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节之后,软件(互联网)行业就是一个离职高峰期,本来打算在2月下旬写这篇文章,由于最近工作实在太忙,直到这两天F办理离职手续,才让我痛下决心赶紧写。亦或是这个司空见惯的问题让我有太多想说的,反而竟然不知道从何说起。不管怎么样,一定要写,一吐才快。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用这句话来形容软件行业的人事是挺恰当的。每当春暖花开的时候,就是与一起朝夕相处的同事伤离别的高潮。我们不必去说(埋怨?)整个大环境怎么样,也没有必要去评判个人。我只是就事论事,谈谈自己对职业规划和在职场中发展的想法。

 

我相信,技术(或者说靠自己的拼搏与知识积累)一定可以赚钱,并且可以过上比较体面的生活。我的关键词是:心态、思考、积累、忍耐力、专家和行业

 

做技术需要一个很长(很多年)的积累期,尤其是最近几年我感受特深,决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我们面对高房价,与身边同学、老乡(尤其是春节回家)时的比较,高劳动强度等,心里很难平衡。几年以前,遇到这种情形我也会容易摇摆,说白了,就是心态不好。简单点讲,就是“太急了”。当走过这些年后,才发现以前是自己错了,那时我认知世界的坐标系出现了一点偏差。

思考,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态度。例如我玩植物大战僵尸,受到了如下启发:

1、***兼备,防守好了然后才会有进攻是最好的防守;(打好基础,先生存后发展)

2、每一种场景都要有不同的作战方案,不能僵化于某一种单一的形式;

3、有钱好办事,没有太阳花那啥都制造不了,生活也是一样;

4、关键的时候还是需要猛火力,四发枪+火焰比一群单发枪厉害多了;

5、要留有余地,此为考虑到风险,即有时候认为没有问题所以没有选择某些武器,结果被破坏后就没招了;同时在自己的最后方一定要有空地去摆放武器去对付偷偷摸摸的来袭者。

然后我发现它同现实中工作与生活的场景何其相似!这些法子在生活中完全具备借鉴性。同样的,再推广,是否遇到每个事情都会去横向展开,去反思?这样经年累月,应该是会有大进步的。

 

技术人在职场中,最需要问自己的是:我要什么(即我最想得到什么)?常见、且直白的回答就是,钱。那么,钱从哪里来(即如何才能得到高薪)?我的答案是,成为专家!也就是通过经年累月的积累,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专家也是分类的,技术型、管理型、业务型。因为此方面的内容涉及面太广太大,只提一下。想强调一点是,朝哪方面发展,因人而异,即你适合做什么。

技术专家——亲手做,反复做,遇到阻碍点要继续try,不要停;对基本原理有一针见血的理解并能很容易讲清楚,例如SOAP协议是什么,即RPC+HTTP+XML:采用HTTP作为底层通讯协议;RPC作为一致性的调用途径,XML作为数据传送的格式,允许服务提供者和服务客户经过防火墙在INTERNET进行通讯交互。

管理专家——具备大局观和良好的情商,纯熟的运用最基本的几个方法:比如STAR法则;PDCA5W1Hto-do-list等等。

业务专家——行业知识很值钱,如果你比用户更懂他们的业务,那也是一项核心竞争力。忌讳的是今天在做门户网站,明年改做金融软件,再过两年又去做物流软件或ERP。啥都会,但啥都不精。(只是有时候也没有办法,生存摆在第一位,吃饭比发展更重要)

 

人要离开原公司,无非就是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待遇低,二是干的不开心。这是一句被人讲过太多次的话。有些小事,是可以忍一忍的。凡事意气用事,绝不会有什么出息。关于这一条,我不解释。不屑于去解释是因为我以前吃过太大关于这方面的亏。

 

这是一个快速发展的产业,当大多数人还没有完全搞清楚互联网是怎么回事的时候,移动互联网来了。手机以后肯定是一大应用,它的前景要大于平板,平板大于PC(含笔记本)。但凡有机会,就朝这方面转吧。即使再努力,如果没有符合大“潮流”,将会事倍功半。借势而为即是这个道理!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这些肯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早日进入,哪怕代价是降低收入也在所不惜。就看有没有这个魄力和勇气,我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进入的。

 

另,时刻记得“直击目标”,重点关注你的目标,与目标无关的事情不做、少做。

     最后,是金子总会发光。水到渠成,当瓜熟蒂落时,自然有人主动找你,double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