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未来(霍金斯) 摘抄与笔记

大脑皮层可以存储模式序列;
大脑皮层以自-联想方式回忆起模式;
大脑皮层以恒定的形式存储模式;
大脑皮层安装层级结构存储模式;


记忆序列模式;
空间-时间序列模式;

你的大脑的突触内存储着几千个从未用过的记忆细节,
在某个时候你会记起其中的很小的片段,
而大多数信息则存在那里,
静静地等待着合适的信号去激活它们;

由部分输入回忆起全部记忆; 自动补全;
思想和记忆是相联的;

恒定表征
    内部稳定的模式保持不变;


现在我们知道图灵错在哪了, 智能的证据是预测而不是行为;

为了进行预测, 大脑皮层必须能够记住并存储关于事件序列的知识;
要预测新的事件, 大脑皮层必须形成恒定表征;
大脑需要按照世界的本来面貌建立并存储一个世界模型;
这个模型与你在变化着的条件下看到它的样子无关;

(特定的)感觉区, 联合区, 上流与下流;
前馈与反馈, 预期

所有的预期都是从经验中学习的;
超大的容量, 从而记住各种模式;

任何一个感觉区的输入都能上流到联合区, 联合区再产生一个模式向下流到皮层运动区,
最终引起运动. 正如视觉输入能导致模式传到脑皮层的听觉和触觉区, 视觉输入也可以
导致模式传到运动区. 我们把向下传递的模式称为预测; 而在皮层运动区, 我们称之为
运动指令;

大脑皮层的较高区域形成恒定表征;
    视觉区域: V1->V2->V4->IT, IT区为顶层区;
事实上, 大脑皮层各区域都存储模式序列, 都形成恒定表征;

脑皮层的层级结构存储着有关现实世界的一个层级结构模型;
现实世界的嵌套结构在脑皮层的嵌套结构中得以反映;

脑皮层有一种巧妙的学习算法, 它能自然地发现存在着的任何层级结构并捕获它,
当结构不复存在时, 我们就陷入一片混乱, 甚至混沌状态;

在任何时刻, 你只能体验到世界的一个子集;

脑皮层的较高区域追踪着大的图像(图景), 而较低的区域则积极地处理快速变化着的小细节;
    
我所用的序列一词更为宽泛, 比较接近数学上的集合的含义;
一个序列是一组通常彼此伴随的模式, 不一定总是有严格的顺序;
重要的是一个序列中的模式在时间上是先后相继的, 即使不一定按固定的顺序;
(不如观察脸时, 我可以按照任意的五官次序来看, 其结果并不影响我最终看到的脸)

产生真实世界中物体的恒定表征的最基本要素就是要记住序列.

大脑处理具体或抽象的事物的方式是一样的,
这些事物不过是以可以预测的方式在时间上同时出现的模式序列;
一定的输入模式反复出现的事实使得脑皮层区域知道这样的体验是由世界上的实物所引起;

现实的基本要义就是可预测性;

在体系中的每一个区域里将可预测的序列变成'已命名的对象',
这样, 在体系中层级越高, 稳定性就越强, 恒定表征就这样产生了.

将信息分类和序列化是产生恒定表征所必需的两个步骤;
    当输入有歧义时, 形成序列的这个过程就能派上用场了;
在大脑皮层的各区域中, "自下而上"的分类, "自上而下"的序列化总是相互作用, 总在变化;
这就是学习的本质;
脑皮层的所有区域都有"可塑性", 它们都可以因经验而改变, 形成新的分类和新的序列;

这些预测和分类如何与更高层级的区域进行交互的?
本层{序列} >>> 上一层[名字]
上一层{名字的集合} -> 又形成新的序列模式

大脑皮层的层级结构保证了对事物的记忆分布于皮层的层级结构中, 而并非集中一点;
所以, 典型的皮层区域所学得的就是恒定表征序列,
人脑中找不到杯子或其他物体的图像.
与照相机的记忆不同, 你的大脑记住的是世界的本质, 而非它看上去的那个样子;
你用以体验世界万物的序列反映的就是世界的恒定结构;
你体验世界各部分的顺序是由世界结构所决定的;

细胞垂直柱, 垂直贯穿各层;
协同工作的细胞所组成的垂直单位;

我们通过类比过去而预测未来;

诗人的天赋在于, 将看似毫不相干的词语或思想联系起来, 并用这种方式照亮世界;
他们创造出让人意想不到的类比, 能使人们借此认识到更高层次的结构;

似有所感, 似曾相识
新的场合在激活你大脑中的恒定表征;


某种模式你接触的越多, 在脑皮层的低层级上这些模式的记忆就被改造的越多;
它会使你在脑皮层的高层级中理解更为抽象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这就是所谓"专业"的实质.

专家能识别模式之上的模式;

...这种心智独立于身体的感觉十分普遍, 它是新大脑皮层工作的结果.
脑皮层在其分级结构记忆中建立了一个关于世界的模型, 思维就是这个模型自行运转产生的结果:
记忆引起预测, 预测又成为感觉输入, 引起新的记忆, 如此反复.
我们大多数冥思苦想并不是由现实世界驱动的, 甚至不与现实世界直接相连, 它们不过是我们头脑中世界模型的产物.
我们闭上眼睛寻求安静, 是为了使我们的思考不被感觉输入打断.
诚然, 我们头脑中已建立的模型最初是通过接触现实世界, 经由我们的感觉产生的,
但当我们对世界进行规划和思考时, 我们是通过脑皮层中的世界模型而不是世界本身来完成的.

...大脑处在一个安静的暗盒里, 它只通过感觉神经纤维上的模式来了解世界.
我们把大脑看作是一个模式处理装置,
从这个角度看, 它对我们身体的了解与对世界其他部分的了解没什么两样, 因为身体与世界间没有特别的界限.

人是现实存在的, 但你对世界的了解以及你对它的反应却是以你头脑内部模型的预测为基础的.

但新大脑皮层却不能建立关于自己的模型, 因为大脑里没有感觉.

你的思想, 位于大脑之中, 从物理性质上讲, 它与身体和世界是隔离开来的.
心智独立于身体, 但它并没有独立于大脑.

关于想象力
...当你在进行想象时, 你所做的仅仅是让预测调转回来, 成为新的输入.

预测就是在实际发生了什么和我们期待什么之间进行比较;
信息向上流动, 我们的期待向下流动;

...你所感知的大部分并不是来自你的感官, 而是由你内在的记忆模式所产生的.


学习的两个基本要素就是形成对模式的分类和建立序列;
形成序列的基本过程就是将属于同一事物的模式归为一个组;
有一种方法就是将时间上连续发生的模式归为一组; ...而在另外一些场合, 你却需要借助外部指令来决定那些模式是一个整体;
不管是哪种方式, 你的大脑都在慢慢建立起归为一组的模式序列;
当一个皮层区域建立序列时, 下一个区域的输入就在改变:
输入从主要表征单个的模式变成了表征一组一组的模式,
一个区域的输入就从音符变成了曲调, 从字母变成了单词, 从鼻子变成了面孔;
到达一个区域的自下而上的输入变得更加"面向对象",
而皮层的较高区域现在可以学习这些更高级对象的序列了;

...在你生命的前几年里, 你对世界的记忆首先形成在皮层的较高区域,
但随着你的进一步学习, 这些记忆会在皮层体系的越来越低的区域中重新形成;
这并不是说大脑将它们向下转移, 而是指它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重新学习.
...随着简单的表征往下移, 位于皮层底部的区域就能学习更复杂, 更细微的模式了;

 

转载于:https://my.oschina.net/laozh/blog/820119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