,工作必须开始的最迟时刻。其数值等于工作的最迟完成时间减去本工作需要的工作时间。
5)工作的总时差。工作的总时差是指在工期和有关时限的前提下,一项工作可以利用的机动时间。
工作总时差体现不影响工期时某项工作最大的机动时间,是一种线路机动时间,它为该线路上的各工作所共同占有。总时差等于零的工作是关键工作。某项工作动用了总时差,该工作所在线路的后续工作能够使用的时差一般要进行重新分配。
6)工作的自由时差。工作的自由时差指在不影响其紧后工作最早开始和有关时限的前提下,一项工作可以利用的机动时间。
自由时差是以不影响紧后工作最早开始时间为限制条件,是总时差的一部分,数值上总是小于或等于总时差。因此总时差为零的工作,其自由时差也必为零。一般情况下,自由时差也只可能存在于有多条内向箭线的节点之前的工作之中。
自由时差又称局部时差,一条线路上工作的自由时差可以同时动用。实际工作中,首先应积极动用工作的自由时差,然后考虑动用工作的总时差。掌握并合理应用时差,对于生产安排和管理,保证网络计划的贯彻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节点时间参数
节点时间参数是在双代号网络计划中以节点为计算对象,参数包括节点最早时间和节点最迟时间。
1)节点最早时间。以该节点为开始节点的各项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称为节点最早时间。节点最早时间应在以该节点作为工作结束节点的所有工作全部结束后,以该节点作为开始节点的工作才具备开工条件。因此,几条箭线同时指向同一节点时,应取进入该节点的紧前工作最早完成时间的最大值,作为该节点的最早时间。
网络计划的计算工期就是终点节点的最早时间。
2)节点最迟时间。以该节点为完成节点的各项工作的最迟完成时间称为节点最迟时间。
(4)单代号网络时间参数
对于单代号网络计划,确定工作时间参数需要计算相邻两项工作支架的间隔时间。相邻两项工作之间的时间间隔等于紧后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和本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之差;当终点节点为虚拟节点时,其时间间隔等于网络计划的计划工期和本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之差。
对于单代号搭接网络计划,时距是工作之间不同顺序关系所决定的各种时间差值。
(5)工期
1)计算工期。计算工期是根据网络计划时间参数计算所得到的工期。
2)要求工期。要求工期是任务委托人所提出的指令性工期,在进度控制中要求工期即是建设工期,一般是合同工期加以实施过程中认可的工程延期。
3)计划工期。计划工期是在要求工期和计算工期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需要和可能而确定的工期。
一般而言,上述三个工期的关系为:计算工期≤计划工期≤要求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