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无线局域网技术发展迅速,但无线局域网的性能与传统以太网相比还有一定距离,因此如何提高和优化网络性能显得十分重要。

5.1网络层的优化:移动IP

移动IP概述

由于Internet使用域名来转换成IP地址,一个发给一个地址的分组总是路由到同一个地方,因此,IP地址是与一个物理网络的位置相对应,传统的IP链接方式不能经受任何地址的变化。移动IP的引入解决了WLAN跨IP子网漫游的问题,是网络层的优化方案。可以把移动IP归结为一句话:如果用户可以凭一个IP地址进行不间断跨网漫游,就是移动IP(RFC2002)。如前文所述,802.11无线局域网只规定了MAC层和物理层。为了保证移动站在扩展服务区之间的漫游,需要在其MAC层之上引入Mobile IP技术。 移IP的无线局域网

移动主机(MN)在外地通过外地代理(FA)向位于家乡的家乡代理(HA)注册,从而使HA得知MN当前的位置,从而实现了移动性。有了移动IP,主机就可以跨越IP子网实现漫游。如图1所示,IP子网的网关路由器旁连接一个FA,FA负责其下无线网段用户的注册认证。FA不断地向本地子网发送代理通告,当移动终端进入子网A时,接收到FA的代理广播,获得当地FA的信息,通过当地FA向HA注册,经过认证后可以被授权接入,访问Internet。终端在本子网内部移动时,不断监测AP和FA的信号质量,通过一定的算法得出当前所有FA的优先级,再根据指定的切换策略适时发起切换。如果只是在同一网段的AP间切换,因所处IP子网未变,不需要重新注册,AP的功能可以支持这种二层的漫游。当终端在跨网段的AP间切换时,所处IP子网发生改变,此时必须通过新的FA向HA重新注册,告知当前位置,以后的数据就会被HA转发至新的位置。移动IP技术大大扩展了WLAN接入方案的覆盖范围,提供大范围的移动能力,使用户在移动中时刻保持Internet连接。


图1.7 无线局域网移动IP的网络结构 

 


1.5 有中心网络结构

BSS由一个无线访问点以及与其关联(associate)的无线工作站构成,在任何时候,任何无线工作站都与该无线访问点关联。换句话说,一个无线访问点所覆盖的微蜂窝区域就是基本服务区。无线工作站与无线访问点关联采用APBSSID,在802.11中,BSSIDAPMAC地址。


1.6 ESS网络结构 

 

WLAN实现移动IP的问题

为实现移动IP,无线局域网要解决一些技术问题:

IP地址分配:用户将获得唯一的IP地址,如同使用移动电话时有一个唯一号码。

应用透明性:无论上层应用采用何种上层协议都感觉不到移动的影响,这要求无缝移动性在IP层实现。

基础设施:为保证服务品质不受影响,用户在漫游时,带宽和服务质量要有保证。

协议软件:包括网络侧和用户侧的软件,客户端软件须向服务器端软件报告自己的信息,网络侧软件则负责解析用户的实际位置,鉴定用户身份、分配权限,并提供预定的业务。

5.2 MAC层优化:IEEE802.11e协议

概述

随着用户的增多,有线网络中提出的业务要求,如视频、语音等实时业务在WLAN中也将得到满足。这些实时业务要求WLAN的MAC层能够提供可靠的分组传输,传输时延低且抖动小。为此,IEEE 802.11工作组的媒体访问控制(MAC—Medium Access Control)改进任务组(即E任务组)着手对目前802.11 MAC协议进行改进,使其可以支持具有QoS(Quality of Service)要求的应用。

IEEE802.11MAC协议

普通的802.11无线局域网MAC层有两种通讯方式,一种叫分布式协同式(DCF),另一种叫点协同式。分布式协同(DCF)基于具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存取方法(CSMA/CA),无线设备发送数据前,先探测一下线路的忙闲状态,如果空闲,则立即发送数据,并同时检测有无数据碰撞发生。这一方法能协调多个用户对共享链路的访问,避免出现因争抢线路而谁也无法通信的情况。它对所有用户都一视同仁,在共享通讯介质时没有任何优先级的规定。

点协同方式(PCF)是指无线接入点设备周期性地发出信号测试帧,通过该测试帧与各无线设备就网络识别、网络管理参数等进行交互。测试帧之间的时间段被分成竞争时间段和无竞争时间段,无线设备可以在无竞争时间段发送数据。由于这种通讯方式无法预先估计传输时间,因此,与分布式协同相比,目前用得还比较少。

IEEE802.11e的EDCF机制

无论是分布式协同还是点协同,它们都没有对数据源和数据类型进行区分。因此,IEEE对分布式协同和点协同在QoS的支持功能方面进行增补,通过设置优先级,既保证大带宽应用的通讯质量,又能够向下兼容普通802.11设备。

对分布式协同(DCF)的修订标准称为增强型分布式协同(EDCF)。增强型分布式协同(EDCF)把流量按设备的不同分成8类,也就是8个优先级。当线路空闲时,无线设备在发送数据前必须等待一个约定的时间,这个时间称为“给定帧间时隙”(AIFS),其长短由其流量的优先级决定:优先级越高,这个时间就越短。不难看出,优先级高的流量的传输延迟比优先级低的流量小得多。为了避免冲突,在8个优先级之外还有一个额外的控制参数,称为竞争窗口,实际上也是一个时间段,其长短由一个不断递减的随机数决定。哪个设备的竞争窗口第一个减到零,哪个设备就可以发送数据,其它设备只好等待下一个线路空闲时段,但决定竞争窗口大小的随机数接着从上次的剩余值减起。

对点协同的改良称为混和协同(HCF),混和查询控制器在竞争时段探测线路情况,确定发送数据的起始时刻,并争取最大的数据传输时间。

5.3物理层优化:双频多模无线局域网

双频多模WLAN的引入

IEEE802.11工作组先后推出了802.11a、802.11b,和802.11g物理层标准。丰富多样的标准提升了无线局域网的性能,同时带来了新的问题。如前文所述802.11a和802.11b分别工作在不同频段(802.11a工作在5GHz,而802.11b工作在2.4GHz),采用不同调制方式(802.11a采用OFDM,而802.11b采用CCK方式)。一个采用802.11b标准设备工作站进入一个802.11a标准的小区中(其AP节点采用802.11a的标准设备),无法与AP节点进行联系。因此,其必须更换为同比标准的网络设备,才能正常工作。这就是由不同物理层标准,引起的网络兼容性问题。


图1.8 双频多模无线局域网结构示意图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使不同标准的网络设备可以更为自由的移动,出现了一种无线局域网的优化方式:“双频多模”的工作方式。如同有线网的发展进程,现在有线网络主要工作在多模方式下,例如10Mbps/100Mbps混合的局域网加速了有线网络的发展,成为有线局域网的主要工作方式。WLAN也开始走向“多模”发展趋势。

双频多模WLAN简述

所谓“双频”产品,是指可工作在2.4GHz和5GHz的自适应产品。也就是说,可支持802.11a与802.11b两个标准的产品。由于802.11b和802.11a两种标准的设备互不兼容,用户在接入支持802.11a和802.11b的公共无线接入网络时,必须随着地点而更换无线网卡,这给用户带来很大的不便。而采用支持802.11a/b双频自适应的无线局域网产品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双频产品可以自动辨认802.11a和802.11b信号并支持漫游连接,使用户在任何一种网络环境下都能保持连接状态。54Mbps的802.11a标准和11Mbps802.11b标准各有优劣,但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这种双频自适应无线网络产品,无疑是一种将两种无线网络标准有机融合的解决方案,其需要的投资也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