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

Sql 优化

  1. 尽量避免全表扫描,在where和order by涉及的列上建立索引。索引启用而进行全表扫描的情况有:   

    where 子句中使用!=或<>操作符。
    where 子句中对字段进行 null 值判断,可以设置默认值通过=来代替null判断。
    where 子句中使用 or 来连接条件,可以使用union all两次查询来替代。
    like '%abc%'。
    in 和 not in,对于连续的数字能用between就不要用in。
    在 where 子句中对字段进行表达式操作。
    where子句中对字段进行函数操作。
    在使用索引字段作为条件时,如果该索引是复合索引,那么必须使用到该索引中的第一个字段作为条件时才能保证系统使用该索引,否则该索引将不会被使用,并且应尽可能的让字段顺序与索引顺序    相一致。
  2.很多时候用 exists 代替 in 是一个好的选择:
    select num from a where num in(select num from b)
    用下面的语句替换:
    select num from a where exists(select 1 from b where num=a.num)
  3.并不是所有索引对查询都有效,SQL是根据表中数据来进行查询优化的,当索引列有大量数据重复时,SQL查询可能不会去利用索引,如一表中有字段sex,male、female几乎各一半,那么即使在sex上   建了索引也对查询效率起不了作用。
  4.索引并不是越多越好,索引固然可以提高相应的 select 的效率,但同时也降低了 insert 及 update 的效率,因为 insert 或 update 时有可能会重建索引,所以怎样建索引需要慎重考虑,视具体情况而定。   一个表的索引数最好不要超过6个,若太多则应考虑一些不常使用到的列上建的索引是否有必要。
  5.尽量使用数字型字段,若只含数值信息的字段尽量不要设计为字符型,这会降低查询和连接的性能,并会增加存储开销。这是因为引擎在处理查询和连接时会逐个比较字符串中每一个字符,而对于数字   型而言只需要比较一次就够了
  6.应尽可能的避免更新 clustered 索引数据列,因为 clustered 索引数据列的顺序就是表记录的物理存储顺序,一旦该列值改变将导致整个表记录的顺序的调整,会耗费相当大的资源。若应用系统需要频繁   更新 clustered 索引数据列,那么需要考虑是否应将该索引建为 clustered 索引。
  7.任何地方都不要使用 select * from t ,用具体的字段列表代替“*”,不要返回用不到的任何字段。
 
数据库隔离级别
 
  1、未提交读(Read uncommitted)
    事务中的修改即使没提交也会被其他事务可见,这样会产生脏读,如果事务失败回滚,则其他事务之前的到的数据则是脏数据。从性能上讲,不会比别的事务提高太多,但是极其不安全。
  2、读提交(Read committed)
    又可叫不可重复读,大多数数据库默认的隔离模式(MySQL不是)。在事务完成提交之前,其他事务看不到该事务的修改结果。执行两次同样的查询可能看到不一样的结果。
  3、重复读(Repeatable read)
    事务A读取与搜索条件相匹配的若干行。事务B以插入或删除行等方式来修改事务A的结果集,然后再提交。事务A再读取时,却发现数据发生了变化。造成了幻读。(MySQL默认的隔离级别)
  4、序列化(Serializable)
    Serializable是最高的事务隔离级别,同时代价也花费最高,性能很低,一般很少使用,在该级别下,事务顺序执行,不仅可以避免脏读、不可重复读,还避免了幻像读。
 
数据库锁
 
    数据库使用锁是为了支持更好的并发,提供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InnoDB是一个支持行锁的存储引擎,锁的类型有:共享锁(S)、排他锁(X)、意向共享(IS)、意向排他    (IX)。为了提供更好的并发,InnoDB提供了非锁定读:不需要等待访问行上的锁释放,读取行的一个快照。该方法是通过InnoDB的一个特性:MVCC来实现的。
  InnoDB有三种行锁的算法:
  1,Record Lock:单个行记录上的锁。
  2,Gap Lock:间隙锁,锁定一个范围,但不包括记录本身。GAP锁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同一事务的两次当前读,出现幻读的情况。
  3,Next-Key Lock:1+2,锁定一个范围,并且锁定记录本身。对于行的查询,都是采用该方法,主要目的是解决幻读的问题。
 
JVM
  
   jmv分那几个区,每个区有什么作用:
方法区:
1. 有时候也成为 永久代,在该区内很少发生垃圾回收,但是并不代表不发生GC,在这里进行的GC主要是对方法区里的常量池和对类型的卸载
2. 方法区主要用来存储已被虚拟机加载的类的信息、常量、静态变量和即时编译器编译后的代码等数据。
3. 该区域是被线程共享的。
4. 方法区里有一个运行时常量池,用于存放静态编译产生的字面量和符号引用。该常量池具有动态性,也就是说常量并不一定是编译时确定,运行时生成的常量也会存在这个常量池中。
虚拟机栈:
1. 虚拟机栈也就是我们平常所称的 栈内存,它为java方法服务,每个方法在执行的时候都会创建一个栈帧,用于存储局部变量表、操作数栈、动态链接和方法出口等信息。
2. 虚拟机栈是线程私有的,它的生命周期与线程相同。
3. 局部变量表里存储的是基本数据类型、returnAddress类型(指向一条字节码指令的地址)和对象引用,这个对象引用有可能是指向对象起始地址的一个指针,也有可能是代表对象的句柄或者与对象相关联的位置。局部变量所需的内存空间在编译器间确定
4.操作数栈的作用主要用来存储运算结果以及运算的操作数,它不同于局部变量表通过索引来访问,而是压栈和出栈的方式
5.每个栈帧都包含一个指向运行时常量池中该栈帧所属方法的引用,持有这个引用是为了支持方法调用过程中的动态连接.动态链接就是将常量池中的符号引用在运行期转化为直接引用。
本地方法栈
本地方法栈和虚拟机栈类似,只不过本地方法栈为Native方法服务。
java堆是所有线程所共享的一块内存,在虚拟机启动时创建,几乎所有的对象实例都在这里创建,因此该区域经常发生垃圾回收操作。
程序计数器
内存空间小,字节码解释器工作时通过改变这个计数值可以选取下一条需要执行的字节码指令,分支、循环、跳转、异常处理和线程恢复等功能都需要依赖这个计数器完成。该内存区域是唯一一个java虚拟机规范没有规定任何OOM情况的区域。
 
