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解释的工具: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1

一、书的简介

  《解释的工具: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是中国台湾知名经济学家熊秉元教授在2014年出版的系列著作之一,另有两本书与之其名,一本叫做《优雅的理性:用经济学的眼光看世界》,另一本叫《正义的成本:当法律遇上经济学》。这三本书从书名上就可以看出,它们都是经济学的普及性读物:学术字眼较少、可读性强、简明扼要;从赋予的含义上就能够揣测,三本书的内容应该是渐次递进、由浅入深、由小范围到大范围的。如果要我把这三本书排个阅读的顺序的话,我的答案是先读《解释的工具》了解生活中的经济学小秘密,再读《正义的成本》了解每天都要遵守的法律中的经济学内涵,最后读《优雅的理性》在已经建立的对周边生活的经济学认知的基础上了解世界、求同存异、探索未知。

  在《解释的工具》这本书的最前面,有一段引言,足以描述全书的特点,这段话是这么说的:“寻找一个新的起点,使我们可以重新了解中华古老文明。而经济学就像一把钥匙,可以解释诸多社会现象。只需一点原理,生活中的点滴美景自可尽收眼底。”而茅于轼先生在推荐序中对此的评论是:“熊教授的这本书主要是用经济学原理作进一步思考用的,是写给一般读者,也就是像我这样的人看的。”其实茅先生过于自谦,因为全书以讲生活中的小故事为主,辅以理论的解释和引导,只要是识字之人都能够看的津津有味。能够看到经济学的名家大家所出的这样浅显易懂的著作,对于我这个经济学的门外汉来说,作为修正人生三观的启蒙书实感荣幸!

二、序言

  序言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推荐序,一部分是自序。推荐序由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执笔,题目为《经济学的用场》。在文章中,茅先生首先提到了书的基本表达形式,“书中讨论了家庭、宗教、政治、人生、谋略、道德等看似和财富生产无关的话题,而且讨论是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展开的......但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如何认识和分析我们司空见惯的事物,特别是如何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来认识世界。”随后他就思维的逻辑化问题一直进行讨论,先是谈到五四运动以来中国人片面追求“民主”最后搞出一个不科学的“大民主”,所以中国人更需要思维的逻辑化;随后讲到了古今中外的骗术大师利用人们缺乏逻辑思维能力的弱点,制造了一场又一场的灾难;最后提到了很多事情其实人并不是因为“利益”驱使从而去做的,而是因为“观念”的驱使。“绝大部分的战争都对双方造成损害,如果大家都算计利害关系,大多数战争就不应该发生。但事实上,战争经常发生,而且是构成历史的主要部分。”所以茅先生认为原因在于“观念”。但是在这里我有一点疑惑,因为战争也完全可能就是因为利益导致的。因为侵略方也完全可以因为考虑到占领对方领土后所获得的利益远大于战场的损失才发动战争的,比如鸦片战争,不就是英国为了扩大通商口岸、打开中国的鸦片市场而主动发动的吗?这和观念、刻板印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呢?最后茅先生提到了本书的一个重要的论点,就是人的行为是出于“理性”和“自利”的。关于这一点,后面我还会继续讨论。

  在熊先生题为《何处是起点》的自序中,他回顾了自鸦片战争到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秩序的变迁,按他的话说,“古老的文明,经过长时间的挣扎,终于挣脱了几千年帝制的包袱,逐渐迈向现代的文明法治社会......问题是,古老文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该如何来面对?解答古老文明自处的第一步,其实就是先了解自己。”这样他便讲话题引到了“人”的核心概念上。他认为,要了解文明就要先了解制度,了解制度就要先了解人。这本书介绍了经济分析的核心概念,并且运用到其他领域,“.....书中的材料,或许提供了一个起点,可以试着了解这个古老的文明!”

三、第一章

  全书分为五篇,第一篇的名字叫“生活中的经济学概念”,其中的第一章是“经济学的基石”。章节开篇用了四段话,就把“界定人的基本特质”这个主题的理由讲的很清楚。他说研究社会科学,和研究自然科学虽然关心的主题不同,但是有相通之处,就在于“既然是科学,就表示是遵循一定的方法来研究和分析。”随后作者就把关注点放到了社会科学上,他接着说“在社会科学,特别是经济学里,分析的基本单位是‘人’,具体而言,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而且,一群人的行为汇集之后,就构成市场活动、家庭生活、政府国家等等社会现象。因此,要分析经济活动和一般的社会现象,最好先确定分析的基础。”熊先生所谓的这个“分析的基础”,就是人,也就是界定人的基本特质并说明这些基本特质的意义。

