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D全方位挑战HDD 可靠性仍为重中之重

目前使用NAND Flash闪存的固态 硬盘作为存储设备开始现身于大量的设备中,尽管半导体技术的发展演进所带来的价格的削减加速了固态 硬盘的普及,但是另一方面生产商必须得解决这其中产品质量的不断缩水问题。    网络流量监测公司comScore数据显示,运营互联网搜索服务的中国百度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三大搜索巨人。目前百度在中国就有多达2亿用户,并且还在持续不断扩张,比如2008年1月份推出的在日本的搜索业务baidu.jp。百度之所以能够吸引如此众多的用户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固态 硬盘设备采用,这些存储设备充分利用NAND闪存,并且还有和HDD(硬盘驱动器)同样的接口。
  由于固态硬不像HDD那样需要电机、磁头、轴承等机械部件,因此对于存储的访问非常快速。百度日本营销总监Takehito Soeda表示,“我们计划为更多的搜索 服务器部署固态硬盘。”
SSD巨大附加值 吸引百度来部署
  百度为其 服务器部署固态硬盘的案例也只是揭开了冰山一角而已,固态硬盘正在被所有的之前采用传统HDD的设备采用,从数据中心、 服务器到磁盘阵列以及工业机械。固态硬盘给这些设备带来了附加值,比如性能提升、能耗减少以及运营成本的削减。

NAND闪存每GB容量价格逐年下降

  上图显示随着NAND闪存每GB容量价格的下降,固态硬盘的身影出现在诸如服务器、 笔记本电脑、PC等其他曾经采用HDD的设备上。  
  固态硬盘是提升数据中心性能的关键,由此而言百度此举就不难理解。搜索引擎的数据与日俱增,相应单位时间内处理的数据量也在暴涨,预期这种趋势不会得到缓解。      

  而作为世界第三大搜索引擎服务公司的百度正逐步为其搜索服务器部署固态硬盘。 百度花费了很长时间来确认哪一类的存储系统是目前需求的最佳方案。传统HDD的输入输出性能比较低下,唯一应付膨胀数据的办法就是并行安装大规模数量的HDD。而这种不断增加HDD数量的办法并不一定能够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而很显然有着几十倍多HDD输入输出性能的固态硬盘大有希望。
磁盘阵列引入SSD 带来大幅性能提升
  一些其他的公司也开始着手在企业级应用的磁盘阵列上用固态硬盘替换HDD以此来提升整体性能。 惠普公司早在去年十一月份就在其StorageWorks XP24000以及XP20000中使用固态硬盘。日立紧随其后,于今年一月份就在其Hitachi Universal Storage Platform V and VM(日立通用存储平台)中使用了固态硬盘。

日立通用存储平台下固态硬盘和HDD能耗数据对比

   上图为日立通用存储平台下固态硬盘和HDD在10万次每秒输入输出操作能耗数据的对比。更快速度、更低能耗。搭载固态硬盘的服务器有着更快的处理速度和更低的能耗。和HDD相比,固态硬盘的每秒输入输出性能要高出30倍之多。
  随着固态硬盘的引入,磁盘阵列处理性能有着极大的提升。像诸如银行账户数据库、股票交易系统、航空铁路交通中的订票系统等一些特定时间内有着密集操作访问的应用,往往一丝延迟都会遭致顾客的抱怨。而这些系统之前采用的是多HDD的分布式处理方案,随着固态硬盘来承担HDD曾经不堪重负的工作负荷,这样会极大减少驱动器的数量,以此就会带来在能耗、占据空间以及其他资源上的节省。

