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shmap的头插法和尾插法_关于Java你不知道的之Java8新特性:HashMap优化

前言

本文开始重温Java8新特性之HashMap优化,后续还会重温其他主要新特性,敬请期待,点点关注不迷路哦!!

其他主要新特性

  • Lambda表达式和函数式接口
  • 方法引用与构造器引用
  • Stream API
  • 接口中默认方法与静态方法
  • 新时间日期API
  • 最大化减少空指针异常(Optional)
  • 。。。。

HashMap优化

HashMap1.7

在JDK1.7 到 JDK1.8的时候,对HashMap做了优化

首先JDK1.7的HashMap当出现Hash碰撞的时候,最后插入的元素会放在前面,这个称为 “头插法”

JDK7用头插是考虑到了一个所谓的热点数据的点(新插入的数据可能会更早用到),但这其实是个伪命题,因为JDK7中rehash的时候,旧链表迁移新链表的时候,如果在新表的数组索引位置相同,则链表元素会倒置(就是因为头插) 所以最后的结果 还是打乱了插入的顺序 所以总的来看支撑JDK7使用头插的这点原因也不足以支撑下去了 所以就干脆换成尾插 一举多得

7211dbf6f105cd1b2d2950f0f3cccf83.png

HashMap1.7存在死链问题

参考:hashmap扩容时死循环问题

在JDK1.8以后,由头插法改成了尾插法,因为头插法还存在一个死链的问题

在说死链问题时,我们先从Hashmap存储数据说起,下面这个是HashMap的put方法

public V put(K key, V value){    ......    //计算Hash值    int hash = hash(key.hashCode());    int i = indexFor(hash, table.length);    //各种校验吧    for (Entry e = table[i]; e != null; e = e.next) {        Object k;        if (e.hash == hash && ((k = e.key) == key || key.equals(k))) {            V oldValue = e.value;            e.value = value;            e.recordAccess(this);            return oldValue;        }    }    modCount++;    //该key不存在,需要增加一个结点    addEntry(hash, key, value, i);    return null;}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这里添加一个节点需要检查是否超出容量,出现一个负载因子

void addEntry(int hash, K key, V value, int bucketIndex){    Entry e = table[bucketIndex];    table[bucketIndex] = new Entry(hash, key, value, e);    //查看当前的size是否超过了我们设定的阈值threshold,如果超过,需要resize    if (size++ >= threshold)        resize(2 * table.length);//扩容都是2倍2倍的来的,}12345678

HashMap有 负载因子:0.75,以及 初始容量:16,扩容阈值:16*0.75 = 12,当HashMap达到扩容的条件时候,会把HashMap中的每个元素,重新进行运算Hash值,打入到扩容后的数组中。

既然新建了一个更大尺寸的hash表,然后把数据从老的Hash表中迁移到新的Hash表中。

void resize(int newCapacity){    Entry[] oldTable = table;    int oldCapacity = oldTable.length;    ......    //创建一个新的Hash Table    Entry[] newTable = new Entry[newCapacity];        //将Old Hash Table上的数据迁移到New Hash Table上    transfer(newTable);    table = newTable;    threshold = (int)(newCapacity * loadFactor);}

重点在这个transfer()方法

void transfer(Entry[] newTable){    Entry[] src = table;    int newCapacity = newTable.length;    //下面这段代码的意思是:    //  从OldTable里摘一个元素出来,然后放到NewTable中    for (int j = 0; j < src.length; j++) {        Entry e = src[j];        if (e != null) {            src[j] = null;            do {                Entry next = e.next;                int i = indexFor(e.hash, newCapacity);                e.next = newTable[i];                newTable[i] = e;                e = next;            } while (e != null);        }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do循环里面的是最能说明问题的,当只有一个线程的时候:

af176a50bb66e720751fc1cce4f449c4.png

最上面的是old hash 表,其中的Hash表的size=2, 所以key = 3, 7, 5,在mod 2以后都冲突在table[1]这里了。接下来的三个步骤是Hash表 扩容变成4,然后再把所有的元素放入新表

do {    Entry next = e.next; // 

而我们的线程二执行完成了。于是我们有下面的这个样子

d7f08d0f01097f6159f32529e1ef73da.png
e2f8175494a928d2a54fc318a65cd678.png

注意,因为Thread1的 e 指向了key(3),而next指向了key(7),其在线程二rehash后,指向了线程二重组后的链表。我们可以看到链表的顺序被反转后。

这里的意思是线程1这会还没有完全开始扩容,但e和next已经指向了,线程2是正常的扩容的,那这会在3这个位置上,就是7->3这个顺序。

然后线程一被调度回来执行:

先是执行 newTalbe[i] = e;然后是e = next,导致了e指向了key(7),而下一次循环的next = e.next导致了next指向了key(3)

注意看图里面的线,线程1指向线程2里面的key3.

