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德国柏林奥运会火炬
1936年德国柏林奥运会火炬实物图
   本届奥运会前的7月20日,在奥林匹亚举行了隆重的火炬燃点仪式,12名身着希腊民族服装的少女在乐曲伴奏声中点燃了第一支火炬。国际奥委会前主席顾拜旦亲临会场,并发表了演说,随后正式开始了每人手持火炬跑1公里的火炬接力。火炬传送情况如下:7月20-25日于希腊境内,全程1108公里;7月25-26日于保加利亚境内,全程238公里,7月26日-28日于南斯拉夫境内,全程575公里;7月28-29日于匈牙利境内,全程386公里,7月29-30日于奥地利境内,全程219公里;7月30-31日于捷克斯洛伐克境内,全程282公里;7月30-31日11时45分火炬抵达东道国,又传送了267公里,于8月1日零时35分到达柏林。从奥林匹亚至柏林运动场,全程3187公里,参加接力的共3331人。8月2日火种再由帆船运送到帆船比赛地点基尔港,3日下午燃起。从本届奥运会起,点燃奥林匹克火焰是每届奥运会开幕式不可缺少的仪式之一。
  在8月1日的开幕仪式上宣布本届奥运会开幕的是纳粹元凶希特勒,点燃奥运圣火的是德国的田径运动员弗里茨·希尔根,而代表运动员宣誓的是另一位东道主运动员鲁道夫·伊斯迈尔。
1948年英国伦敦奥运会火炬效果图
1948年英国伦敦奥运会火炬实物图
  运动会于1948年7月29日至8月14日进行。7月29日下午4时整,英国国王乔治六世宣布大会开幕。英首相克利门特·艾德礼发表了友好演说。点燃本届奥运会圣火的是英国的田径运动员约翰·马克,而代表运动员宣誓的是另一位东道主的田径运动员唐纳德·芬雷。
1952年芬兰赫尔辛基奥运会火炬效果图
1952年芬兰赫尔辛基奥运会火炬实物图
  大会于7月19日当时时间下午1点正式开幕。尽管当时天气 不佳,但观众台上仍座无虚席。当阔别田坛多年的帕沃·努米高擎 火炬进入会场时,全场掌声雷动,高呼"努米!努米!"。当时已经 55岁的努米边跑边频频点头向观众致敬。当芬兰另一名长跑明星、 当时已62岁的汉·科勒赫迈宁从努米手中接过火炬点燃圣火时,大 会进入了高潮。掌声、欢呼声和熊熊燃烧的奥林匹克火焰使人们沉 浸在狂热的气氛中。
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火炬效果图
1956年奥运会墨尔本奥运会火炬实物图
  墨尔本奥运会圣火于1956年11月2日在奥林匹亚点燃,由350名火炬手从奥林匹亚传递到雅典。沿途设计了一些有特色的活动。如在雅典的卫城两名战士身着战装在传递路线上挡住火炬手的路,只有当火炬手说“圣火是我从奥林匹亚带来的”才允许通过。
  圣火火种被存放在两个火种灯里飞往澳大利亚。中途在加尔各答、曼谷、新加坡和雅加达举行了庆典仪式。墨尔本奥运会火炬接力是当时奥运史上行程最长的火炬接力活动。总距离约20470公里(包括航空距离),实际传递距离4912公里,火炬手数量3608名。最后一名火炬手是世界青年田径冠军罗恩•克拉克。这是第一次在南半球举行的奥运会火炬接力。
  由于1956年奥运会的马术比赛在斯德哥尔摩举行,因此还举行了从奥林匹亚至斯德哥尔摩的火炬接力。途经丹麦抵达瑞典,共有330名火炬手参与传递活动,其中约有160名骑手。
1960年意大利罗马奥运会火炬效果图
1960年意大利罗马奥运会火炬实物图
   1960年罗马奥运会圣火于8月12日在奥林匹亚点燃。圣火从奥林匹亚传递到雅典再到齐娥港口,乘船运至意大利的锡拉库扎市,再由火炬手跑步完成到罗马的传递
1964年日本东京奥运会火炬效果图
1964年日本东京奥运会火炬实物图
   1964年8月21日,东京奥运会圣火在奥林匹亚点燃。火种通过飞机运载前往日本,途中经停伊斯坦布尔、黎巴嫩、伊朗、巴基斯坦、印度、×××、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香港和台湾,并举行了展示活动。
