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介
帧中继是典型的非广播多路访问网络NBMA(NonBroadcast Muliple Access),其拓扑结构通常有两种:Full Mesh(全互联)和Hub-and-Spoke(中心-分支)。由于Hub-and-Spoke结构具有节约费用、简化配置等优点,在实际网络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熟悉OSPF在Hub-and-Spoke结构上的应用,以及网络类型为NBMA模式、广播模式、点到点模式和点到多点模式的配置。
2.         NBMA模式
1)         拓扑图

2)         设置
Ø 添加模块

Ø 设置帧中继交换机

Ø 环回口设置
l R1

ip ospf network point-to-point:将OSPF的网络类型设置为点到点,由于帧中继接口缺省网络类型是non-broadcast,loopback接口默认识别成32位掩码,写入后会将其改成24位掩码,注意这里是在环回口上设置
l R2

l R3

Ø 设置S口
l R1

encapsulation frame-relay:将指定接口链路层协议封装为帧中继
frame-relay map ip **.**.**.** ** broadcast:为帧中继静态映射,注意是对端的IP与本地的DLCI,后面的broadcast表示支持组播/广播,frame-relay map ip 10.1.123.1 103主要用于可以PING通自己
no frame-realy inverse-arp:关闭帧中继动态ARP解析,由于是NBMA模式,广播是行不通,所以将其关闭
l R2

ip ospf priority 0配置spoke端OSPF接口优先级为0,NBMA属于多路访问网络,所以要进行DR选举。由于HELLO包只能传1跳,所以在Hub-and-Spoke结构中,必须控制处于Hub端的路由器为DR,最保险的办法就是将Spoke端接口优先级配置为0,使之不参与DR选举,Hub端的路由器自然就成为DR,否则,可能会导致路由学习不正常。
l R3

Ø 开启OSPF
l R1

Neighbor **.**.**.**为手工设置OSPF邻居,在帧中继网络上,OSPF接口缺省的网络类型为NON_BROADCAST。在这种模式下,OSPF不会再帧中继接口上发送HELLO包,因此无法建立最基本的邻接关系。可以手工实用neighbor命令来制定邻居,这时HELLO包以单播形式传送。
l R2

l R3

Ø 测试
l R1

l R2

l R3

3)         分析
Ø R1

第五行:接口网络类型为NBMA模式
第六行:自己是DR,接口优先级为1
第七行:DR的ID和接口地址
第八行:没有BDR
第九行:NBMA模式下,Hello周期为30秒
倒数二、三行:与路由器R2和R3形成邻接关系
Ø R3

从以上输出表明,到达网络3.3.3.0/24的路由条目的下一条地址为10.1.123.3,而不是10.1.123.1,所以,在R2的S0/0的接口上必须有10.1.123.3的映射frame-relay map ip 10.1.123.3 201 broadcast
Ø R1

以上输出表明R1的两个邻居的接口优先级为0,同时本网络的BDR为0.0.0.0,这是可以的,可以理解为无BDR。
3.         广播模式
1)         拓扑图
拓扑图与NBMA网络的拓扑图是一样的,要注意的是在Hub-and-Spoke结构中,广播模式也要控制DR选举,确保处于Hub端的路由器为DR,实施方法和上一个实验一样,广播模式下,邻居关系自动通过Hello包建立和维持
2)         修改设置
Ø R1

ip ospf network broadcast:设置为广播模式
no neighbor **.**.**.**:取消手动指定邻居
Ø R2

Ø R3

3)         分析
Ø R1

第五行:网络类型为BROADCAST
第九行:广播模式下,Hello周期为10秒
Ø R3

4.         点到点模式
1)         拓扑图

与前面拓扑图不同于在R1上采用了子接口s0/0.1与s0/0.2,R2与R3上也采用了子接口s0/0.1
2)         修改设置
Ø R1

第4-8行:进入s0/0接口删除以前的配置,注意在删除encapsulation frame-relay时,要记得再次开启,因为在子接口通信时,同样需要封装成帧中继
int s0/0.1 point-to-point配置s0/0.1子接口,模式为点到点
frame-relay interface-dlci 103:同样是写本地的DLCI号
Ø R2

Ø R3

3)         分析
Ø R1

第五行:网络类型为POINT_TO_POINT
第九行:POINT_TO_POINT模式下,Hello周期为10秒
Ø R1

以上输出表明路由器R1通过两个子接口分别于路由器R3和R4建立邻居关系,点到点模式的DR和BDR是0.0.0.0,每个子接口需要配置成点到点(point-to-point)
5.         点到多点模式
1)         拓扑图

清除子接口,单纯用no子接口,是清除不掉的,可以先no子接口,default物理接口,保存配置,重新启动,子接口就清除了,这里由于是用模拟器做的实验就不保存设置,直接重启即可。
2)         设置
Ø R1

int s0/0.1 multipoint:将子接口s0/0.1设置成点到多点模式
ip ospf network point-to-multipoint:指定OSPF的网络类型为点到多点类型
Ø R2

Ø R3

3)         分析
Ø R1

第五行:网络类型为POINT_TO_MULTIPOINT
第九行:POINT_TO_MULTIPOINT模式下,Hello周期为30秒
Ø 查看路由表

 

以上输出表明在点到多点模式下,在路由表中会产生该网段其他各个接口的主机路由,因此在做帧中继映射的时候,只做分支到中心点的就可以了,点到多点广播模式可以被看成多个点到点接口集合,然而和点到点不同的是帧中继接口是在同一子网上,在点到多点模式中,不需要选举DR/BDR,Hello包每30秒发送一次,无需手工配置邻居
6.         比较

 
NBMA模式
广播模式
点到点模式
点到多点模式
DR/ BDR
选举
选举
不选举
不选举
Hello时间
30秒
10秒
10秒
30秒
邻居
手动指定
自动指定
自动指定
自动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