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德巴赫猜想c语言循环嵌套,01-哥德巴赫猜想(Goldbach's Conjecture)--(C语言)

dc6adabd4045?utm_campaign=maleskine&utm_content=note&utm_medium=seo_notes&utm_source=recommendation

goldbach-partitions-of-the-even.png

前言

哥德巴赫猜想是(Goldbach's Conjecture)是数论中存在最久的未解问题之一,是一个伟大的世界性的数学猜想,其基本思想可以陈述为:

任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能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

如:

4 = 2 + 2

6 = 3 + 3

96= 23 + 73

本文将采用两种不同的算法来求出给定范围 n 内的哥德巴赫数字,并对比其时间复杂度,得出更优算法。

分析

根据哥德巴赫猜想,我们可以得出如下信息:

哥德巴赫数字是一个大于2的偶数。

哥德巴赫数字等于两个素数相加。

思路A

思路A与之前见过的很多想法一样,简单粗暴,采用嵌套 for 循环。思路如下:

for 循环依次遍历 [4, n] 范围内的偶数。

然后,针对每个数字(c)再次进行 for 循环找出两个数字(a,b)之和等于该数字的数字。(即 c = a + b)

判断 a,b 是否都为素数。

输出结果。

Show the (garbage) code!

实现A

我们把思路A实现的程序分成两个功能模块:

判断是否为素数模块 int isPrime(int i),返回 1 即为素数。

int isPrime(int i) {

int j;

if (i <= 1) return 0;

if (i == 2) return 1;

for (j = 2; j < i; j ++) {

number ++;

if (i % j == 0) {

return 0;

}else if(i != j + 1) {

continue;

}else {

return 1;

}

}

}

主程序模块:针对 [4, n] 之间的正偶数进行数值拆分,然后再用isPrime函数进行筛选,如果k,j都为素数,即满足哥德巴赫猜想,输出该数字。

do {

printf("please enter a number:");

int number = 0;

scanf("%d", &number);

int i, j, k;

for (int i = 4; i <= number; i += 2) {

for (k = 2; k<= i/2; k ++) {

j = i - k;

if (isPrime(k)) {

if (isPrime(j)) {

printf("%d=%d+%d\n",i, k, j);

}

}

}

}

}while (1);

思路B

递归算法,也是我业余时间自己写的一个,递归路径类似鱼骨头,基本思路如下:

针对输入的 n 进行拆分(c = a + b 的形式)并递归。

如果拆分的数字 a,b 为偶数,则可能为符合哥德巴赫猜想,回到1。

如果 c 为偶数,且 a,b 为素数,即满足哥德巴赫猜想,输出该数字。

这里笔者画了一张抽象的鱼骨头图,帮助读者理解:

dc6adabd4045?utm_campaign=maleskine&utm_content=note&utm_medium=seo_notes&utm_source=recommendation

goldbach-conjecture-fish.png

实现B

思路B实现的程序主要分成三个功能模块,为了区分思路A,判断素数的模块也采用递归的形式:

判断是否为素数 int isPrime(int i),返回 1 即为素数。

// 判断偶数

int isEven(int original) {

return (original % 2 == 0);

}

int isPrimeInner(int original, int current) {

if (current<=0 || original<=0 || original == 1) return 0;

if (original % 2 == 0) {

if (original == 2) return 1;

return 0;

}

if (current > (original / 2) + 1) return 1;

if (original % current == 0 && current != 1) return 0;

return isPrimeInner(original, current + 2);

}

// 判断是否为偶数

int isPrime(int original) {

return isPrimeInner(original, 1);

}

递归模块

参数 current: 代表分裂初始值,参数 flag: 代表是否深入遍历,此处用于控制重复遍历的情况,如:original=10 时,second=8 时,两次会都会重复遍历 6/4/2,因此加入flag进行限制,只进行一次深入遍历!!

void splitSumInner(int c, int current, int flag) {

// 哥德巴赫为大于2的偶数

if (c <= 2) return;

// 如果 current 大于 c 的一半,即代表遍历完毕

if (current >= (c / 2) + 1) return;

// 第一次分裂 c 数值

int a = current;

int b = c - current;

// 递归遍历并分裂 c 数值

splitSumInner(c, ++ current, flag);

// 判断能否深入遍历

if (flag && a > 2 && isEven(a)) {

// 深入遍历 分裂第一个子偶数

splitSum(a, 0);

}

if (flag && b > 2 && isEven(b)) {

// 深入遍历 分裂第二个子偶数

splitSum(b, 0);

}

// 如果 c 为偶数,且 a,b 为素数,即满足哥德巴赫猜想,输出该数字。

if (isEven(c) && isPrime(a) && isPrime(b)) {

printf("\n%d=%d+%d\n",c, a, b);

}

}

// original: 待分裂的原始数值(ps:会自动分裂 小于 original 下的所有数值)

// flag: 1 代表分裂小于 original 下的所有数值;0 代表分裂当前 original 数值

void splitSum(int original, int flag) {

splitSumInner(original, 1, flag);

}

主程序模块

void goldbachConjecture(int n) {

splitSum(n, 1);

}

int main() {

do {

printf("please enter a number:");

int number = 0;

scanf("%d", &number);

goldbachConjecture(number);

} while (1);

return 0;

}

时间复杂度对比

时间复杂度说白了就是算法中基本操作的执行次数,更通俗的说法,就是最深层循环内的语句。基本操作的重复执行次数是和算法的执行时间成正比的。下面我们来粗略计算一下上述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A 算法分析

在程序 A 中,与下面的代码相同,采用嵌套三层 for 循环的方式进行遍历:

```

for (int i = 1; i <= n; i ++) { // 第一层循环

for (int j = 1; j <= i; j ++) { // 第二层循环

for (int k = 1; k <= j; k ++) { // 第三层循环

count ++;

printf("%d*%d*%d\n", i, j, k);

}

}

}

```

下面我们来剖析一下基本操作:

第一层 for 循环执行 n 次。

第二层 for 循环以 i 为规模分别执行 1,2,3,4......n-1,n 次,集一个公差为 1 的等差数列,总次数为 (n+1)*n/2。

第三层 for 循环采用排列组合来计算,举个例子,当 n = 3 时,有 10 次基本操作,我们把执行路径格式定义成 ijk,如下:

111

211 221 222

311 321 322 331 332 333

dc6adabd4045?utm_campaign=maleskine&utm_content=note&utm_medium=seo_notes&utm_source=recommendation

algorithm-analyze-a.png

B 算法分析

dc6adabd4045?utm_campaign=maleskine&utm_content=note&utm_medium=seo_notes&utm_source=recommendation

algorithm-analyze-b.png

结论

以上时间复杂度只是笔者通过简单粗略的分析得出,仅供参考。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发现算法A与算法B时间复杂度是一样的,感兴趣的童鞋可以自己计算上述两种算法的时间复杂度。笔者通过测试发现,相同的问题规模,随着 n 的增大,算法B的时间复杂度要远小于算法A。如:n = 100 时,算法B遍历次数是 6380 次左右,算法A遍历次数高达 15569 次(论算法糟糕的可怕性...)。源码地址

  • 1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