GC
 
  如何判断一个对象是否存活-GC对象的判定方法:
  
1. 引用计数法
所谓引用计数法就是给每一个对象设置一个引用计数器,每当有一个地方引用这个对象时,就将计数器加一,引用失效时,计数器就减一。当一个对象的引用计数器为零时,说明此对象没有被引用,也就是“死对象”,将会被垃圾回收.
引用计数法有一个缺陷就是无法解决循环引用问题,也就是说当对象A引用对象B,对象B又引用者对象A,那么此时A,B对象的引用计数器都不为零,也就造成无法完成垃圾回收,所以主流的虚拟机都没有采用这种 算法
2. 可达性算法(引用链法)
该算法的思想是:从一个被称为 GC Roots的对象开始向下搜索,如果一个对象到GC Roots没有任何引用链相连时,则说明此对象不可用。
在java中可以作为GC Roots的对象有以下几种:
  • 虚拟机栈中引用的对象
  • 方法区类静态属性引用的对象
  • 方法区常量池引用的对象
  • 本地方法栈JNI引用的对象
虽然这些算法可以判定一个对象是否能被回收,但是当满足上述条件时,一个对象比 不一定会被回收。当一个对象不可达GC Root时,这个对象并
不会立马被回收,而是出于一个死缓的阶段,若要被真正的回收需要经历两次标记
如果对象在可达性分析中没有与GC Root的引用链,那么此时就会被第一次标记并且进行一次筛选,筛选的条件是是否有必要执行finalize()方法。当对象没有覆盖finalize()方法或者已被虚拟机调用过,那么就认为是没必要的。
如果该对象有必要执行finalize()方法,那么这个对象将会放在一个称为F-Queue的对队列中,虚拟机会触发一个Finalize()线程去执行,此线程是低优先级的,并且虚拟机不会承诺一直等待它运行完,这是因为如果finalize()执行缓慢或者发生了死锁,那么就会造成F-Queue队列一直等待,造成了内存回收系统的崩溃。GC对处于F-Queue中的对象进行第二次被标记,这时,该对象将被移除”即将回收”集合,等待回收。
  
  简述java垃圾回收机制:
在java中,程序员是不需要显示的去释放一个对象的内存的,而是由虚拟机自行执行。在JVM中,有一个垃圾回收线程,它是低优先级的,在正常情况下是不会执行的,只有在虚拟机空闲或者当前堆内存不足时,才会触发执行,扫面那些没有被任何引用的对象,并将它们添加到要回收的集合中,进行回收。
 
java内存回收策略与内存分配:
  1. 对象优先在堆的Eden区分配。
  2. 大对象直接进入老年代.
  3. 长期存活的对象将直接进入老年代.
当Eden区没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分配时,虚拟机会执行一次Minor GC.Minor Gc通常发生在新生代的Eden区,在这个区的对象生存期短,往往发生Gc的频率较高,回收速度比较快;Full Gc/Major GC 发生在老年代,一般情况下,触发老年代GC的时候不会触发Minor GC,但是通过配置,可以在Full GC之前进行一次Minor GC这样可以加快老年代的回收速度。
 
 
 
GC算法:
   标记-清除:

这是垃圾收集算法中最基础的,根据名字就可以知道,它的思想就是标记哪些要被回收的对象,然后统一回收。这种方法很简单,但是会有两个主要问题:1.效率不高,标记和清除的效率都很低;2.会产生大量不连续的内存碎片,导致以后程序在分配较大的对象时,由于没有充足的连续内存而提前触发一次GC动作。

复制算法:

为了解决效率问题,复制算法将可用内存按容量划分为相等的两部分,然后每次只使用其中的一块,当一块内存用完时,就将还存活的对象复制到第二块内存上,然后一次性清楚完第一块内存,再将第二块上的对象复制到第一块。但是这种方式,内存的代价太高,每次基本上都要浪费一般的内存。

于是将该算法进行了改进,内存区域不再是按照1:1去划分,而是将内存划分为8:1:1三部分,较大那份内存交Eden区,其余是两块较小的内存区叫Survior区。每次都会优先使用Eden区,若Eden区满,就将对象复制到第二块内存区上,然后清除Eden区,如果此时存活的对象太多,以至于Survivor不够时,会将这些对象通过分配担保机制复制到老年代中。(java堆又分为新生代和老年代)

标记-整理

该算法主要是为了解决标记-清除,产生大量内存碎片的问题;当对象存活率较高时,也解决了复制算法的效率问题。它的不同之处就是在清除对象的时候现将可回收对象移动到一端,然后清除掉端边界以外的对象,这样就不会产生内存碎片了。

