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两天的实验,实现了通过LFS来构建新的Linux系统,首先要感
 谢 http://blogold.chinaunix.net/u/13265/showart.php?id=477122
 这篇博客的博主,总结的很详细,很具体,在他的基础上,实现了LFS
 搭建Linux系统,这里我就不具体做的步骤了,我想结合自己这两天做
 的时候出现的错误进行一下总结。
    首先,要熟悉这个实验环境,具体如博客里面的介绍,我也是在虚
 拟机中做的。
    其次,在做的时侯要注意主要以IDE设备为主,如果要想使用scsi
 设备,在编译的内核的时候要加上SCSI的设备对应的驱动,这样才能
 使用。在编译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很多command not find 、甚至有的时
 候,这个在有的时候出现很让人头疼,因为这个命令在开始的时候还能
 接受,到最后快实现的时候出现了,那几郁闷了,因为这个过程做下来
 一般要8个多小时,比如我在最后编译内核的时候,出现了“NO input files”
 我当时就郁闷了,这个时候出现错误,无疑是最让人郁闷的,后来我使用
 sync同步了一下数据,再一看有了,所以在编译内核的时候,"make mrproper"
 后生成大量的文件,所以这个时候就要等一会让数句同步一下,这在理解
 数据存储的有这很重要的知识点的回顾。
    在搭建编译环境的时候,我们要编译gcc,这个时候一定不要出现错误,
 因为这个是一切的基础,有可能是一点小的错误,你忽略后就会在后
 面编译安装软件包的时候就会出现问题,而且越来越多,当然有的时候
 会出现一些错误,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忽略的,还会有一些警告“warning“
比如在chroot /mnt/lfs/的时候,安装vi命令的时候,会出现好多的警告,
但是这些对最后实现效果没有影响。
    搭建gcc编译环境的时候,整个过程要进行三次安装和编译gcc,所以这是
 一个很痛苦的,但是有时很有必要的。
    整个过程会不停的安装软件包,当我们使用./configure查看编译环境的
 时候,就是要生成一个Make.*的文件,这样才能在后面使用make命令进行编译
 所以当你发现不能make的时候,可以到解压后的目录中查看一下是否有这样的
 一个文件。而每一个加压后的目录中都会有一个configure文件,这样才能使用
 ./configure --prefix=路径 来检查编译环境,如果没有,就可能有问题了。
    在切换工作目录的时候,要注意了,这个是最关键的,因为后面的操作都是
 切换到目录后才更加方便,
    export LFS=/mnt/lfs/
    chroot "$LFS" /tools/bin/env -i \
    HOME=/root TERM="$TERM" PS1='\u:\w\$ ' \
    PATH=/bin:/usr/bin:/sbin:/usr/sbin:/tools/bin \
    /tools/bin/bash --login +h  我当时就图省事,没有切换,直接在后面
 安装软件包的时候直接指定绝对路径,但是这个时候我找不到了切换后目录中
 的/sources这个目录,而这个目录主要是放置一些软件包的,因为在前面的
 cp -a /lfs-sources/* $LFS/sources/ 命令的时候,把光盘中的软件包都拷贝
 到了sources目录下了,这个在后面在目标主机上安装软件的时候才能顺利进行
    最后,讲的就是要细心,因为一个小的出错就能照成不可估量的后果,在做LFS
 的时候,不要因为一点出错,就停止,要有一定毅力,这样才能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