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束理论”可以说是一种识别企业发展的约束,并改进以及指导更好的改进流程的一套管理理论和原则(暂且能理解到这个地步),他根植于OPT(Optimized Production Timetables Or Optimized Production Technology)。
在学习“约束理论”的同时记下一些笔记,以备以后复习所用:
1.在学MRPII的理论时可以看出,企业要做生产的计划与控制靠的是对需求以及咨询的准确把握,必须根据原材料之间的内在关系综合考虑时间、人力以及生产能力等因素所指定的详细而周密的计划,但是现实中可能存在着很多的随机、不确定因素。要识别这些干扰在“约束理论”中指出要从“物流”入手。所以按照物流的特点把企业分为了“A”、“V”、“T”型企业。见按物流对企业的分类。
2.TOC理论的持续改善的五个步骤:
1)找出系统存在哪些约束。
2)寻找突破这些约束的方法。
3)使企业的其他活动服从于2)中提出的方法。
4)具体实施第二步中提出的措施,使第一步中找出的约束环节不再是企业的约束
5)回到步骤1,别让惰性成为约束,持续不断地改善。
3.约束理论9条生产作业计划指定原则
1)不要平衡生产能力,而应该平衡物流。
2)非瓶颈资源的利用水平不是由自身潜力所决定,而是由系统的约束来决定
3)资源的利用与活力不是一码事(不是说能产多少就产多少,因为非瓶颈资源的活力利用只会由于瓶颈资源的制约而造成库存的加大)
4)瓶颈损失1小时,相当于整个系统损失1小时(是否是与软件开发项目管理中的关键路径殊途同归)
5)非瓶颈上节约开1小时,无实际意义(软件开发中在非关键路径上有一定的活动时间)
6)瓶颈制约了系统的产销率和库存(实际上个人感觉4,5,6条本身可以合并)
7)转运批量可以不等于1,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应该等于加工批量。
8)加工批量不是固定的,应该是随时间而变化
9)优先权只能根据系统的约束来设定,提前期是作业计划的结果(不是预先设定的)
欲知详情见这里
未完待续...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Masterpiece/archive/2005/01/04/86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