分代收集

现在的虚拟机垃圾收集大多采用这种方式,它根据对象的生存周期,将堆分为新生代和老年代。在新生代中,由于对象生存期短,每次回收都会有大量对象死去,那么这时就采用复制算法。老年代里的对象存活率较高,没有额外的空间进行分配担保,所以可以使用标记-整理 或者 标记-清除。

 

java内存模型:

 

java内存模型(JMM)是线程间通信的控制机制.JMM定义了主内存和线程之间抽象关系。线程之间的共享变量存储在主内存(main memory)中,每个线程都有一个私有的本地内存(local memory),本地内存中存储了该线程以读/写共享变量的副本。本地内存是JMM的一个抽象概念,并不真实存在。它涵盖了缓存,写缓冲区,寄存器以及其他的硬件和编译器优化。Java内存模型的抽象示意图如下:

 

 

从上图来看,线程A与线程B之间如要通信的话,必须要经历下面2个步骤:

 

1. 首先,线程A把本地内存A中更新过的共享变量刷新到主内存中去。

 

2. 然后,线程B到主内存中去读取线程A之前已更新过的共享变量。

 

 

 
类加载
 
java类加载需要经历一下7个过程:
加载
加载时类加载的第一个过程,在这个阶段,将完成一下三件事情:
1. 通过一个类的全限定名获取该类的二进制流。
2. 将该二进制流中的静态存储结构转化为方法去运行时 数据结构
3. 在内存中生成该类的Class对象,作为该类的数据访问入口。
验证
验证的目的是为了确保Class文件的字节流中的信息不回危害到虚拟机.在该阶段主要完成以下四钟验证:
1. 文件格式验证:验证字节流是否符合Class文件的规范,如主次版本号是否在当前虚拟机范围内,常量池中的常量是否有不被支持的类型.
2. 元数据验证:对字节码描述的信息进行语义分析,如这个类是否有父类,是否集成了不被继承的类等。
3. 字节码验证:是整个验证过程中最复杂的一个阶段,通过验证数据流和控制流的分析,确定程序语义是否正确,主要针对方法体的验证。如:方法中的类型转换是否正确,跳转指令是否正确等。
4. 符号引用验证:这个动作在后面的解析过程中发生,主要是为了确保解析动作能正确执行。
准备
准备阶段是为类的静态变量分配内存并将其初始化为默认值,这些内存都将在方法区中进行分配。准备阶段不分配类中的实例变量的内存,实例变量将会在对象实例化时随着对象一起分配在Java堆中。
public static int value=123;//在准备阶段value初始值为0 。在初始化阶段才会变为123 。
解析
该阶段主要完成符号引用到直接引用的转换动作。解析动作并不一定在初始化动作完成之前,也有可能在初始化之后。
初始化
初始化时类加载的最后一步,前面的类加载过程,除了在加载阶段用户应用程序可以通过自定义类加载器参与之外,其余动作完全由虚拟机主导和控制。到了初始化阶段,才真正开始执行类中定义的Java程序代码。
 
 
多线程
 
  什么是线程池,为什么要使用线程池:
   创建线程要花费昂贵的资源和时间,如果任务来了才创建线程那么响应时间会变长,而且一个进程能创建的线程数有限。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在程序启动的时候就创建若干线程来响应处理,它们被称为线程池,里面的线程叫工作线程。从JDK1.5开始,Java API提供了Executor框架让你可以创建不同的线程池。比如单线程池,每次处理一个任务;数目固定的线程池或者是缓存线程池(一个适合很多生存期短的任务的程序的可扩展线程池)
 
 
 
OBJECT
 
1.getClasspublic final Class <? extends Object> getClass()返回一个对象的运行时类。

该 Class 对象是由所表示类的 static synchronized 方法锁定的对象。返回:表示该对象的运行时类的 java.lang.Class 对象。此结果属于类型 Class<? extends X>,其中 X 表示清除表达式中的静态类型,该表达式调用 getClass。

 

2.hashCodepublic int hashCode()返回该对象的哈希码值。

支持该方法是为哈希表提供一些优点,例如,java.util.Hashtable 提供的哈希表。hashCode 的常规协定是:在 Java 应用程序执行期间,在同一对象上多次调用 hashCode 方法时,必须一致地返回相同的整数,前提是对象上 equals 比较中所用的信息没有被修改。从某一应用程序的一次执行到同一应用程序的另一次执行,该整数无需保持一致。如果根据 equals(Object) 方法,两个对象是相等的,那么在两个对象中的每个对象上调用 hashCode 方法都必须生成相同的整数结果。以下情况不 是必需的:如果根据 equals(java.lang.Object) 方法,两个对象不相等,那么在两个对象中的任一对象上调用 hashCode 方法必定会生成不同的整数结果。但是,程序员应该知道,为不相等的对象生成不同整数结果可以提高哈希表的性能。实际上,由 Object 类定义的 hashCode 方法确实会针对不同的对象返回不同的整数。(这一般是通过将该对象的内部地址转换成一个整数来实现的,但是 JavaTM 编程语言不需要这种实现技巧。)

返回:此对象的一个哈希码值。

 

