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艺术设计手段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以计算机辅助进行艺术设计与创作日趋成为潮流,传统艺术与创新科技间的融合也因此更加紧密。“数字化艺术与设计”已经成为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
如果说在国内音乐创作领域,利用数字化MIDI技术以及相关软硬件设备进行编曲已经成为通用认可的创作方式,而掌握CUBASE等数字编曲软件对于年轻一代作曲家来说已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的话,在舞蹈创作领域,能够自觉利用基于计算机的多媒体软件进行实际创作的艺术家则非常之少,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运用计算机辅助技术进行舞蹈创作的难点
国内利用多媒体虚拟技术进行舞蹈编创实际存在三方面难点:1,针对国内各舞种的舞蹈动作素材库的建立与完善;2,针对中国舞蹈演员的虚拟舞蹈人物模型的建立;3,针对用于展现数字化编舞成果的虚拟环境设计。
具体而言,首先是基本素材数量的差异。在音乐创作中,作曲家所使用的基本素材不过七个音符而已,作曲家的创作思路只需体现在对这七个音符的音高、音阶、音色、音程组合及节奏等的选择上。而舞蹈创作中,编舞者所使用的基本素材则很难量化。除芭蕾舞、国标舞(Ballroom dance)有严格的动作规范外,其他舞种的基本语言量化程度还较低。即便舞种本身可以分离出若干个基本姿势、动作,这也是一个相当繁琐和需要较长时间完成的工作。舞蹈动作素材库的缺失本身为利用多媒体辅助进行舞蹈编创设置了障碍。
其二是基本语言系统的差异。舞蹈创作主要诉诸于视觉,换言之就是视觉语言系统。没有虚拟的舞蹈人物形象,任何假想的动作组合都是徒劳。任何舞蹈动作都会根据虚拟形象的不同而进行改变。因此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对舞蹈人物形象进行仿真也是多媒体辅助舞蹈编创在实际创作上的难点。
其三是设计重演与展现环节的差异。数字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