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长假之后,很多2011应届生来找我聊天,说是感觉心里压力比较大。对日复一日的工作产生了单调感和厌烦感,请求帮助和解决。

  这种现象是正常的,只是感觉现在就体会所为的重复工作的厌烦感,时间有些早。本来以为会在春节后才会出现这种心态,不过既然出现,就借此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建议。

  成因:外因和内因

  外因:大学教育带来的错觉;内因:自我期许和自我限制。

  外部因素如蝴蝶翅膀般斑斓,只是叙说其中的主因:大学教育给大家带来的错觉。四年大学上下来,很多人会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深信不疑——他们认为原来学习一门专业课,用一周左右的时间就够了!通过一周左右的学习,就能将一门冷僻枯燥的专业课考到70分左右。然后,这个事实就让人飘飘然,高度认可自己的学习能力、思维逻辑、智商等等。

  那么,大学考试是什么样子?考试前老师画重点,甚至在最后几堂课中讲几道必考的题目→有一些方法的考试环境→考试之后没有见到真实成绩的卷子→被告知考试分数。实际上,很多人的65、70分,是导师教授懒得理你,抬手放过——每个班只抓几个典型就行,如果三十个人考挂一大半,大家都不爽。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的学生比十年前的学生,会更快感觉到单调厌烦感的诸多外因中较为重要的一点:大学教育的质量和责任心在下降,让学生习惯于短平快的付出和收获方式。

  然后切入内因:上面的外因,会让你对自己的自学能力、思维逻辑、智商等充满自信和优越感么——我只是不想花时间在枯燥的学习上,现在花费一个星期就能考到70分,如果我认真学习一个学习,肯定能拿奖学金。但是青春短暂,我对学习投入这么多就够了,还要把时间用在其他更重要的事情上。

  在三营培训的过程中,很多应届生还会习惯性的让导师给花个重点,还是用应试教育的思路带对待自己的工作。本科四年到底能学到什么东西,四年的青春怎么度过,每个走过来的人都心知肚明。

   这就是内因:对自我能力的期许,同时也是自我限制。有多少所为的聪明人,受制于这个问题——很多人正是因为一次次的突击投机考试对自己积累的莫名的自信,反而潜意识不愿意去认真的花一个学期的时间去学习,因为他们怕自己考不到自己想象中的成绩,然后证明自己的弱小。所以他们宁愿这么做:不坚持做一件事情,依靠自己的聪明去短期突击,然后自己给自己强加上面的信念:我有能力,只是不愿意投入,如果我投入,我肯定是最好的。

  所以这种心态,在实际的工作中,遇到稍微枯燥的工作,需要花时间持续的投入,才能看到效果或成绩的时候,很多人就感到和之前四年的模式冲突,从而产生一些单调感和厌烦感。

   此外,理想照进现实的骨感,也会加速失落感厌烦感的产生。正如一个高中生刚进入大学之后,刚开始的神圣感新鲜感之后,肯定会对自己的大学产生一定的落差感——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大学有很多的憧憬,实际的校园生活肯定和自己的理想有一些差距。同样的例子也可以印证在自己的男女朋友、自己的梦想上面。就业也是如此,每个人对自己的职业肯定也有几分期许,现实的工作也肯定有和自己想想不一致的地方,同时导致了彷徨失落感。

  如何解决这类问题?

  下面分为三个方面来解决此问题: 1、正视自己的负面情绪,理解凡事都是必须经过枯燥无味阶段才能做到较高层次的;2、移情,分散自己的注意力,降低焦虑感;3、停止焦虑,从其他的角度来剖析自己。

  1、上策知易行难:凡事都是必须经过枯燥无味阶段才能做到较高层次的。

   无论哪个行业,想要做到较高的水平,肯定会经历这个阶段:枯燥、反复、单调。在《异类》中,就提到了练习一万小时成天才的论点。附录网上很流行的一篇文《怎样练习一万小时》http://www.douban.com/note/82759395/

  对一个行业、项目的得心应手,肯定是下过无数苦工的。文中举了郎朗的例子,在其他不同的领域也有各自的阐述:

  卖油翁的无他,唯手熟尔。
  古龙在七种武器中说过:勤学、苦练是当天下第一高手的秘籍。
  戏剧行业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王羲之洗笔练字,祖狄的闻鸡起舞。
  大家每个人之前接受的十多年的教育体系也是如此,如果平时没有做足够多的习题和练习,也不可能在考场上发挥自如。

  很多人喜欢NBA球星,但是很少人知道他们苦修似的自我训练,不要只在网络上搜索他们的精华镜头,去搜一下他们的训练计划,这个更加有帮助。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EyODg1ODMy.html

  大量的重复训练,是你成为高手的唯一方法。

  所以,你必须拼尽全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我最怕别人自己这么认可自己:我是一个涉猎广泛、兴趣爱好很多的人,跳跃思维能力很强云云。实际上,这更意味着你是一个吃不得苦,善于放弃,有些小聪明的人——因为你聪明,所以在很多领域的入门知识级别你上手快,同时因为你缺乏毅力,所以在一门领域遇到问题后,会选择放弃,再进入另外一个领域,最后就形成了这么一个认知:涉猎广泛,跳跃思维——博采众家之长的学问,不是这种做法,充其量也就是半瓶水晃荡。