SSD用作高速缓存 降低存储成本
   Sun微系统将固态硬盘置于服务器系统之中来实现显著的费用削减目的。去年11月份推出的 Sun Storage 7410以及7210服务器存储系统就搭载有固态硬盘,但是和百度、日立和 惠普对于固态硬盘的用法不同之处在于, Sun微系统把固态硬盘当做内存(RAM,动态随机存储器)和HDD(最终存储设备)之间的memory layer(存储层)。
  由于大容量的固态硬盘缓存能够提高缓存命中率(cache hit rate),将固态硬盘当做缓存存储器,这样相对廉价的HDD就可以用到产品中。高缓存命中率可以减少HDD访问频率,这样较为廉价的SATA HDD完全可以胜任这项任务,因此也就从整体上控制了成本。
  Sun微系统旧式服务器系统使用的是昂贵的,高速(15000转每秒)HDD驱动器,可以使用高速的接口,比如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SCSI,通常简称为SAS)或者光纤通道(Fibre Channel)。相比SATA接口的HDD而言,SAS接口的HDD的每GB价格是前者的两倍。Sun微系统x86系统产品经理Kenichiro Matoba表示,“通过将固态硬盘用作缓存存储,我们能够避免使用昂贵的SAS接口的HDD,而采用价格仅为前者一半的SATA接口的HDD,这样存储成本就瞬间削减一半,通过客户的反馈情况可以看出这是令人瞩目令人瞩目系成功案例。”

固态硬盘用作缓存

   上图是固态硬盘用作缓存存储示意图,Sun微系统通过将固态硬盘当做缓冲存储的方法使得较为廉价的HDD能够被采用。HDD无需高速访问,这样就降低了整个服务器存储系统的成本。
全球PC爆炸性增长,SSD机遇无限
  现如今固态硬盘越来越多地被数据中心、服务器系统、磁盘阵列以及其他类似的下层应用所采用。此外未来两年内固态硬盘也会在 笔记本电脑以及个人电脑设备中得以爆炸式普及。PC制造商对于在商务 笔记本电脑中搭载固态硬盘非常感兴趣。
  相对于家用 笔记本电脑而言,商务型要经常四处携带,这就意味着不期而遇碰撞几率的增多。对于用户而言最为重要莫过于保护存储的数据资料,而固态硬盘就是最好的方案。考虑到商务数据泄漏的安全因素,和家用产品相比商务型 笔记本电脑无需太多的存储容量。而这就是固态硬盘流行的另一个原因。
  其实固态硬盘 笔记本电脑市场早已成形,去年年末还曾出现了搭载有100GB存储容量固态硬盘的笔记本电脑,此外和固态硬盘结缘更早的就是低端的上网本(超便携笔记本电脑),但是其存储容量都很小,一般都不会超过32GB。

大量笔记本电脑产品搭载有更大容量的固态硬盘


固态硬盘价格持续下跌,HDD 2012年会被SSD取代?
  固态硬盘在笔记本电脑得以逐步普及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NAND闪存价格的下降,据了解NAND闪存要占据整个固态硬盘成本的八成之多。今年三月份NAND闪存每GB的价格约为1.25美元,而这是(160GB)2.5英寸HDD价格的3.3倍之多,如果是160GB容量的固态硬盘的话,那么其价格大约在250美元左右,至少是相同容量HDD价格的四倍。考虑到价格上差距,不难理解为什么固态硬盘也只是被某些型号的笔记本电脑所采用。