1968年墨西哥墨西哥城奥运火炬效果图
1968年墨西哥墨西哥城奥运会火炬实物图
   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火炬接力的主题是“新大陆”。为此圣火由希腊的驱逐舰“纳瓦里农”号运送到哥伦布的诞生地意大利热那亚市。
  圣火穿越大西洋,沿着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路线航行。在维拉库兹,由17名火炬手在海中接力将火炬传到岸上。2778名火炬手参与了传递活动。西班牙航海家的后裔恩里克塔•巴西里欧成为奥运史上第一位点燃主火炬塔的女火炬手。
1972年德国慕尼黑奥运会火炬效果图
1972年德国慕尼黑奥运会火炬实物图
 1972年7月28日,慕尼黑奥运会圣火在奥林匹亚点燃。圣火穿越8个国家抵达慕尼黑,沿途受到热烈欢迎。当圣火进入奥地利时,一架直升机向火炬接力的路上撒放鲜花。贯穿5532公里的接力活动使用了自行车、摩托车、马等传递方式,并第一次有残疾人使用轮椅进行传递。
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尔奥运会火炬效果图
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尔奥运会火炬实物图
   蒙特利尔奥运会圣火于7月13日在奥林匹亚点燃,由希腊火炬手传给加拿大火炬手后,通过传感器将圣火的热能转换成电波并经卫星传至加拿大,然后使用激光在蒙特利尔点燃火炬。火炬接力只进行了5天,1214名火炬手参加了传递活动。为了表示对奥运圣火发源地的崇敬,使用了橄榄油作为火炬的燃料,并第一次由一对男女手举火炬跑入奥运会场共同点燃火炬塔。
1980年苏联莫斯科奥运会火炬效果图
1980年苏联莫斯科奥运会火炬实物图
  运动会于7月19日下午2点在列宁中央体育场正式开幕。苏联党政领导及奥委会主要官员出席了开幕式。国际奥委会主席基拉宁主持了他任期内的最后一届奥运会,本届之后他卸任为名誉主席。西班牙的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被选为国际奥委会第七任主席。开幕当天天气不佳,主办当局不得不出动6架飞机,在云层中喷洒化学药剂,驱散飘浮在体育场上空的乌云。
  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传送奥林匹克火种的做法后来受到非议。本来以传统的方式传递火炬,目的是在世界各地传播奥林匹克理想和精神,而利用卫星传送则失去了原来的意义。本届遂根据国际奥委会的决定,又恢复了传统方式,进行了火炬接力传递。
  7月19日携火炬进入中央体育场的是苏联三届奥运会三级跳冠军维克托·萨涅耶夫。他绕场跑一周后,将火炬转交给了苏联著名篮球运动员谢尔盖·别洛夫,后者最后完成了点燃塔上火焰的使命。苏联元首莱昂尼德·勃列日涅夫宣布了本届奥运会开幕,代表运动员宣誓的是苏联上届体操明星弗拉季米尔·安德里亚诺夫,代表裁判和官员宣誓的也是苏联著名运动员、三届奥运会摔跤冠军亚历山大·梅德韦季。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火炬效果图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火炬实物图
  7月28日当地时间下午4点15分,大会于洛杉矶纪念体育场正式开幕,10万名服色艳丽的观众挤满了看台,由好莱坞著名导演戴·沃尔帕主持的一幕幕富有美国民族特色的歌舞,引人入胜,使开幕式成了一次激荡人心的艺术盛会。7时15分美国总统里根宣布大会开幕。自1904年以来,美国虽曾4次举办冬(1932、 1980)、夏季(1904、1932)奥运会,但总统亲自出席开幕式这还是第一次。
