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灾很难实现吗?容灾不仅包括技术方面的问题,而且涉及数据保护策略、投入产出比等方面的问题。从这个角度讲,对于大多数的中小型用户来说,容灾的实施确实比较困难。不过,爱数软件副总裁李基亮认为,容灾的实施并没有想像中那么困难,只要遵循备份容灾一体化的理念,就能轻松解决容灾中遇到的一些难题。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2008年,爱数软件正式开始大规模的市场宣传,当时在北京举行了一次新产品发布会,首次提出了备份容灾一体化的概念。随着爱数软件的产品和技术不断成熟,2009年,爱数软件举行了一次覆盖国内18个城市的巡展。2010年,巡展的规模扩大到47站。2011年,爱数软件计划搞一次全国百城巡展。李基亮表示:“基于多年的技术积累以及公司实力的增强,爱数软件希望通过此次百城巡展,让更多用户,特别是二、三级城市的用户能够重新审视备份、容灾以及数据保护流程中涉及到的法规遵从等方面的问题。”

 

一体化是大势所趋

 

备份容灾一体化其实包括很多层含义:第一,软件与硬件的融合,比如爱数备份容灾存储柜就将存储硬件与备份和容灾软件很好地集成在一起;第二,软件功能的大集成,备份容灾一体化就是通过一个统一的平台实现存储、备份、容灾等多种功能,而不是将不同功能的软件整合在一起;第三,备份容灾一体化包括将不同的容灾级别,在一个系统中既能实现数据级容灾,也能实现应用级容灾,一劳永逸。爱数软件推广备份容灾一体化概念已经有三年多时间。李基亮表示:“最近,我们也在反思,备份容灾一体化的最终目标到底是什么?其实,我们就是想为用户提供一个完善的容灾系统、一个整体的容灾解决方案。对用户的容灾需求进行了仔细梳理之后,我们发现用户关注的容灾核心目标有两个:一个是防止数据丢失,另一个是保证业务不中断。基于此,爱数软件推出了容灾整体方案,既能实现本地的数据容灾,也能异地的数据容灾;既能实现本地的应用容灾,也能实现异地的应用容灾。这就是爱数软件倡导的一体化容灾的核心点。”

 

其实,不管是实现本地容灾还是异地容灾,也不管是实现数据级容灾还是应用级容灾,很多有实力的容灾厂商都能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但是,爱数软件的容灾解决方案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可以用一个一体化的产品同时实现上述所有功能,而不像很多厂商那样,每个软件只能实现一种功能,如果想实现所有容灾功能,就必须将多个软件整合在一起,而这些软件可能因为版本不同、代码不同等会有兼容性的问题,实施成本比较高,管理起来也更麻烦。

 

爱数软件并不是业内惟一一个倡导一体化理念的厂商。许多厂商都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产品一体化,比如有些厂商推出了针对中低端市场的软硬件一体化的容灾解决方案,CommVault推出的一体化管理平台与一体化容灾方案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李基亮表示:“与其他老牌的容灾厂商相比,爱数软件没有任何历史包袱,它从产品架构的最底层开始就采用了一体化的设计思路。因此,爱数软件的容灾方案是最完全的一体化方案。”

 

容灾与管理相结合

 

容灾为什么不能普及?除了技术上的因素以外,很多用户习惯性地把容灾应用与业务系统对立起来,而没有把容灾系统作为业务系统的一部分去考虑,因此不能真正了解容灾的价值。举例来说,企业的ERP系统如果中断,影响到业务的运行,企业的管理者肯定会十分重视。如果将容灾这样的应用与企业的经营目标结合起来考虑,那么企业就会意识到容灾对于保证业务连续性和数据的安全有多么重要了。当然,不同行业的企业信息化水平不同,IT需求自然也不尽相同。企业对IT系统的信赖性越高,对业务的连续性要求越高,对数据的安全性和可访问性要求越高,就会越容易接受容灾的理念。

 

李基亮表示,用户在选择容灾解决方案时要考虑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第一,   用户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认真权衡是否有必要部署容灾系统。企业的管理者一定要想清楚,部署容灾系统能给企业的IT应用和组织管理带来什么样的价值。
第二,   企业的管理者要考虑容灾系统的成本是否可控。许多企业在部署一个新系统之前,通常没有全盘的规划,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样很容易造成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不仅会导致建设成本的上升,而且会形成资源孤岛。
第三,   企业在选择容灾解决方案时,一定要将应用需求与企业的管理目标结合起来考虑,在保证业务连续性和数据不丢失的基础上,使企业达到既定的管理目标,实现法规遵从。企业的管理者真正关心的是,当灾难发生时,关键的数据不丢失,业务系统能够保持连续运行,而备份容量的大小、备份性能的高低等并不是最重要的。爱数软件今年下半年将推出一项名为AnyApp的计划,通过与国内的一些应用系统厂商进行合作,为这些应用系统提供全面的容灾保护。
容灾系统的建设是可以分阶段实施的。在不同的阶段,根据应用需求的不同、预算的多少,企业可以先设定想要达到的容灾目标,然后据此选择适合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