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互联网的中心。这句话应该不过分,小时候都是在课本认识北京,老人们口中的天子脚下,长大了,为了钱和别人眼中的梦想来到这里,不知不觉,春夏秋冬,四年了,我来过了,也该回家了。

    QQ截图20180626100615.png

    能列出一千种北京的好,就能说出一万种他的坏。

    不管你怎么努力,怎么挣钱,怎么玩命加班,怎么接私活,怎么优化你的代码,怎么总结自己的一年又一年,你会发现年底的时候还是买不起房。

    不管你起的多早,归的多晚,为公司付出多少,你都会发现地铁上还是那么拥挤,马路上还是那么多车,来来往往的人群还是那么冷漠。

    当你对于技术已经熟练套路,去哪家公司都是用着相同的东西,换汤不换药的换取每个月的工资,对工作之外的事情提不起兴趣,周末一个人打着DOTA,没有那么强烈的想去逛那已经被人“遗忘的历史遗迹”,可能唯一的念想就是过年,起码回家看看父母,去逝去亲人的房间里摸一摸那件恒久的湖蓝色的绸衣,戴一戴马尾棕的手织冬帽。

    logo.jpg

    四年前,当时一个技术主管问我去北京工资这么高嘛,我说,起码对得起你的付出--这句话,把我推到今天。

    话很普通,只是一句常识,付出多少就会收获多少,时间而已,不会太慢。当真正做起这份加班的工作才发觉它何等不易,一句,你见北京凌晨四点的街区吗,你持续几年感受过北京凌晨的街区都变化了什么?能把一些嫉妒心重的气的岔气,半天说不上话来。大部分压抑的我与你都在这死寂的天空下求生,不断犯错,不断推翻,不断疑问,不断重建对于梦想的定义,想如何拼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就要如何伪装自己,武装自己。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

    好像能说的也只能是过年了,跟要好的朋友聚餐,从不打扮的女孩也开始画眉,男同胞也是笔直的西装,只有你还是专一的T恤,他们羡慕是国家的人才,口中的精英,可你看着他们县城的车房,可爱的娃娃,早八晚五的闲淡生活,也是两眼冒绿光。嘴中的多陪陪父母,每一年在车站却走得那么匆忙,回到北京继续重复着那些为了钱而努力的故事。

    我的体型从160到了180,我的头发从以前的一半到现在的一半。身心都已经大不如从前,熬夜的能力也从四点到了两点,记忆力全靠硬盘的备份,蚂蚁森林里的小鸡每天都吃不饱,或许,对于每年报道的那些黑技术已经没有当年的热情,也没有找不出的bug深夜痛哭的感性。

    60d2c107ly1fubesm948xg208c04p7bj.gif

    北上广深的人大约有三种结局:

    1.在北京过上买的房的别人眼中的幸福人生

    在北京的这四年我只遇到不超过十个外地打拼的人挣到了买房的钱,没有太大压力的在这片天子脚下生活着。基本上都是靠的创业或合伙人的方式等到公司上市,把那些不可能的员工大会鸡汤变成现实。但往往跟程序员没有什么关系的,毕竟没有转型的去用代码换到北京的一套房子,过着六点下班的北京人生,万分之一的机会办得到。

    2.在北京过着回不去的家乡

    一直执着的专研技术,苦心孤诣十年,月薪35k以上,在北京的昌平或许能买一套80平米的两居室,幸运的话可以试试摇号买一辆十万的车开一开。这时候的你不能轻易换工作,不能轻易下班,不能随便带着媳妇萨瓦迪卡,等她生了孩子,把老人接到北京,为了孩子的未来放手让老人帮养,两年断奶中间,日子很久,琐事诸多,为了撑住这个难得奋斗到今天的家坚持着,一夜白头。

    3.离开北京

    我猜有八成的人都会在不能在有余地的年纪离开北京,有人带着遗憾离开北京,有人带着不少存款欣然离开北京。离开并不是失败,而是对于北漂的一种青春的无悔宣言。这片土地给了你“重新做人”的生活。大部分离开北京的程序员多少都会有些不错的存款,足以应对家乡生活的经济负担。回到曾经的故乡,在高压力,快节奏的压力下生活过来的你,就算遇到困难,想必也能处理的不错。如果愿意有更好的生活,甚至可以转变思维,开个小店,用自己的代码逐渐商业化衣食住行,可能会有不错的收获。做一个小小的技术总监,拿着一万块的月薪,娶妻生子,孝敬父母,学会喝酒,学会旅行,学会抱着孩子在海边分享自己的故事。

    刚来北京那会我的文字都是跪着,像个话痨,现在愈发的短少,不知道是不是懒了,不知道是不是老了,只在莫名的一瞬间看到一部电视剧会流泪不止,累的时候能躺一天,理想中自己的声音越来越小,道路不易,小步徐行,也不怕,因为过去是未来最好的向导。

    岁月让人从批判中走向建设,四年前我从尘土中来到北京,四年后,我依然从“尘土中离开”~

    附:

    lnhhjghh.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