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施巍松教授和其团队(张星洲、王一帆、张庆阳)应《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编辑部之邀,庆刊60周年发表论文,边缘计算社区经过和施巍松教授沟通,将论文整理成几篇,方便大家阅读。字字珠玑,愿大家多多转发分享。
本文为第一篇《边缘计算的发展历程》。
边缘计算的发展历程
本文在谷歌学术上以“edge computing”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每年的文章数量,结果如图1所示.可以看到,2015年以前,边缘计算处于原始技术积累阶段;2015—2017年,边缘计算开始被业内熟知,与之相关的论文增长了10余倍,得到了飞速发展;2018 年边缘计算开始稳健发展(其中2018年的论文数量根据2018年前9个月的数据推算而来,实际数据有出入)。本文依据这一分析结果和对行业发展趋势的观察将边缘计算的发展分为3个阶段:技术储备期、快速增长期和稳定发展期。 图2列举了边缘计算发展中的典型事件(粗体字为中国对边缘计算发展的贡献)。
1.技术储备期
在此阶段,边缘计算历经“蛰伏一提出一定义一推广”等发展过程.边缘计算最早可以追溯至1998年Akamai公司提出的内容分发网络(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CDN),CDN 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缓存网络,依靠部署在各地的缓存服务器,通过中心平台的负载均衡 、内容分发、调度等功能模块,将用户的访问指向最近的缓存服务器上,以此降低网络拥塞,提高用户访问响应速度和命中率。CDN强调内容(数据)的备份和缓存,而边缘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