  作者亮出了就经济学者而言,刻画人的两个简单的特性,即“理性”和“自利”。为什么是这两个而不是别的呢?因为经济学家认为,“由理性和自利这两点出发,经济学者确实可以对人的行为和社会现象提出许多有趣而且有说服力的分析”。而且对于多少的人是理性、自利的,多少的人不是,经济学家采取的是简单明确的立场:人的理性、自利,是表示绝大多数的人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都是理性、自利的。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为什么人会理性、自利?其实这是因为人从一堆血肉演化到今天的模样,经过了无数次的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其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和环境的互动,因此,和环境互动的过程里,那一堆血肉最早形成的特性就是“自利”——设法存活自己、做对自己有利的事。当时间拉长,血肉之躯和环境里的条件有了长期的互动时,就会慢慢地摸索出一些经验法则:看到火要避开,看到比自己大的生物要小心一点。渐渐地,这些经验法则就形成一套因果关系;而理性,就是能掌握这些因果关系。“换言之,理性就是能了解事物的因果关系,并且运用这种智能。”简言之,人不理性、不自利,就活不到今天。
  那么,何谓理性、自利?作者举了一个很简单的例子。“t1先出现,然后是t2。当我站在t1这个时间点上,我可能认为最好去看场电影。看完电影回家之后,我已经在t2这个时间点上。理性,指的就是在作决定的那个时点(t1)上,一个人是具有思索分辨的能力,而不是意味着因为人能思索判断,所以不会做错事和后悔。”而自利,就是人总是会设法增进自己的福祉。我觉得后面作者的那一点强调很好,“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自利是指人会追求自己所认定的福祉或自己所设定的目标;在别人眼里,可能是无稽或可笑、可悲的选择。”加上这样的补充,这个自利的定义我认为就更合理了,自利不是非要追求大家普遍认同的那个利益而是追求自己认定的目标利益。比如总有些人愿意放弃城市优厚的报酬、安逸的生活、便捷的交通,选择去旅行,去镇守边疆,去下乡支教。也许他们是为了完成父辈的夙愿,或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这些在熊先生的书里面,都应该理解为是自利的。其实熊先生也举了一个例子,他是这样说的:“林觉民刚新婚不久,娇妻才怀孕;他愿意放下家小爱妻,追求一个他愿意为之生为之死的目标,他不只是自利,他甚至是很“自私”——为了自己所执着的目标,竟然置家小于不顾!所以,虽然每个人可能追求不同的目标,但人都是选择去做自己愿意做的事。”

  最后,作者留下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对于人的理性和自利还有怀疑的人,不妨自问(或问别人):如果自己是民意代表,会支持甲案以造福自己选区十万个选民,还是会支持乙案以造福别的地区二十万个选民?”我的回答是,必然支持前者,虽然后者能惠泽的人更多。就算我再有公道心去担心会不会影响那二十万人的利益,但是投票的时候我也会想,别的选区也有他们的民意代表,他们难道不会支持他们自己的选民吗?再比如说,买水果时,有没有人会去挑最烂、最小、最酸、最难看的水果买好让别人买到好的、大的、甜的、漂亮的水果!想一下,有没有这样不自利的人呢?如果真有的话,这可真是“对经济学基本概念的直接挑战”啦!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stzhang/p/4972818.html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经导师精心指导并认可、获 98 分的毕业设计项目!【项目资源】:微信小程序。【项目说明】:聚焦计算机相关专业毕设及实战操练,可作课程设计与期末大作业,含全部源码,能直用于毕设,经严格调试,运行有保障!【项目服务】:有任何使用上的问题,欢迎随时与博主沟通,博主会及时解答。 经导师精心指导并认可、获 98 分的毕业设计项目!【项目资源】:微信小程序。【项目说明】:聚焦计算机相关专业毕设及实战操练,可作课程设计与期末大作业,含全部源码,能直用于毕设,经严格调试,运行有保障!【项目服务】:有任何使用上的问题,欢迎随时与博主沟通,博主会及时解答。 经导师精心指导并认可、获 98 分的毕业设计项目!【项目资源】:微信小程序。【项目说明】:聚焦计算机相关专业毕设及实战操练,可作课程设计与期末大作业,含全部源码,能直用于毕设,经严格调试,运行有保障!【项目服务】:有任何使用上的问题,欢迎随时与博主沟通,博主会及时解答。 经导师精心指导并认可、获 98 分的毕业设计项目!【项目资源】:微信小程序。【项目说明】:聚焦计算机相关专业毕设及实战操练,可作课程设计与期末大作业,含全部源码,能直用于毕设,经严格调试,运行有保障!【项目服务】:有任何使用上的问题,欢迎随时与博主沟通,博主会及时解答。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