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LAN ×××技术的原理和配置

VLAN ×××技术介绍

VLAN ×××可以提供廉价、简洁的二层×××解决方案,不需要信令协议的支持,可以通过纯静态配置实现,而且只需要网络边缘设备支持VLAN ×××功能,内部只需要支持802.1Q的设备即可。

VLAN ×××是基于802.Q封装的隧道协议,其核心思想是:用私网VLAN的标签和公网的VLAN标签对数据帧做两次封装,帧带着两层标签穿越运营商的骨干网络,从而为用户提供种较为简单的二层×××隧道。因为其利用携带双层标签方式来实现类似于××× 的封装格式和转发方式,所以VLAN ×××也被称为Qinq( 802.1Q in 802.1Q嵌套802.1Q)。

用QinQ协议实现小型局域网的优点。

  1. 可以解决公网VLAN ID 的资源紧缺问题。

  2. 用户可以比较自由的规划自己的私网VLAN ID,不会导致与公网VLAN ID的冲突。

  3. 提供一种较为简单的二层×××解决方案。

  4. 使用户网络具有较高的独立性,在服务提供商升级网络时,用户网络不必更改原有配置。

  5. 可以按不同层次的VLAN ID来区分不同业务。

  6. QinQ技术可以实现多层嵌套,仅受以太帧长度的限制,具有很好的扩充性。

QinQ时基于端口实现的,当端口开启了QinQ功能后,不论从该端口收到的数据帧是否带有VLAN标签,设备都会为该数据打上本端口默认VLAN标签。

  1. 如果收到的是带有VLAN标签的数据帧,该数据帧就成为带双标签的数据帧。

  2. 如果收到的是不带VLAN标签的数据帧,该数据帧就成为仅带有本端口默认VLAN标签的数据帧。

VLAN ×××实现过程简述:用户设备将带有VLAN标签的数据帧发送到,运营商边缘设备,运营商收到用户的VLAN数据帧后,为此数据增加外层标签,而用户私网标签将被当作帧的数据部分进行传输,直至数据帧抵达另一边缘设备,会将外层的VLAN标签剥离将还原为用户的VLAN标签。

VLAN ×××技术配置

实验目的验证以上原理

实验使用模拟器版本:HCL 7.1.59

实验使用的设备:四台交换机、两台主机(因为该版本没有多个主机,所以使用路由器代替主机,效果是一样的,不过有兴趣的,可以尝试HCL 2.0.1版本增加了很多新功能,不够不够稳定)

实验主机地址范围:192.168.1.0 \24

实验拓扑图

主机地址配置

Pc1

Pc2并测试其连通性,没配置交换机的时候,只要交换机开机,主机就能互相通信。

Sw1的配置(注意:这里的VLAN1是交换机默认的

配置完sw1就可以到主机上ping一下看是否能够连通。

Sw2的配置

Sw3的配置(与sw2的配置一致就不在叙述)

Sw4的配置(与sw1的配置一致就不在叙述)

在主机上验证效果

(由于模拟器版本原因,没法验证,配置完成之后还是不能连通,如有高手看见望赐教,在此谢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