3.equals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bj)指示某个其他对象是否与此对象“相等”。

equals 方法在非空对象引用上实现相等关系:自反性:对于任何非空引用值 x,x.equals(x) 都应返回 true。对称性:对于任何非空引用值 x 和 y,当且仅当 y.equals(x) 返回 true 时,x.equals(y) 才应返回 true。传递性:对于任何非空引用值 x、y 和 z,如果 x.equals(y) 返回 true,并且 y.equals(z) 返回 true,那么 x.equals(z) 应返回 true。一致性:对于任何非空引用值 x 和 y,多次调用 x.equals(y) 始终返回 true 或始终返回 false,前提是对象上 equals 比较中所用的信息没有被修改。对于任何非空引用值 x,x.equals(null) 都应返回 false。Object 类的 equals 方法实现对象上差别可能性最大的相等关系;即,对于任何非空引用值 x 和 y,当且仅当 x 和 y 引用同一个对象时,此方法才返回 true(x == y 具有值 true)。注意:当此方法被重写时,通常有必要重写 hashCode 方法,以维护 hashCode 方法的常规协定,该协定声明相等对象必须具有相等的哈希码。 参数:obj - 要与之比较的引用对象。

返回:如果此对象与 obj 参数相同,则返回 true;否则返回 false。

 

4.cloneprotected Object clone() throws 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创建并返回此对象的一个副本。

“副本”的准确含义可能依赖于对象的类。一般来说,对于任何对象 x,如果表达式:x.clone() != x是正确的,则表达式:x.clone().getClass() == x.getClass()将为 true,但这些不是绝对条件。一般情况下是:x.clone().equals(x)将为 true,但这不是绝对条件。按照惯例,返回的对象应该通过调用 super.clone 获得。如果一个类及其所有的超类(Object 除外)都遵守此约定,则 x.clone().getClass() == x.getClass()。按照惯例,此方法返回的对象应该独立于该对象(正被克隆的对象)。要获得此独立性,在 super.clone 返回对象之前,有必要对该对象的一个或多个字段进行修改。这通常意味着要复制包含正在被克隆对象的内部“深层结构”的所有可变对象,并使用对副本的引用替换对这些对象的引用。如果一个类只包含基本字段或对不变对象的引用,那么通常不需要修改 super.clone 返回的对象中的字段。Object 类的 clone 方法执行特定的克隆操作。首先,如果此对象的类不能实现接口 Cloneable,则会抛出 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注意:所有的数组都被视为实现接口 Cloneable。否则,此方法会创建此对象的类的一个新实例,并像通过分配那样,严格使用此对象相应字段的内容初始化该对象的所有字段;这些字段的内容没有被自我克隆。所以,此方法执行的是该对象的“浅表复制”,而不“深层复制”操作。Object 类本身不实现接口 Cloneable,所以在类为 Object 的对象上调用 clone 方法将会导致在运行时抛出异常。

返回:此实例的一个克隆。抛出: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 如果对象的类不支持 Cloneable 接口,则重写 clone 方法的子类也会抛出此异常,以指示无法克隆某个实例。

 

5.toStringpublic String toString()返回该对象的字符串表示。

通常,toString 方法会返回一个“以文本方式表示”此对象的字符串。结果应是一个简明但易于读懂。建议所有子类都重写此方法。Object 类的 toString 方法返回一个字符串,该字符串由类名(对象是该类的一个实例)、at 标记符“@”和此对象哈希码的无符号十六进制表示组成。换句话说,该方法返回一个字符串,它的值等于:getClass().getName() + '@' + Integer.toHexString(hashCode())

返回:该对象的字符串表示形式。

 

6.notifypublic final void notify()唤醒在此对象监视器上等待的单个线程。

如果所有线程都在此对象上等待,则会选择唤醒其中一个线程。选择是任意性的,并在对实现做出决定时发生。线程通过调用其中一个 wait 方法,在对象的监视器上等待。直到当前的线程放弃此对象上的锁定,才能继续执行被唤醒的线程。被唤醒的线程将以常规方式与在该对象上主动同步的其他所有线程进行竞争;例如,唤醒的线程在作为锁定此对象的下一个线程方面没有可靠的特权或劣势。此方法只应由作为此对象监视器的所有者的线程来调用。通过以下三种方法之一,线程可以成为此对象监视器的所有者:通过执行此对象的同步 (Sychronized) 实例方法。通过执行在此对象上进行同步的 synchronized 语句的正文。对于 Class 类型的对象,可以通过执行该类的同步静态方法。一次只能有一个线程拥有对象的监视器。 抛出:IllegalMonitorStateException - 如果当前的线程不是此对象监视器的所有者。

 

7.notifyAllpublic final void notifyAll()唤醒在此对象监视器上等待的所有线程。

线程通过调用其中一个 wait 方法,在对象的监视器上等待。直到当前的线程放弃此对象上的锁定,才能继续执行被唤醒的线程。被唤醒的线程将以常规方式与在该对象上主动同步的其他所有线程进行竞争;例如,唤醒的线程在作为锁定此对象的下一个线程方面没有可靠的特权或劣势。此方法只应由作为此对象监视器的所有者的线程来调用。请参阅 notify 方法,了解线程能够成为监视器所有者的方法的描述。

抛出:IllegalMonitorStateException - 如果当前的线程不是此对象监视器的所有者。

 