  如果能早明白这个道理,事都是必须经过枯燥无味阶段才能做到较高层次,那么很多自叙聪明的人,也许真的能在某一门学科或行业里面做到名列前茅。

  面对困难,正视困难并解决困难,是自我成长的王道。

  所以如果当你工作中面对枯燥重复的内容时,能自己挑战自己,记得上面的道理,坚持去做,尝试用心去做,体会重复之后的东西,恭喜你,你走在自我成功的道路上。

  如果当你工作中面对枯燥重复的内容,一时逃避,无法做到及时警醒,并坚持挑战自我,那么就尝试一下中下策。

  2、下策行易知难:移情,分散自己的注意力,降低焦虑感。

  站在道德的高点去写文字相对来说容易,知易行难,如果放自己在类似的工作环境下,做到时刻挑战自己的耐心,也是很痛快的事情。和很多人谈过这个问题的时候,也说过:每个人都有早上赖床不想去上班的时候,想想上班的一堆堆事情,一些不愿意去面对的人,一些扯皮的沟通和痛苦的决定,很烦人。

  如果不能及时叫停,并积极行动的话,那么,就要找一些东西去移情,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在非工作时间找一些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够让自己集中精力去做的,并且矢志丫做出点成果的兴趣爱好。这种兴趣爱好能很好的分散你的注意力,把注意力从自我迷茫纠结中脱离出来,把自己割裂成两种状态:工作状态和非工作个人忙碌状态。

  如果自己陷入自我的混乱和否定,很容易让自己患上神经官能症思考,比如:

  日复一日的工作,什么时候是个头?

  按照这种挣钱的方式,怎么才能满足经济需要?

  做这个工作能学到什么?

  如果自己钻进这种思维上的牛角尖,是大害。所以要立刻停下,不去想太过虚无缥缈的事情。这是一种下策,将你的空余时间用自己的兴趣爱好填满,只是不让问题蔓延开来,但是问题还是问题。

  以个人为例,突破这个档口也是很机缘巧合,刚刚那段时期迷恋了一款游戏,空余时间全部扑到游戏上,没有太过思考工作的枯燥无聊,算是一种移情的典范。

  当然,下策之所以为下策,是因为它只能防止扩散,不要说治本,甚至连治标都不行。所以使用下策,一定要有机缘,或者自己的理智告诉自己,不能躲避太久,暂时作为一种比赛中途的暂停时间,不是人生的终点站。否则很容易就混混僵僵的过很多年,很多人一辈子都是这么一种状态——做着自己不怎么喜欢但是可以养家糊头的工作,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全部移情在娱乐或个人爱好上面,令人惋惜。

  上策知易行难,下策行易知难,那中策是什么?

  3、中策边行边知:停止焦虑,从其他的角度来剖析自己。

  当你面对枯燥重复的工作产生厌烦和焦虑无所适从时,在自我修炼的道路上,可以采用边行边知的做法。自我感觉到困惑迷茫,立刻对自己叫停止,把这种焦虑的心态放下,至少不再茫无目的的思考下去。然后尝试从其他的角度来剖析自己。也就是自己对自己说:我不能在这么胡思乱想的担心自己的未来了,要想个方法,让自己超脱出来,把自己梳理清楚,那么现在就是要去找到这个方法。

  从精神的角度来剖析:中国的佛、道、儒,西方的基督,说不到这么深刻,一些西方初级的心理学,对自我认知的探知都很好;这两年流行的心智提高类的书,更是能量体裁衣的解决此类的问题,所以可以从精神的角度,通过阅读哲学著作来审视自己。

  从感情的角度来剖析:有句话,人是要经过巨大的挫折才能经过成长的。在各个哲学体系里面,对死亡都有自己的看法。西方心理学更是把一个人是否经历过死亡,以及对死亡的看法作为很重要的自我心理突破的环节。同样,引申为失恋、恋爱类的感情,朋友聚散争分的事情,团队内部磨合的事情等等,都可以是自己的突破口。

  从阅历的角度来剖析:行×××路体会人情世故,阅读书籍、电影,和不同层面的人沟通交流,也是能然自己提高的方法。

  总之,当你面对瓶颈期的时候,立刻放下,带着自己的问题,问道与外,求知诸家,方能证己。这种思路和心智的提升,不是钻牛角尖,在这个纠结的问题上反复思考就能明白的——在错误的道路上再努力,只会离正确的目标越来越远。反而要及时停止,带着困惑,从其他的角度来思考,才能触类旁通,融会贯通,让自己真正的提高并超越。

  上中下三种方法,当你面对重复枯燥的工作时,首先停下来,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选择不同的方法来迈过这一关吧。

  记住:大量的重复训练,是你成为高手的唯一方法;你必须拼尽全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