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结果分析与实验体会,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心得体会.docx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心得体会

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名称:计  学院:计算算机机科组学成系原理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指导教师:张  报告人姓名:  学号:  同组人员名单:  学期:  本文  计算机科学系  注:报告内页的项目或内容设置,根据实际情况可加以调整和补充,写不下可附一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  实验报告  学院:专业:班级学号:AP学生姓名:实验日期:  指导老师:成绩评定:  五邑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  实验一  一、实验名称:运算器实验二、实验目的:  1、掌握运算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熟悉ALU执行算术运算与逻辑运算的具体实现过程;3、掌握ALU算术与逻辑运算的控制方法4、了解多片ALU的组合扩展功能和进位链的实现  三、实验内容:  1、两16位操作数的算术运算及进位影响2、两16位操作数的逻辑运算及进位影响3、不同控制组合下的算术与逻辑运算的输出结果  四、实验设备:  EL-JY-II型计算机原理实验系统,排线若干  五、实验步骤:  1、在系统断电的情况下,按实验指导书接线图完成本次实验的接线;2、系统上电,拨动清零开关,系统清零;  3、从数据输入开关电路输入第一个16位数据,开放数据总线,使数据进入暂存寄存器1;4、从数据输入开关电路输入第二个16位数据,开放数据总线,使数据进入暂存寄存器2;5、关闭数据输入开关,开启ALU输出,检查两个16位数据正确与否,有错通过步骤3改正;6、设置方式控制M=0,拨动功能选择端S3,S2,S1,S0进行算术运算,记录ALU输出结果;7、重复步骤6,直到S3,S2,S1,S0所有组合被完成;  8、设置方式控制M=1,拨动功能选择端S3,S2,S1,S0进行逻辑运算,记录ALU输出结果;9、重复步骤6,直到S3,S2,S1,S0所有组合被完成;  10、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查,如有错误,找出原因,重做实验,直到正确为止。  六、实验结果  整个实验记录的实验结果如下:  表一:ALU算术与逻辑运算实验结果  表二74181ALU功能表  七、分析讨论  M是算术与逻辑运算的选择端决定了ALU进行那类运算,S0,S1,S2,S3是功能选择控制端,决定是做加、减、逻辑与、逻辑或、逻辑异或等运算,表一的实验结果与手工验算完全一致,从而验正了整个ALU的算术/逻辑运算功能和进位处理功能。灵活运用S0,S1,S2,S3的不同组合可以实现许多其它功能,如本ALU虽然没有求补功能但可以通过取反加1完成求补运算,向左移位的实现可采用自身相加,此外选择M=1,S3S2S1S0=1111或S3S2S1S0=1010将操作数A或B可以直接送到ALU的输出,这样可以直接验证输入数据是否正确。本次实验也涉及到了数据总线,总线有三个性质:公共性、驱动性和三态性,在数据输入时利用控制开关来控制三态,有效时输出数据,无效时数据输入缓冲器呈高阻与数据总线隔离;公共性是总线的最根本的属性,所有传输的数据都通过共享数据线分时完成的,何时完成靠控制信号来区分,如输入的两个16位数据就是通过数据总线分两次传送的。  八、心得体会  这是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第一个实验,虽然还有点陌生,但基本熟悉了整个实验系统的基本结构,了解了该实验装置按功能分成几大区,学会何时操作各种开关、按键。最重要的是通过实验掌握了运算器工作原理,熟悉了算术/逻辑运算的运算过程以及控制这种运算的方法,了解了进位对算术与逻辑运算结果的影响,对时序是如何起作用的没太弄清楚,相信随着后续实验的进行一定会搞清楚的。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个人总结  这次课程设计是在已学计算机组成原理基础上进行的一次大型实验,也是对该课程所学理论知识的深化和提高。因此,要求学生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设计与制造出具有较复杂功能的应用系统,并且在实验的基本技能方面上进行一次全面的训练。  