8.finalizeprotected void finalize() throws Throwable当垃圾回收器确定不存在对该对象的更多引用时,由对象的垃圾回收器调用此方法。子类重写 finalize 方法,以配置系统资源或执行其他清除。

finalize 的常规协定是:当 JavaTM 虚拟机已确定尚未终止的任何线程无法再通过任何方法访问此对象时,将调用此方法,除非由于准备终止的其他某个对象或类的终结操作执行了某个操作。finalize 方法可以采取任何操作,其中包括再次使此对象对其他线程可用;不过,finalize 的主要目的是在不可撤消地丢弃对象之前执行清除操作。例如,表示输入/输出连接的对象的 finalize 方法可执行显式 I/O 事务,以便在永久丢弃对象之前中断连接。Object 类的 finalize 方法执行非特殊性操作;它仅执行一些常规返回。Object 的子类可以重写此定义。Java 编程语言不保证哪个线程将调用某个给定对象的 finalize 方法。但可以保证在调用 finalize 时,调用 finalize 的线程将不会持有任何用户可见的同步锁定。如果 finalize 方法抛出未捕获的异常,那么该异常将被忽略,并且该对象的终结操作将终止。在启用某个对象的 finalize 方法后,将不会执行进一步操作,直到 Java 虚拟机再次确定尚未终止的任何线程无法再通过任何方法访问此对象,其中包括由准备终止的其他对象或类执行的可能操作,在执行该操作时,对象可能被丢弃。对于任何给定对象,Java 虚拟机最多只调用一次 finalize 方法。finalize 方法抛出的任何异常都会导致此对象的终结操作停止,但可以通过其他方法忽略它。

抛出:Throwable - 此方法抛出的 Exception

 

9.waitpublic final void wait(long timeout)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导致当前的线程等待,直到其他线程调用此对象的 notify() 方法或 notifyAll() 方法,或者超过指定的时间量。当前的线程必须拥有此对象监视器。此方法导致当前线程(称之为 T)将其自身放置在对象的等待集中,然后放弃此对象上的所有同步要求。出于线程调度目的,线程 T 被禁用,且处于休眠状态,直到发生以下四种情况之一:其他某个线程调用此对象的 notify 方法,并且线程 T 碰巧被任选为被唤醒的线程。其他某个线程调用此对象的 notifyAll 方法。其他某个线程中断线程 T。已经到达指定的实际时间。但是,如果 timeout 为零,则不考虑实际时间,该线程将一直等待,直到获得通知。然后,从对象的等待集中删除线程 T,并重新进行线程调度。然后,该线程以常规方式与其他线程竞争,以获得在该对象上同步的权利;一旦获得对该对象的控制权,该对象上的所有其同步声明都将被还原到以前的状态 - 这就是调用 wait 方法时的情况。然后,线程 T 从 wait 方法的调用中返回。所以,从 wait 方法返回时,该对象和线程 T 的同步状态与调用 wait 方法时的情况完全相同。在没有被通知、中断或超时的情况下,线程还可以唤醒一个所谓的虚假唤醒 (spurious wakeup)。虽然这种情况在实践中很少发生,但是应用程序必须通过以下方式防止其发生,即对应该导致该线程被提醒的条件进行测试,如果不满足该条件,则继续等待。换句话说,等待应总是发生在循环中,如下面的示例:synchronized (obj) { while (<condition does not hold>) obj.wait(timeout); ... // Perform action appropriate to condition }(有关这一主题的更多信息,请参阅 Doug Lea 撰写的《Concurrent Programming in Java (Second Edition)》(Addison-Wesley, 2000) 中的第 3.2.3 节或 Joshua Bloch 撰写的《Effective Java Programming Language Guide》(Addison-Wesley, 2001) 中的第 50 项。如果当前线程在等待时被其他线程中断,则会抛出 InterruptedException。在按上述形式恢复此对象的锁定状态时才会抛出此异常。注意,由于 wait 方法将当前的线程放入了对象的等待集中,所以它只能解除此对象的锁定;可以同步当前线程的任何其他对象在线程等待时仍处于锁定状态。此方法只应由作为此对象监视器的所有者的线程来调用。请参阅 notify 方法,了解线程能够成为监视器所有者的方法的描述。 参数:timeout - 要等待的最长时间(以毫秒为单位)。抛出: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 如果超时值为负。IllegalMonitorStateException - 如果当前的线程不是此对象监视器的所有者。InterruptedException - 如果在当前线程等待通知之前或者正在等待通知时,另一个线程中断了当前线程。在抛出此异常时,当前线程的中断状态 被清除。

 

10.waitpublic final void wait(long timeout, int nano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导致当前的线程等待,直到其他线程调用此对象的 notify() 方法或 notifyAll() 方法,或者其他某个线程中断当前线程,或者已超过某个实际时间量。此方法类似于一个参数的 wait 方法,但它允许更好地控制在放弃之前等待通知的时间量。用毫微秒度量的实际时间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出来:1000000*timeout+nanos在其他所有方面,此方法执行的操作与带有一个参数的 wait(long) 方法相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wait(0, 0) 与 wait(0) 相同。当前的线程必须拥有此对象监视器。该线程发布对此监视器的所有权,并等待下面两个条件之一发生:其他线程通过调用 notify 方法,或 notifyAll 方法通知在此对象的监视器上等待的线程醒来。timeout 毫秒值与 nanos 毫微秒参数值之和指定的超时时间已用完。然后,该线程等到重新获得对监视器的所有权后才能继续执行。对于某一个参数的版本,实现中断和虚假唤醒是有可能的,并且此方法应始终在循环中使用:synchronized (obj) { while (<condition does not hold>) obj.wait(timeout, nanos); ... // Perform action appropriate to condition }此方法只应由作为此对象监视器的所有者的线程来调用。请参阅 notify 方法,了解线程能够成为监视器所有者的方法的描述。 参数:timeout - 要等待的最长时间(以毫秒为单位)。nanos - 额外时间(以毫微秒为单位,范围是 0-999999)。抛出: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 如果超时值是负数,或者毫微秒值不在 0-999999 范围内。IllegalMonitorStateException - 如果当前线程不是此对象监视器的所有者。InterruptedException - 如果在当前线程等待通知之前或者正在等待通知时,其他线程中断了当前线程。在抛出此异常时,当前线程的中断状态 被清除。

