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志,
 
大家是否可以帮助这位同志分析分析一下这个问题的关键在哪里?如何解决?
我在后面也有一点评注。请留意。
 
老杨
 
-------
培训心得一:

过程改进的疑惑

 

 转眼来公司已经一年,很惭愧,作为专职EPG,感觉还没有真正理解过程改进。时常在想的问题:怎么才能把过程改进工作做好、做的有效?参加了杨老师的培训,感受到杨老师的态度、理念和经验,对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无疑是很有帮助的。但是培训结束,回到具体的工作环境中,还是有不少疑惑。


首先提到的应该是“过级”。通常半年或一年的时间内,就下达一个过级的任务,EPG带着一帮人努力的去搜集各种证据,也算是“目标驱动”,但是辛辛苦苦预备的证据到了咨询或是差距分析的时候,效果怎样呢?参加过几次3、4级的差距分析,且不说专家和咨询室提出的质疑和意见,一个证据连自己都不清楚甚至不知道有没有用于项目中,这样过级的意义在哪里?即便我们已经拿到了3级的证书,各个层级还是有很多对过程的怨言。难道不应该过级?级终究还是要过的。那就是改进目标出问题了。很多人知道,过程改进需要和组织的业务目标联系起来,这样做下去之后,大家都可以期待并看到过程改进的效果。关于这点,在听杨老师讲了“目标驱动的度量”受到启发,同时也有了疑惑,大家会抛弃原有的习惯去接受这些好方法吗?

再谈谈过程改进氛围。基本上大家的看法是:过程改进是EPG的事情。诚然,EPG需要为过程改进的事负责,但是大家的参与和配合是必不可少的。看看现状,连一个简单的CMMI模型培训都找了各种理由拒绝参加,还谈什么参与和配合呢?引伸出一个问题,项目参与过程改进的积极性不高,可能项目并没有感受到CMMI带来的好处。但是,至少应该先主动了解CMMI,接受一些理念,吸收好的实践,应用到项目中并优化改进现有过程,而不是等着一个好的有效的过程从天而降,毕竟这不是EPG或某一个人直接就可以给予的。大家都在说,实施CMMI好几年了,没看到什么进步,不成功。没有好的过程改进氛围,怎么成功。在组织中普及过程改进的理念是亟待解决的,建立起成熟的过程是需要的,至少不应该让过程只是由几个人支撑着。疑惑是该建立怎样的环境来保持成熟的过程。

最后说下过程意识。对思维和态度的关注是欠缺的。已经习惯了任务驱动,对杨老师说的全局思维、目标驱动,感觉有些遥远,可能正是没有提高的原因。希望自己能变得目标驱动,执行任务中多思考分析,采取更恰当的方式达成目标,再不济也要提升自己的能力。态度方面,承诺、负责都是专业态度的因素,但恰恰是现在缺少的,大概这就是没有执行力、效率低的原因,工作中遇到太多不兑现承诺的事情,起码的准时开会都没有做好。疑惑是:态度和文化应该没有关系,因为态度是个人的,但是为什么不专业的态度在一个组织中比较普遍?

自己的疑惑要靠自己慢慢解惑。希望自己努力把过程改进工作做的有效。

 
杨注:“希望”可以是一个驱动力量,也可以是一个借口。我们心中有很多“希望”,比如希望大家能够排队上车,希望团队绩效高超,自己能力强大,也有人希望教育乡下的穷孩子,等等。

有些希望,我们是不愿意为它作任何努力,任何牺牲的。比如,车子以来,就往前冲、往前推。不拼命往前挤就迟到被罚款!本来是希望大家保持秩序的,但不能牺牲眼前!这是一种希望。
 
有些人真的很希望教育乡村里的穷孩子,但不愿意在穷地方生活。要么请乡村的孩子都到城市里,我肯定当义务老师。有些就默默地跑到遥远的乡下,一呆就是二十多年,被网上的人称为最美丽的老师!
 
只有愿意为它努力,愿意为它牺牲的“希望”才有可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