通过对这一闹钟程序的制作,使我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本知识的使用更加熟练,同时也增加了我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一些认识,培养从资料文献、科学实验中获得知识的能力,在作业完成过程中通过和同学的交流,也增加了合作的技巧,提高学生从别人经验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新途径的悟性,初步培养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查阅以下资料也学到了一些课本上没有的东西,很多知识从模糊概念到具体的了解,从毫无所知到具体的应用,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增加了学好汇编语言的信心。  当然,在本次设计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开始有些迷茫,在老师的分析以及同学的帮助下,相关资料的查阅,先了解了整个设计的总体设计包括当前时间的获取并显示,码制转换,设定闹钟报鸣的时间,。用AND运算,高四位的0AND任何的值都是0,而低四位的

  • 1
    点赞
  • 1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倾情奉献,完全可以照抄。实验一 运算器实验实验二 移位运算实验实验三 存储器读写和总线控制实验附加实验 总线控制实验实验五 微程序设计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运算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 了解4位函数发生器74LS181的组合功能,熟悉运算器执行算术操作和逻辑操作的具体实现过程; 3. 验证带进位控制的74LS181的功能。 二、预习要求: 1. 复习本次实验所用的各种数字集成电路的性能及工作原理; 2. 预习实验步骤,了解实验中要求的注意之处。 三、实验设备: EL-JY-II型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系统一套,排线若干。 ... ... ... 八、行为结果及分析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DR1 DR2 S3S2S1S0 M=0(算术运算) M=1 Cn=1无进位 Cn=0有进位 (逻辑运算) 理论值 实验值 理论值 实验值 理论值 实验值 04H 06H 0 0 0 0 F=(04) F=(04) F=(05) F=(05) F=(05) F=(05) 04H 06H 0 0 0 1 F=(0A) F=(0A) F=(0B) F=(0B) F=(FC) F=(FC) 04H 06H 0 0 1 0 F=(FD) F=(FD) F=(FE) F=(FE) F=(00) F=(00) 04H 06H 0 0 1 1 F=(FF) F=(FF) F=(00) F=(00) F=(FD) F=(FD) 04H 06H 0 1 0 0 F=(04) F=(04) F=(05) F=(05) F=(F9) F=(F9) 04H 06H 0 1 0 1 F=(0A) F=(0A) F=(0B) F=(0B) F=(F9) F=(F9) 04H 06H 0 1 1 0 F=(FD) F=(FD) F=(FE) F=(FE) F=(FD) F=(FD) 04H 06H 0 1 1 1 F=(FF) F=(FF) F=(00) F=(00) F=(00) F=(00) 经过比较可知实验值与理论值完全一致。 此次实验的线路图的连接不是很难,关键是要搞清楚运算器的原理,不能只是盲目的去连线。在线路连接完成后,就按照要求置数,然后查看结果,与理论值比较。如果没有错误就说明前面的实验中没有出现问题;否则,就要重新对照原理图检查实验,找出错误,重新验证读数。 九、设计心得体会: 这次课程设计我获益良多,平时我们能见到的都是计算机的外部结构,在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学习中,逐步对计算机的内部结构有了一些了解,但始终都停留在理论阶段。而在本次实验,让我们自己设计8位运算器并验证验证运算器功能发生器(74LS181)的组合功能,让我对运算器的内部结构有了更深的了解,并且对计算机组成原理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这次课程设计还锻炼了我的实验动手能力,也培养了我的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 这次课程设计要求连线仔细认真,不能有半点错误,在刚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我就由于粗心没有正确的设置手动开关SW-B和ALU-B,导致存入的数据不正确。 我在连线过程中也自己总结出了避免出错的方法,就是在接线图上将已经连接好的部分作上记号,连接完后再检查一遍各个分区的条数是否和实验接线图上的一样,如果一样就可以进行下面的实验步骤,就算出错了,改起来也容易多了。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