 

11.waitpublic final void wait()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导致当前的线程等待,直到其他线程调用此对象的 notify() 方法或 notifyAll() 方法。换句话说,此方法的行为就好像它仅执行 wait(0) 调用一样。当前的线程必须拥有此对象监视器。该线程发布对此监视器的所有权并等待,直到其他线程通过调用 notify 方法,或 notifyAll 方法通知在此对象的监视器上等待的线程醒来。然后该线程将等到重新获得对监视器的所有权后才能继续执行。对于某一个参数的版本,实现中断和虚假唤醒是可能的,而且此方法应始终在循环中使用:synchronized (obj) { while (<condition does not hold>) obj.wait(); ... // Perform action appropriate to condition }此方法只应由作为此对象监视器的所有者的线程来调用。请参阅 notify 方法,了解线程能够成为监视器所有者的方法的描述。

 
 
 
 
集合
 
  HashMap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HashMap内部是通过一个数组实现的,只是这个数组比较特殊,数组里存储的元素是一个Entry实体(jdk 8为Node),这个Entry实体主要包含key、value以及一个指向自身的next指针。HashMap是基于hashing实现的,当我们进行put操作时,根据传递的key值得到它的hashcode,然后再用这个hashcode与数组的长度进行模运算,得到一个int值,就是Entry要存储在数组的位置(下标);当通过get方法获取指定key的值时,会根据这个key算出它的hash值(数组下标),根据这个hash值获取数组下标对应的Entry,然后判断Entry里的key,hash值或者通过equals()比较是否与要查找的相同,如果相同,返回value,否则的话,遍历该链表(有可能就只有一个Entry,此时直接返回null),直到找到为止,否则返回null。
HashMap之所以在每个数组元素存储的是一个链表,是为了解决hash冲突问题,当两个对象的hash值相等时,那么一个位置肯定是放不下两个值的,于是hashmap采用链表来解决这种冲突,hash值相等的两个元素会形成一个链表。
  HashMap与HashTable的区别是什么?
1.HashTable基于Dictionary类,而HashMap是基于AbstractMap。Dictionary是任何可将键映射到相应值的类的抽象父类,而AbstractMap是基于Map接口的实现,它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实现此接口所需的工作。(在 Java 8中我查看源码发现Hashtable并没有继承Dictionary,而且里面也没有同步方法,是不是 java 8中Hashtable不在同步的了?有没有人解释一下?)
2. HashMap的key和value都允许为null,而Hashtable的key和value都不允许为null。HashMap遇到key为null的时候,调用putForNullKey方法进行处理,而对value没有处理;Hashtable遇到null,直接返回NullPointerException。
3. Hashtable是同步的,而HashMap是非同步的,但是我们也可以通过Collections.synchronizedMap(hashMap),使其实现同步。
  CorrentHashMap的工作原理?
jdk 1.6版: ConcurrenHashMap可以说是HashMap的升级版,ConcurrentHashMap是线程安全的,但是与Hashtablea相比,实现线程安全的方式不同。Hashtable是通过对hash表结构进行锁定,是阻塞式的,当一个线程占有这个锁时,其他线程必须阻塞等待其释放锁。ConcurrentHashMap是采用分离锁的方式,它并没有对整个hash表进行锁定,而是局部锁定,也就是说当一个线程占有这个局部锁时,不影响其他线程对hash表其他地方的访问。
具体实现: ConcurrentHashMap内部有一个Segment数组, 该Segment对象可以充当锁。Segment对象内部有一个HashEntry数组,于是每个Segment可以守护若干个桶(HashEntry),每个桶又有可能是一个HashEntry连接起来的链表,存储发生碰撞的元素。
每个ConcurrentHashMap在默认并发级下会创建包含16个Segment对象的数组,每个数组有若干个桶,当我们进行put方法时,通过hash方法对key进行计算,得到hash值,找到对应的segment,然后对该segment进行加锁,然后调用segment的put方法进行存储操作,此时其他线程就不能访问当前的segment,但可以访问其他的segment对象,不会发生阻塞等待。
jdk 1.8版 在jdk 8中,ConcurrentHashMap不再使用Segment分离锁,而是采用一种乐观锁CAS算法来实现同步问题,但其底层还是“数组+链表->红黑树”的实现。
  遍历一个List有哪些不同的方式?
List<String> strList = new ArrayList<>(); //for-each for(String str:strList) { System.out.print(str); } //use iterator 尽量使用这种 更安全(fail-fast) Iterator<String> it = strList.iterator(); while(it.hasNext) { System.out.printf(it.next()); }   
   fail-fast与fail-safe有什么区别?
Iterator的fail-fast属性与当前的集合共同起作用,因此它不会受到集合中任何改动的影响。 Java.util包中的所有集合类都被设计为fail->fast的,而java.util.concurrent中的集合类都为fail-safe的。当检测到正在遍历的集合的结构被改变时,Fail-fast迭代器抛出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而fail-safe迭代器从不抛出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Array和ArrayList有何区别?什么时候更适合用Array?
  1. Array可以容纳基本类型和对象,而ArrayList只能容纳对象。
  2. Array是指定大小的,而ArrayList大小是固定的
  哪些集合类提供对元素的随机访问?
ArrayList、HashMap、TreeMap和HashTable类提供对元素的随机访问。
  HashSet的底层实现是什么?
通过看源码知道HashSet的实现是依赖于HashMap的,HashSet的值都是存储在HashMap中的。在HashSet的构造法中会初始化一个HashMap对象,HashSet不允许值重复,因此,HashSet的值是作为HashMap的key存储在HashMap中的,当存储的值已经存在时返回false。
  LinkedHashMap的实现原理?
LinkedHashMap也是基于HashMap实现的,不同的是它定义了一个Entry header,这个header不是放在Table里,它是额外独立出来的。LinkedHashMap通过继承hashMap中的Entry,并添加两个属性Entry before,after,和header结合起来组成一个双向链表,来实现按插入顺序或访问顺序排序。LinkedHashMap定义了排序模式accessOrder,该属性为boolean型变量,对于访问顺序,为true;对于插入顺序,则为false。一般情况下,不必指定排序模式,其迭代顺序即为默认为插入顺序。
  LinkedList和ArrayList的区别是什么?
  1. ArrayList是基于数组实现,LinkedList是基于链表实现
  2. ArrayList在查找时速度快,LinkedList在插入与删除时更具优势
 默认容量,加载因子,扩充容量:
当底层实现涉及到扩容时,容器或重新分配一段更大的连续内存(如果是离散分配则不需要重新分配,离散分配都是插入新元素时动态分配内存),要将容器原来的数据全部复制到新的内存上,这无疑使效率大大降低。
加载因子的系数小于等于1,意指  即当 元素个数 超过 容量长度*加载因子的系数 时,进行扩容。
另外,扩容也是有默认的倍数的,不同的容器扩容情况不同。
 