0f5ce78b29b793cab8db66003c3d2932.png

线程一接着工作。把key(7)摘下来,放到newTable[i]的第一个,然后把e和next往下移。

e5c5c8f051a19dae7a553a49b0ab04b0.png

这时候,原来的线程2里面的key7的e和key3的next没了,e=key3,next=null。

当继续执行,需要将key3加回到key7的前面。
e.next = newTable[i] 导致 key(3).next 指向了 key(7)

注意:此时的key(7).next 已经指向了key(3), 环形链表就这样出现了。

c03333cc163a494234aaf479bdd9a949.png

线程2生成的e和next的关系影响到了线程1里面的情况。从而打乱了正常的e和next的链。于是,当我们的线程一调用到,HashTable.get(11)时,即又到了3这个位置,需要插入新的,那这会就e 和next就乱了

HashMap每次扩容为什么是2倍

参考:HashMap初始容量为什么是2的n次幂

首先看看HashMap中添加元素是怎么存放的

0597e1d9352c6a1cf40c0fb0fa66137d.png
697524fc98fc7caf82d99a4649aded95.png

第一个截图是向HashMap中添加元素putVal()方法的部分源码,可以看出,向集合中添加元素时,会使用(n - 1) & hash的计算方法来得出该元素在集合中的位置;而第二个截图是HashMap扩容时调用resize()方法中的部分源码,可以看出会新建一个tab,然后遍历旧的tab,将旧的元素进过e.hash & (newCap - 1)的计算添加进新的tab中,也就是(n - 1) & hash的计算方法,其中n是集合的容量,hash是添加的元素进过hash函数计算出来的hash值

HashMap的容量为什么是2的n次幂,和这个(n - 1) & hash的计算方法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符号&是按位与的计算,这是位运算,计算机能直接运算,特别高效,按位与&的计算方法是,只有当对应位置的数据都为1时,运算结果也为1,当HashMap的容量是2的n次幂时,(n-1)的2进制也就是1111111***111这样形式的,这样与添加元素的hash值进行位运算时,能够充分的散列,使得添加的元素均匀分布在HashMap的每个位置上,减少hash碰撞,下面举例进行说明。

当HashMap的容量是16时,它的二进制是10000,(n-1)的二进制是01111,与hash值的计算结果如下:

f9f60e00e9b20333ad77185937cd4e7a.png

上面四种情况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hash值,和(n-1)进行位运算后,能够得出不同的值,使得添加的元素能够均匀分布在集合中不同的位置上,避免hash碰撞,下面就来看一下HashMap的容量不是2的n次幂的情况,当容量为10时,二进制为01010,(n-1)的二进制是01001,向里面添加同样的元素,结果为:

319e51f12cb4944752b98069d8898666.png

可以看出,有三个不同的元素进过&运算得出了同样的结果,严重的hash碰撞了。

终上所述,HashMap计算添加元素的位置时,使用的位运算,这是特别高效的运算;另外,HashMap的初始容量是2的n次幂,扩容也是2倍的形式进行扩容,是因为容量是2的n次幂,可以使得添加的元素均匀分布在HashMap中的数组上,减少hash碰撞,避免形成链表的结构,使得查询效率降低

JDK1.8结构变化

由JDK1.7的,数组 + 链表

JDK1.8变为:数组 + 链表 + 红黑树

具体触发条件为:某个链表连接的个数大于8,并且总的容量大于64的时候,那么会把原来的链表转换成红黑树

这么做的好处是什么:除了添加元素外,查询和删除效率比链表快

红黑树查询、增加和删除的时间复杂度:O(log2n)

链表的查询和删除的时间复杂度: O(n),插入为:O(1)

ConcurrentHashMap变化

为何JDK8要放弃分段锁?

由原来的分段锁,变成了CAS,也就是通过无锁化设计替代了阻塞同步的加锁操作,性能得到了提高。

通过分段锁的方式提高了并发度。分段是一开始就确定的了,后期不能再进行扩容的,其中的段Segment继承了重入锁ReentrantLock,有了锁的功能,同时含有类似HashMap中的数组加链表结构(这里没有使用红黑树),虽然Segment的个数是不能扩容的,但是单个Segment里面的数组是可以扩容的。

JDK1.8的ConcurrentHashMap摒弃了1.7的segment设计,而是JDK1.8版本的HashMap的基础上实现了线程安全的版本,即也是采用数组+链表+红黑树的形式,虽然ConcurrentHashMap的读不需要锁,但是需要保证能读到最新数据,所以必须加volatile。即数组的引用需要加volatile,同时一个Node节点中的val和next属性也必须要加volatile。

至于为什么抛弃Segment的设计,是因为分段锁的这个段不太好评定,如果我们的Segment设置的过大,那么隔离级别也就过高,那么就有很多空间被浪费了,也就是会让某些段里面没有元素,如果太小容易造成冲突

内存结构优化

取消永久区,把方法区 放在 元空间中

方法区主要用于存储一些类模板

1ac935e682db49375d84bc65f944b6ed.png

OOM错误发生概率降低

同时相关JVM调优命令变为:

MetaspaceSize

MaxMetaspaceSize
gment设置的过大,那么隔离级别也就过高,那么就有很多空间被浪费了,也就是会让某些段里面没有元素,如果太小容易造成冲突

转载于:https://blog.csdn.net/LookForDream_/article/details/109113274

作者:轻狂书生FS

  • 7
    点赞
  • 1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