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类别路由协议与有类别路由协议<?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无类和有类IP路由协议的概念源自IP地址最初的定义方式。根据有类编址规则,网络号需要保持它自身的掩码,除了已经说明将其子网化成更小的快以外。但是,早期的诸如RIP这样的路由协议只能处理同一网络域内地址只有一个掩码的情况,这个掩码可以是该网络自身的掩码,也可以是某一个一致的子网掩码。RIP 之类的协议不能处理多于一个子网掩码的情况,例如VLSM,这类协议就是有类协议。有类协议不支持VLSM的原因是因为它们在发送或传送路由的时候不传递子网掩码。

VLSMCIDR这些概念是为了更好的利用有限的IPV4的地址,路由协议也相应的增强被设计为支持VLSMCIDR的无类路由协议。

有类协议有

RIPv1   IGRP  EGP

无类协议有

RIPv2    EIGRP   OSPF   IS-IS   BGP

 

RIPv1 接受和发送更新的规则

  

 

 

 

接口收到新的网络地址(路由)时它会给它添加子网掩码。

1、当网络地址和接口地址属于同一主网时,使用接口的子网掩码。

2、当网络地址和接口地址属于不同主网时,使用有类地址的子网掩码

实验

----------------------------
R1 Interface:
e0/0    172.16.1.1 /24
loop1 172.16.2.1 /25
loop2 192.168.2.1 /24

R2 Interface:
e0/0 172.16.1.2 /24
loop1 172.16.3.1 /24
loop2 192.168.1.1 /24

R1 e0/0 Link to R2 e0/0
----------------------------

R1 e0/0 receive network addresses from R2:
172.16.3.0
192.168.1.0

172.16.3.0 符合规则1,子网掩码为/24
192.168.1.0
符合规则2,子网掩码为/24

R2 e0/0 receive network addresses from R1:
192.168.2.0

192.168.2.0 符合规则2,子网掩码为/24

 
发送路由更新的规则

当要发送的网络地址与发送接口属于同一主网时,且网络地址的子网掩码与发送接口的子网掩码相同,则发送该网络地址,否则不发送。

为什么R1能收到172.16.3.0,原因是172.16.3.0的子网掩码与发送接口R2 e0/0相同,所以被发送。

如果172.16.3.0 改为/26,情况与R1172.16.2.0类似,则不会发送该网络地址。

另外RIP v1不支持CIDR,且当要更新的网址地址包含路由表的字网地址时,该网络地址(路由)也不会更新。

RIPv2 更新的规则

RIPv2发送更新的规则很简单,在开启自动汇总的情况下(默认),不同主网,汇总发。同一主网,带原有的掩码发。不开自动汇总的情况下,不管是不是同一主网,一律发原有的掩码。
接收更简单,不管开不开自动汇总,一律用发送来的掩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