List 元素是有序的、可重复
ArrayList、Vector默认初始容量为10
Vector:线程安全,但速度慢
    底层数据结构是数组结构
    加载因子为1:即当 元素个数 超过 容量长度 时,进行扩容
    扩容增量:原容量的 1倍
      如 Vector的容量为10,一次扩容后是容量为20
ArrayList:线程不安全,查询速度快
    底层数据结构是数组结构
    扩容增量:原容量的 0.5倍+1
      如 ArrayList的容量为10,一次扩容后是容量为16
 
Set(集) 元素无序的、不可重复。
HashSet:线程不安全,存取速度快
     底层实现是一个HashMap(保存数据),实现Set接口
     默认初始容量为16(为何是16,见下方对HashMap的描述)
     加载因子为0.75:即当 元素个数 超过 容量长度的0.75倍 时,进行扩容
     扩容增量:原容量的 1 倍
      如 HashSet的容量为16,一次扩容后是容量为32
 
构造方法摘要HashSet() 
HashSet(int initialCapacity)
构造一个新的空 set,其底层 HashMap 实例具有指定的初始容量和默认的加载因子(0.75)。
HashSet hs=new HashSet(1);
 
所以可见 HashSet类,创建对象的时候是可以的制定容量的大小的 ,期中第二个就具有这个工功能。
 
Map是一个双列集合
HashMap:默认初始容量为16
     (为何是16:16是2^4,可以提高查询效率,另外,32=16<<1       -->至于详细的原因可另行分析,或分析源代码)
     加载因子为0.75:即当 元素个数 超过 容量长度的0.75倍 时,进行扩容
     扩容增量:原容量的 1 倍
      如 HashSet的容量为16,一次扩容后是容量为32
 
设计模式
 
  策略模式:
 
  
 
 
SPRING
 
  通过ClassHelper 获取所加载的类,通过反射工具类来实例化对象,最后将每次创建的对象放在一个静态的Map<Class<?>,Object>中,我们需要随时获取该Map,通过key(类名)去获取所对应的value(bean实例)
 
  实现依赖注入:Service成员变量,然后在Controller的方法中调用Service成员变量的方法,需要实例化Service成员变量。简单的方式就是先通过BeanHelper获取所有的BeanMap,然后遍历这个映射关系,分别去除bean类,和bean实例,进而通过反射获取类中所有的成员变量。继续遍历这些成员变量,在循环中判断当前成员变量是否带有Inject注解,若是带有该注解,则从BeanMap中根据bean类取出bean实例,最后通过ReflectionUtil 中的setFiled方法来修改当前成员变量的值。
 
  MVC:
  通过Controller注解来定义Controller类,通过Indect注解来实现依赖注入,通过Action注解来定义Action方法,通过一系列的Helper类来初始化MVC框架,通过DispatcherServlet来处理所有的请求,根据请求方法与请求路径来调用具体的Action方法,判断Action方法的返回值,若为View类型,则跳转到jsp页面,若为Data类型,则返回json数据
 
MYBATIS
 
 
 
DUBBO
 
 Dubbo中zookeeper做注册中心,如果注册中心集群都挂掉,发布者和订阅者之间还能通信么? 可以的,启动dubbo时,消费者会从zk拉取注册的生产者的地址接口等数据,缓存在本地。每次调用时,按照本地存储的地址进行调用 注册中心对等集群,任意一台宕掉后,会自动切换到另一台 注册中心全部宕掉,服务提供者和消费者仍可以通过本地缓存通讯 服务提供者无状态,任一台 宕机后,不影响使用 服务提供者全部宕机,服务消费者会无法使用,并无限次重连等待服务者恢复
 
