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系统性能演变历程

Android系统是一个开源的、可自由定制的移动系统,但是绝对自由也意味着更加混乱。Android第三方定制造成Google无法对其进行控制,加上第三方应用无节制的耗费系统资源,直接后果就是Android手机各种卡顿和耗电。

为解决这一弊病,Android也做过多种尝试:
     2012,谷歌在I/O大会上发布了Android4.1 ( Jelly Bean),推出黄油计划,主要是通过GPU绘图来提高系统的流畅性。虽然后面Android的体验有所改善,但是相比iOS和WP还是望尘莫及。
     2013,谷歌在I/O大会上发布了Android4.4 ( KitKat),加上了ART的预编译技术,以空间换时间,提升用户体验,但是实际效果并不明显。

     2015,Android M终于出来了,这一次谷歌似乎明白了,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还得从第三方应用下手,通过限制第三方应用在后台的活跃来降低系统内存的消耗,加上Android5.0彻底放弃 Dalvik,应用只能以ART模式运行,所以这次的性能提升值得我们期待。

     Android M的Doze 机制,也就是现在大家讨论比较多的 “墓碑机制”,但是Android本身是一个开源开发的多任务系统,所以完全的墓碑机制并不适合Android系统,Android使用的叫做 “活埋机制”,

即:

Android M对于一些非社交(或者说是黑名单)的APP采用无视的方式,屏蔽网络,唤醒和定时任务也被忽略或推迟。当然,这些APP可以继续在后台运行,但是啥也干不了。而且Doze模式启动条件也比较苛刻,首先需要一个小时的等待期,在屏幕关闭半小时后开始进行『大幅度运动监测』,接下来半小时内无大幅度运动才会进入Doze模式。

Doze模式不会强制杀死应用,而是加强了后台唤醒的管制,但时白天并不会起太大的作用,在长时间待机状态的晚上才是Doze模式发挥作用的时候。所以Android M的Doze模式并不是墓碑机制,下面也解释一下“墓碑机制”:

“墓碑机制”通俗的讲就是伪多任务,当一个应用被切换到后台时,系统就会自动杀死,并把该应用切换后台时的状态自动记录,当再切换回来时呈现的是杀死应用时的瞬间状态,系统会把应用还原成被杀死前的状态,就好像它从来没被杀死过一样,虽然应用重新读取速度比重新启动速度快不了多少,但是可以通过系统动画进行视觉弥补,让大家察觉不到。而Android应用即便是切换到后台也会照样运行联网,系统不会有限制。

由于Android特性,所以这种模式不能完全适应Android系统,否则Android的消息推送将会瘫痪,虽然Google提供了GCM的云服务,但是在中国这个服务是一种完全蛋疼的状态。而第三方定制系统是否能接受也是很大的一个问题。期望Google早点进入中国。

转载于:https://my.oschina.net/xuyuqiang/blog/661400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