每GB NAND闪存和HDD的价格对比分析

  情况或许不久得以改变,目前主流的观点认为固态硬盘价格按照当前速率下跌的趋势还会持续两年。假设每GB NAND闪存价格每年下降50%,那么2010年三月份的每GB价格将为0.6美元,而这样100GB容量的固态硬盘的价格就可以在75美元左右。同样2011年三月份的每GB价格将较少至0.3美元,而这样75美元左右的价格就可以做成200GB容量的固态硬盘。
  目前技术上已经解决了100GB和200GB容量固态硬盘的问题。如果存储制造商竞争加剧,固态硬盘价格降幅超过50%的话,那么1GB NAND闪存价格在2012年会降至0.15美元,这就意味着400GB的固态硬盘价格会同样控制在75美元附近,而这仅仅是相同容量2.5英寸HDD价格的一半不到,那么2012年在PC领域固态硬盘完全取代传统HDD的趋势将不言而喻。
难逃HDD厄运,光盘会被SSD取代
  2012年每GB NAND闪存价格降至0.15美元很可能会打开另一块巨大的市场:DVD、蓝光以及其他 光盘存储届时将如临大敌, 光盘也会遭遇和HDD一样的命运。按照0.15美元每GB计算,25GB的容量(蓝光光盘的通常容量)为3.75美元,而这和目前蓝光光盘的价格一致。实际上,每GB NAND闪存价格甚至也在DVD光盘之下。东芝消息人士透露表示,“光盘将会在HDD被固态硬盘取代之后遭遇同样命运,目前东芝致力于研发多层单元(multi-level technology)技术来完成这一目标”。
  东京大学电子工程和信息系统系副教授Ken Takeuchi博士补充指出,“对于5 bits/cell或者更高的用于准备替代光盘的多层单元技术的研发项目我并不感到惊讶,”
HDD制造商转投固态硬盘领域
  随着固态硬盘愈发重要,在经历了如火如荼般HDD竞争之后的存储制造商开始相应地改变自己的发展战略。一些主要的存储厂商都已经相继宣布了研发生产自家固态硬盘产品的计划。
  全球第二大HDD制造商美国的西数于今年三月份收购了固态硬盘厂商SiliconSystems公司,迈出了自己面向固态硬盘领域的坚实第一步。西数公司消息人士指出,“我们计划全力研发适用于各种应用领域的固态硬盘产品,这其中包括核心服务器、企业级下层基础设施、笔记本电脑以及上网本” 。
  在据西数公布自家固态硬盘计划数月之后,日立环球存储科技(HGST)宣布联手英特尔共同研发服务器固态硬盘产品。据了解,这两家合作伙伴计划研发具有高速接口(SAS或者光纤通道)的固态硬盘产品并于2010年正式出货。 这其中NAND闪存和控制集成电路(controller integrated circuits)等固态硬盘部件由英特尔研发。
  日立环球存储科技高级经理Hiroshi Deki表示,“我们曾收到了很多次有关固态硬盘计划的邀请,并最终决定进驻该领域。大家都知道当涉及到企业级领域时,每个客户都有着详细且不同的具体个性化需求。我们曾在HDD业务上展开共同合作,知道如何对客户提供支持以及其所需要的服务,对于我们在固态硬盘事业上的成功,我们信心百倍”。可以预计得到,随着HDD制造商入驻固态硬盘领域,大量的技术将会因此被带入到固态硬盘领域中,而这无疑会加速固态硬盘技术未来的发展演进。

SSD体积更为小巧 未来发展路线有三
  和现有的诸如HDD以及光盘之类的存储介质相比,固态硬盘则有着更大的潜力。比如后者在体积上要远远小于HDD和光盘。由于固态硬盘的核心部件是半导体器件,这就意味着设计尺寸的缩小以及高密集封装技术能够使其远远小于其他存储介质。

芝研发的单个封装下128GB容量的固态硬盘

  技术依然在持续发展演进。东芝公司正在研发18 x 14毫米单个封装有128GB容量存储的固态硬盘,小巧的芯片安装面积只有1.8英寸HDD的1/15,如果16个如此的封装被用于制造1.8英寸的固态硬盘的话,那么其最终的容量和可能会达到2TB。
  这个超小型固态硬盘将堆列有32个NAND闪存芯片,每个容量为32GB。东芝表示已经解决了大多数如此高密集型封装的技术性问题,希望尽快在未来一两年内推行商业化。如此小型的固态硬盘也将会催生超小型的系统设备。富士通Konaka表示,“钱包尺寸大小的PC很有可能,考虑到该技术能够催生全新种类的个人电脑产品,因此还是非常值得去深入。”

固态硬盘未来三条路线,超小型、超大容量(超过ITB)以及高速数据传输

鱼和熊掌岂能兼得 成本VS可靠性
  固态硬盘的价格将会持续下跌,随着高密集型封装和其他半导体行业技术的发展,固态硬盘在体积上还会变得更小更薄。对于设备制造商而言,未来憧憬还是非常美好的。
  但是在固态硬盘实现未来增长之前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朝低成本方向的演进可以通过更精良的制造工艺技术、多层次架构和其他高级技术手段实现,但是这些变化在朝着低成本方向迈进的同时也会降低NAND闪存的品质。
  NAND闪存的品质已经开始逐步下滑。芯片制造商在2004至2005年期间使用了90纳米工艺技术,这能保证10万次重新写入以及10年的数据保存期限。随着多层次架构技术的引入,NAND闪存品质每况愈下。即将于2009至2010年投入大批量化生产的30纳米2-bit/cell芯片制造技术也只能保证不到3000次的重新写入生命周期以及不到一年的数据保存期限。目前第一批采用3-bit/cell芯片的固态硬盘已经进入市场,其重新写入次数也仅为上百次而已。
HDD SSD区别依旧 四大因素决定SSD可靠性
  重新写入次数、数据保存期限以及其他特征就是NAND闪存价值的体现。由于控制集成电路能够保持每个存储单元重新写入次数相等(即为损耗均衡)、error correction coding(ECC,错误纠正编码)以及其他方式所带来的固态硬盘使用周期的拓展,因此上述因素并没不能完全决定固态硬盘的最终使用寿命。

