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拓宽民族软件的中间道路?
阿祥
 
      振兴民族软件,不是一个口号,而是中国软件业的历史使命。落后是要挨打的,民族软件上不去,中国的信息化就只能依附于他人。
      然而,操作系统,我们竭全力难以突围,数据库,早被他人占领了制高点。振兴民族软件,路在何方?发展中间件,便是民族软件的希望,也已成为业界的共识。
      一直以来,业内在传递一个信号:中国软件人才缺口太大。统计数据更让我们尴尬,国家对软件人才的需求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而中关村园区内20左右的软件人才都主动辞职流向了外企,我国的软件人才缺口已达50万左右。
      没有人才,谁来拓宽民族软件的中间道路?没有人才,何谈振兴民族软件?
      专家认为,我国目前最紧缺的软件人才,是整体开发设计师与系统分析师,以及具有国际眼光的高级管理人才。这部分人将决定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方向和水平,决定我国将来在国际软件产业链中的地位。这类人才不是没有,但大都流进了外来的软件企业。跨国公司对中国软件人才的掠夺一年胜于一年,自中国加入WTO以来,这种掠夺更为变本加厉。
      一提到人才外流,我们就会联想到一个众所周知的原因:薪水。在我国,软件业的员工跳槽频率之高,位居各行业之首,究其原因,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高薪诱惑。中国本土化软件精英了解国内客户的需求,熟悉“中国特色”的运作流程,深知本土文化的内涵,在实现外国核心软件产品的本地化方面,可谓得天独厚。
      可悲的是,这些软件精英的价值只能在外企才能得以实现。据IDC报告,美国软件人才的使用成本是中国的9倍,日本公司中国软件工程师的工资只有日本本土工程师工资的一半,印度软件人才的使用成本是中国的两倍。
      说到薪水,似乎是君子所不耻于言说的小利,但是,改革开放20多年了,中国又加入了WTO,我们口口声声要与国际接轨,我们已经没有任何理由要求人才继续守住清贫。再说了,薪水的高低本身就是对人才价值的客观衡量标准,在市场条件下,你不能付以高额回报,凭什么要求精英人才默默地为你奉献?这就是市场法则,你可以不接受,但你无力违背!
      软件产业是增长潜力最大的朝阳产业,中国是发展中国家,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软件人才前途辉煌。我们不能不承认,国内良性的人才竞争机制尚未建立,软件人才的成长环境还有待于进一步培育。如果不能拥有优秀的人才队伍和建立足够的人才储备,振兴民族软件将永远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