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T科技资讯网 2月10日 特稿(文/赵效民)提起戴尔公司(DELL),相信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戴尔PC,其次可能会想到戴尔也做服务器、存储以及数据中心,还有云计算,而这些身处后端的领域,目前正是戴尔全力想一展身手的地方。戴尔希望今后的身份,不再具有浓重的“消费类厂商”的属性,并且能在企业级IT领域打开更为广阔的天地,那么这条企业级之路,戴尔又会走得如何呢?
事实上,戴尔做企业级产品并不是最近几年的事情,之所以在最近被业界广泛关注,一是戴尔PC的表现,预示着戴尔的一种明确的转型,另一种则是戴尔官方的声音,上至CEO下至各个国家与地区的宣传(比如中国),都能让人感觉到戴尔从之前的重消费级轻企业级开始向“反方向”调整。
从戴尔的财报中,我们能看到,在过去三个财季中,戴尔的营收额分别是148.7、156.58、154亿美元,总体来说,变化不大,但是运营利润从4.41亿提升到了8.93亿,翻了一倍。在这每季度接近9亿的运营利润中,消费业务仅仅贡献了7000多万美元。因此,戴尔的企业级转型之路在2011年明确的清晰起来。
那么,在未来的日子里戴尔的企业级IT之路又将如何呢?在我看来,这条路前景光明,但并不好走,戴尔的优势与劣势都很明显,它如果想有更多的建树,必须有更大规模的,有的放矢的投入。
戴尔在企业级IT领域中的最大优势不在于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而是它没有历史的包袱,比如UNIX系统,其服务器全面基于x86平台,可以说是一家非常“纯粹”的厂商,因此在整体的系统方案与对外宣传上,都能很好的保持一致,并能统一发力。然而,它的一大劣势也在于其产品线不够丰富,也就无法传承竞争对手自有的历史客户,同时也无法满足一些小众用户的高端需求。
比如,戴尔一直是想从UNIX市场里挖客户出来的,但至今其还没有8插槽的服务器产品,这一点对于全球性的服务器厂商是比较罕见的。当然,戴尔认为8插槽市场太小,不值得进入,可这也是一个公司实力的象征,所以长期做惯直销,闷头赚钱的戴尔,似乎还不太关心“技术口碑”方面的潜在影响力,可这在企业级市场来说,如果要继续扩大领地,是有欠缺的。
其次,在整体的基础设施平台综合解决方案能力方面,戴尔仍然有较大的不足,相对于IBM、惠普与Oracle,高下立见。虽然,戴尔不断通过收购来加强自己的实力,比如存储和网络,但在软件、应用领域还有明显的不足,这在未来讲究融合、整体性方案的云时代,将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
举个例子,在虚拟化集成系统领域里,前有VCE的vBlock,后有IBM的CloudBurst、惠普的VirtalSystem,而Oracle一上来就直接跳过IaaS,推出PaaS级的ExaData与ExaLogic,戴尔在2011年下半年才推出了最高200个虚机的vStart,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
此外,在将硬件与应用进行高层面有机结合的一体化应用系统方面,没有UNIX包袱戴尔也在走在了后面,处于被动的局面。相应的,在应用方面也同样欠缺的惠普,则与微软、SAP等厂商走得更紧密(至少表现上如此),推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综合性解决方案,最大限度弥补了其应用缺失的不足,这一点值得戴尔借鉴。
可能有人认为戴尔就是想在企业级市场做好中低端,而非真正要追求高端,但我认为作为立场向企业级转型的戴尔不能将目标定如此之低。因此,这就引出了另一个挑战——戴尔的技术创新能力。
长期以来,戴尔在PC领域里给人更多的印象是低价、直销而非创新,而在企业级市场,更需要技术的底蕴,在这方面戴尔与前辈对手相比的确逊色一些。但是从PowerEdge C系列开始,我们能看到戴尔正在努力创新,缩小与对手的差距,要知道在服务器大厂中,戴尔是第一个重点宣传这种高密度机架服务器的厂商。如今,以PowerEdge C为代表的“云计算高密度服务器”已经成为了IDC调查统计中的新增类别,这可以看作是对戴尔的一个肯定。
在其他方面,戴尔正在不断的通过收购加强其在存储、网络、软件、服务以及上层管理方面的实力,这里不能不提到戴尔的另一个优点——品牌整合能力。几个被收购的品牌,在短期内就能出现在戴尔的整体产品矩阵中,并且发展得有声有色,比那些品牌杀手(如惠普)要好太多了,所以在未来戴尔也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点加强自己的综合竞争力。
总之,客观的说,戴尔在企业级综合IT厂商中处于“一线半”的位置,相对于IBM、惠普和Oracle一线厂商,差距是不能否认的。而相对于第二集团的厂商,戴尔也不能高枕无忧,最需要戴尔解决的问题是它给用户在企业级市场中的定位印象。像一线的IBM、惠普和Oracle,大家一提都能找到他们独一无二的产品,以及相应的市场定位,或者说辨识度。
比如一提IBM,就会想到Power系统,以及从应用到硬件的全线方案,提到惠普,会想到动能服务器,以及端到端全线的硬件解决方案,提到Oracle(它的年收入只有戴尔的一半)会想到它的数据库与传统Sun的硬件平台,包括著名的SPARC。可戴尔呢,它似乎更像是小一号的惠普,可它的产品比惠普更容易被竞争对手代替,而这种不可替代性是企业在竞争中的关键优势,厂商的创新都在为这一目标服务。
另一方面,在第二集团中,一些垂直领域的TOP级厂商,正在利用自身的明确的口碑扩展领地,比如网络巨头思科的UCS就是很好的说明,而存储巨头EMC也在盘算着让存储融合服务器,并推出自己的一体机方案。这些厂商可以凭借着用户心中鲜明的印象来影响他们的选择,这一点戴尔还不具备。目前在刀片服务器市场,UCS就已经给戴尔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所以对于未来戴尔绝不可掉以轻心。
综合来看,戴尔目前的企业之路走得比较稳妥,让觉得务实、扎实,前面已经说过戴尔就像小一号的惠普,所以如何走出这一“阴影”是它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另一方面,软件层面的竞争未来必不可少,预计戴尔在完善硬件基础平台布局之后,必将会大力开拓软件和服务业务,并最终不断壮大自己。如果惠普在未来几年仍然像以往昏招不断,凭借着清晰的发展战略、统一的基础架构(x86)、不断加强的创新能力以及出众的品牌整合能力,戴尔上位将惠普挤到1.5线厂商的位置,并取而代之,将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