REDIS:
 
  • String
  • Hash
  • List
  • Set
  • Sorted set
  • pub/sub
  • Transactions
 
算法
 

冒泡排序

自上而下对相邻的两个数依次进行比较和调整,让较大的数往下沉,较小的往上冒。即:每当两相邻的数比较后发现它们的排序与排序要求相反时,就将它们互换。

public  bubbleSort(){ int a[]={1,2,3,43,21}; int temp=0; for(int i=0;i<a.length-1;i++){ for(int j=0;j<a.length-1-i;j++){ if(a[j]>a[j+1]){ temp=a[j]; a[j]=a[j+1]; a[j+1]=temp; } } } for(int i=0;i<a.length;i++) System.out.println(a[i]); }

快速排序

选择一个基准元素,通常选择第一个元素或者最后一个元素,通过一趟扫描,将待排序列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比基准元素小,一部分大于等于基准元素,此时基准元素在其排好序后的正确位置,然后再用同样的方法递归地排序划分的两部分。

public class quickSort { inta[]={5,2,1,44,22,432,54}; public quickSort(){ quick(a); for(int i=0;i<a.length;i++) System.out.println(a[i]); } public int getMiddle(int[] list, int low, int high) { int tmp = list[low]; //数组的第一个作为中轴 while (low < high) { while (low < high && list[high] >= tmp) { high--; } list[low] = list[high]; //比中轴小的记录移到低端 while (low < high && list[low] <= tmp) { low++; } list[high] = list[low]; //比中轴大的记录移到高端 } list[low] = tmp; //中轴记录到尾 return low; //返回中轴的位置 } public void _quickSort(int[] list, int low, int high) { if (low < high) { int middle = getMiddle(list, low, high); //将list数组进行一分为二 _quickSort(list, low, middle - 1); //对低字表进行递归排序 _quickSort(list, middle + 1, high); //对高字表进行递归排序 } } public void quick(int[] a2) { if (a2.length > 0) { //查看数组是否为空 _quickSort(a2, 0, a2.length - 1); } } } 

二分查找

假设表中元素是按升序排列,将表中间位置记录的关键字与查找关键字比较,如果两者相等,则查找成功;否则利用中间位置记录将表分成前、后两个子表,如果中间位置记录的关键字大于查找关键字,则进一步查找前一子表,否则进一步查找后一子表。重复以上过程,直到找到满足条件的记录,使查找成功,或直到子表不存在为止,此时查找不成功。

条件是:
1.必须采用顺序存储结构
2.必须按关键字大小有序排列。

public class BinarySearch { /** * 非递归方法,利用while循环 * @param arr * @param des * @return */ public static int binarySearch(int[] arr,int des){ int low = 0; int high = arr.length-1; while(low<=high){ int middle = (low+high)/2; if (arr[middle] == des) { return middle; }else if (arr[middle]<des) { low = middle+1; }else { high = middle-1; } } return -1; } /** * 递归查找 * @param arr * @param des * @param low * @param high * @return */ public static int binarySearch(int[] arr,int des,int low,int high){ int middle = (low+high)/2; if (des<arr[low]||des>arr[high]||low>high) { return -1; } if (arr[middle]<des) { return binarySearch(arr, des, middle+1, high); }else if (arr[middle]>des) { return binarySearch(arr, des, low, middle-1); }else{ return middle;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int[] arr = {1,2,3,4,5,6,7,8,11,15,17}; int des = 15; System.out.println(binarySearch(arr, des)); System.out.println(binarySearch(arr, des, 0, 10)); } }


 
项目总结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yangfei-beijing/p/9125274.html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Protobuf是一种高效的序列化协议,可以用于数据交换和数据存储。它的主要优势是大小小,速度快,可扩展性强。下面是使用Protobuf的一些小记: 1. 定义消息格式 首先,需要定义消息格式,以便Protobuf可以将数据序列化和反序列化。消息格式定义在.proto文件中,使用protobuf语言编写。例如,下面是一个简单的消息格式定义: ``` syntax = "proto3"; message Person { string name = 1; int32 age = 2; } ``` 这个消息格式定义了一个名为Person的消息,包含两个字段:name和age。 2. 生成代码 一旦消息格式定义好,就可以使用Protobuf编译器生成代码。编译器将根据消息格式定义生成相应的代码,包括消息类、序列化和反序列化方法等。可以使用以下命令生成代码: ``` protoc --java_out=. message.proto ``` 这将生成一个名为message.pb.javaJava类,该类包含Person消息的定义以及相关方法。 3. 序列化和反序列化 一旦生成了代码,就可以使用Protobuf序列化和反序列化数据。例如,下面是一个示例代码,将一个Person对象序列化为字节数组,并将其反序列化为另一个Person对象: ``` Person person = Person.newBuilder() .setName("Alice") .setAge(25) .build(); byte[] bytes = person.toByteArray(); Person deserializedPerson = Person.parseFrom(bytes); ``` 这个示例代码创建了一个Person对象,将其序列化为字节数组,然后将其反序列化为另一个Person对象。在这个过程中,Protobuf使用生成的代码执行序列化和反序列化操作。 以上是使用Protobuf的一些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