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学的是时分秒,在学习这一单元知识时,由于内容比较难,小学生接受起来也比较吃力。
尤其是学到时间的计算时,小学生总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时间的计算,建立在单位换算的基础上。而时分秒的进率,又比较特殊,因此,这部分知识,最好能提前预习,做到胸有成竹。
下面,就以一份练习题为例,来说一说这部分知识,在学习时,如何突破难点。

第一点:牢记时间单位的进率。
1小时等于60分钟,1分钟等于60秒,只有两句话,三年级小同学应该能牢牢记住。不过,会背进率,并不等于就不会出错了。
在实际的运算中,有一些难题,还需要活学活用。比如上图第一大题的最后一个填空:70分=( )时( )分?
这类题目,就需要三年级同学动脑去想,由于1小时等于60分,先要考虑一个问题——在70分当中,可以拿出几个60分?也就是1小时!通过观察和思考,同学们会发现,只可以拿出一个60分,因此,第一个括号当中,填写数字1。接下来,就要运用心算了,70分当中,拿走一个60分,变成一小时,再剩下70-60=10分,这样的话,第二个括号里就要填写10了。
懂得了这个方法以后,就能够自如地完成作业了。总结一下:当时间单位换算时,出现了两种单位,就要先考虑小时,再考虑分钟,牢记1小时等于60分,随时进行互相转化。
同样的道理,在做第二题大小比较时,也是先比较大的单位小时,如果小时的数字相同,再去比较小的单位分钟。
同时,有些大小比较,还需要进行换算,把两边换算成相同的单位,这样才可以进行比较。

第二点:时间差用减法来计算。
经过了多长时间?这类题目就是在求时间差,一般情况下,都是用减法来计算,怎么算呢?终止时间-起始时间=经过时间。
记住这个公式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题目,就直接相减。

第三点:到达时间用加法。
像上图的第四大题第2小题,已知本应到达时间,已知晚点时间,求什么时候能到达?此时,就需要用加法来计算。

还有上图的最后一题,第一站的发车时间是6:50,每15分钟发车一次,那么第二辆的发车时间,就需要用加法计算得出。
得出第二辆车的发车时间后,就可以根据亮亮和爸爸到达的时间,计算出还需要再等多长时间了。
最后要说一点,非常重要!时间的计算,并不是说死板地套用以上方法,就能完全正确,还需要同学们在答题时,灵活地运用方法,仔细地钻研题目,耐心地列出算式,按步骤去解答,这样才可以得到最终的正确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