设计尺寸越小以及多,单个NAND闪存的可靠性越差

  上图显示,随着设计尺寸的缩小以及多层次架构技术的引入,单个NAND闪存的可靠性每况愈下。固态硬盘控制器以及其他能够保证NAND闪存使用周期的因素变得更为重要。
  但是这些因素也只能是起到辅助作用,并不能解决实质问题。除了控制集成电路运算法则、优化操作系统和其他项目外,固态硬盘的实际使用周期将极大取决于设备制造商的应用方式、操作环境,包括温度、海拔以及振动频率。

不同应用 合适选择
  那么如何判断固态硬盘在何时才是合适的选择呢?其实这完全取决于固态硬盘的应用。对于那些诸如核心服务器以及工业化系统而言,高可靠性才是王道,1-bit/cell的固态硬盘很可能是最为普通的种类,因为尽管设计尺寸缩小了,但是对于整个固态硬盘的生命周期影响还是非常有限的。用户当然会需要至少10年的数据保留期限以及尽可能多的重新写入次数。那么如此看来1-bit/cell就是唯一的选择。
  对于诸如便携式媒体播放器、通用串行总线(USB)存储以及存储卡而言,最好的选择莫过于多层次NAND闪存,3或者更多bits per cell将会带来更低的价格。不像PC应用,这类存储也只是经常在用户端被重新写入,意味着,因此重新写入次数较低的NAND闪存就可以满足。就算是NAND闪存的数据损坏或者丢失了,用户的电脑里很有可能依然会有相关的数据备份。用户也仅仅是更换一下记忆棒、内存卡或者其他容易被损坏的闪存存储。

决定固态硬盘使用周期的四大因素

  由上面的图我们不难看出,决定固态硬盘使用周期的四大因素,操作环境(温度、海拔和振动频率)、访问条件(数据写入的量和频率,操作时间长短)、控制集成电路(wearleveling损耗均衡、defective block management问题区块管理以及ECC错误纠正编码)和NAND闪存本身(重新写入次数和数据保留期限)
  固态硬盘和HDD最大的区别就在于重新写入次数、数据保留期限和其他被限制的特征。取两者之所长,看来似乎没有机械部件的HDD才最为完美。
多层次单元SSD适用于PC
  对于固态硬盘使用最艰难的抉择就在于如何面对诸如笔记本电脑、导航仪以及 摄像机之类的设备。尽管在可靠性方面并不像服务器那样要求严格,但是用户也不愿丢失这些设备上存储数据。也许设备制造商和固态硬盘制造商就得互通NAND闪存制造工艺技术的信息,为每一个目标设备制定一个使用或者不使用的决策。有关50纳米工艺技术下使用代表最新技术水平的2-bit/cell芯片是否能够保证固态硬盘在笔记本电脑可靠性的评估依然还在确定之中。

各类制造商应加强相互间的合作来确保固态硬盘的可靠性

  据东芝固态硬盘应用工程部门高级经理Akihito Nishikawa介绍,内存单元确定为3000次重新写入次数最为可靠。如果某一块固态硬盘的容量为128GB,那么容量为128GB乘以3000次重新写入周期再除以1.5得出重新写入效率的结果为256TB。一个PC用户每天最多的写入容量一般最多不会超过20GB,如果用这些数据计算的话,那么256TB除以20GB再除以365天结果为35年。
  考虑到普通用户的实际使用情况,这种品质还是足够保障的。一些人士也指出很少有人一台笔记本电脑会使用超过五年,如果是五年的笔记本使用周期的话,那么固态硬盘可靠性不存在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