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网络类

 
RFC1700 传统上将单播地址范围划分为特定的规模,称为 A 类、B 类和 C 类地址。此外,它还规定了 D 类(组播)和 E 类(实验)地址,具体如前文所述。
 

如图所示,A 类、B 类和 C 类单播地址规定了规模明确的网络以及这些网络使用的具体地址块。一个 A 类、B 类或 C 类地址块会整体分配给一家公司或组织。地址空间的这种使用方式称为有类编址. 
 
A 类地址块
 
A 类地址块提供 1600 万以上的主机地址,用于支持规模非常大的网络。A 类 IPv4 地址使用固定的 /8 前缀,以第一个二进制八位数来表示网络地址。剩下的三个二进制八位数用于主机地址。
 
为了给其它地址类保留地址空间,所有 A 类地址高位二进制八位数的最高位必须为零。这意味着包括保留的地址块在内,A 类网络只可能有 128 个,即从 0.0.0.0 /8 到 127.0.0.0 /8。即便 A 类地址保留了一半地址空间,但由于它们只有 128 个网络,因此只能分配给约 120 家公司或组织。
 
B 类地址块
 
B 类地址空间用于支持具有 65,000 台以上主机的中大型网络。B 类 IP 地址使用高位的两个二进制八位数来表示网络地址。另外两个二进制八位数用于指定主机地址。与 A 类地址一样,B 类地址也需要为其余的地址类保留地址空间。
 
对于 B 类地址,高位二进制八位数的最高两位是 10。这将 B 类地址块限定于 128.0.0.0 /16 到 191.255.0.0 /16。由于 B 类地址将全部 IPv4 地址的 25% 平均划分到大约 16,000 个网络中,因此其地址分配效率略高于 A 类。
 
C 类地址块
 
C 类地址空间是最常用的传统地址类。此地址空间旨在为最多拥有 254 台主机的小型网络提供地址。
 
C 类地址块使用 /24 前缀。这表示 C 类网络只使用最后一个二进制八位数作为主机地址,而高位的三个二进制八位数则用于表示网络地址。
 
C 类地址块高位二进制八位数的最高三位使用固定值 110,为 D 类(组播)和 E 类(实验)网络保留地址空间。这将 C 类地址块限定于 192.0.0.0 /16 到 223.255.255.0 /16。尽管它只占全部 IPv4 地址的 12.5%,但却可以为 200 万个网络提供地址。
有类系统的限制
 
有些组织的要求与这三类地址中任何一类都不太相符。地址空间的有类分配通常会浪费许多地址,从而耗尽可用的 IPv4 地址。例如,当一家公司的网络有 260 台主机时,就需要分配给其具有 65,000 个以上地址的 B 类地址。
 
虽然这种有类系统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已差不多作废了,但目前仍可在网络中看到其残留的印迹。例如,为计算机分配 IPv4 地址时,操作系统会通过检查分配的地址来确定此地址是 A 类、B 类还是 C 类地址。然后,操作系统采用该类使用的前缀来分配相应的子网掩码。
 
另一例则是某些路由协议对掩码的判断。有些路由协议在接收通告的路由时会根据该地址的类来判断前缀长度。
 
无类编址
 
我们目前使用的系统称为无类编址。使用无类系统时,不考虑单播地址的类而按照公司或组织的主机数量分配相应的地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