  在里根宣布开幕后,美国已故著名田径运动员杰西·欧文斯的孙女吉娜·汉菲尔高举火炬进入会场。随后,美国1960年奥运会十项全能冠军拉·约翰逊接过火炬,点燃了奥林匹克火焰。接着是美国1976年奥运会跨栏冠军埃·摩西代表运动员宣誓。整个开幕式持续了好几个小时,当落日收尽余晖,体育场上暮色凝重的天空又升起了五彩缤纷的焰火。身着世界各地民族服装的两千多名洛杉矶市民,伴随着贝多芬的“欢乐颂”放歌狂舞,把开幕式的节日气氛再次推向了高潮。
1988年汉城奥运会火炬效果图
1988年汉城奥运会火炬实物图
   1988年汉城奥运会奥林匹克圣火于8月23日在希腊奥林匹亚引燃,8月25日由韩国专机从雅典运抵济洲岛,途经釜山、大丘、仁川等29个城镇的火炬接力,历时26天,行程15250公里。第24届奥运会的开幕式于9月17日10时30分在可容纳10万观众的蚕室奥林匹克体育场举行。汉城奥运会组委会委员长朴世植致开幕词,国际奥委会主席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致欢迎词,韩国总统卢泰愚宣布大会开幕。曾获第11届奥运会马拉松冠军的76岁的孙基祯手持火炬进入会场,第10届亚运会3枚金牌获得者林春爱接过火炬绕场一周后,由象征体育、科技和艺术的二男一女接过火炬点燃奥林匹克圣火。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火炬效果图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火炬
  本届奥林匹克圣火于6月5日上午11时45分由希腊著名女演员玛丽娅•帕布基于奥林匹亚引燃。火炬传递至雅典后,用轮船于13日晚运抵西班牙海岸城市埃恩普里斯。随后进行了在西班牙本土穿越全国17个自治大区625个中小城镇的接力传递,于7月24日到达巴塞罗那,全程6307公里,历时51天。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火炬效果图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火炬实物图
  第二十六届亚特兰大奥运会圣火的传递大多安排平民。最后点燃圣火坛的是深受美国人民喜爱的拳王阿里。在美国总统克林顿宣布大会开幕后,女子篮球运动员特雷萨•埃德沃兹和跳水裁判员霍比•比林斯利分别代表运动员和裁判员进行了宣誓。
悉尼奥运会火炬效果图
悉尼奥运会火炬实物图
 2000年5月10日,悉尼奥运会奥运圣火采集仪式在希腊奥林匹亚体育场举行。火炬将途经10个大洋洲国家抵达澳大利亚。
雅典奥运会火炬效果图
雅典奥运会火炬实物图
   2004年雅典奥运会圣火传递开创了多项第一。为了纪念奥运会重新回到故乡,组委会对火炬传递路线进行了精心设计。本次奥运会火炬首次传遍了全世界的五大洲,并首次到达了非洲和南美洲,使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有机会参与并体验这一盛大活动。圣火传遍历史上举办过夏季奥运会的所有城市,使这些城市有机会再次亲眼目睹奥运圣火,再次体验到奥运会带来的快乐
    火炬
  奥林匹克火炬是经国际奥委会批准的、用于奥林匹克圣火燃烧的、可手持的火炬。
  火炬是奥林匹克圣火的载体,每届奥运会都会诞生一支符合高科技要求的新火炬,并成为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遗产。火炬应保证圣火在接力期间持续燃烧,并能在各种恶劣的天气条件下使用(例如:大风,雨雪和高温天气),以及适用于特殊的传递方式。随着科技的发展,火炬的重量更轻、燃烧系统更方便完善。通常是将燃气罐置于火炬内部,保证燃烧时间在15到2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