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主体组织模型的主要概念框架如图所示:
图1 多主体组织模型的概念框架
1. 组织系统图。组织系统图用于表示组织内的职权关系和主要职能。组织图的垂直形态表示决策权和责任的关联体系;其水平形态则体现分工与协作关系。图中节点表示部门或职能,图中实线表示纵向的层次控制关系。
2. 职能模型。对组织系统图中的每一个职能定义如下内容。
1) 职能名:<该职能的名称>
2) 任务描述:<该职能要完成任务的综合描述>
3) 职责。
基本技能集:<定义履行该职责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的集合>。
功能集:<定义该职能完成任务的内部业务流程。是建立在基本技能集上的操作表达式集合>。
安全条件集:<说明该职能在完成其任务时必须保证的约束条件>。
4) 职权。
资源权限:<定义所拥有的知识资源和信息资源以及对这些资源的使用权限>。
管理权限:<定义所拥有的下属以及对这些下属的监控内容>。
3. 协同工作过程模型。
协同工作过程模型:<定义主要任务的工作模式、相关职能之间的协作关系和交互协议>。
4. 控制模型。
控制模型:<根据工作协同过程模型建立控制机制,定义的主要内容包括设置定性或定量的标准,确定控制宽度、控制的内容和测度的时间间隔等>。
5. 组织管理模型。
职责分配策略:<确定所有职责在主体中的分布>。
主体实现策略:<定义各主体的粒度、技能、资源、相对位置、主要实现技术等>。
工作过程优化策略:<根据任务环境的变化定义对协同工作过程模型的优化策略>。
协调控制策略:<定义改善系统连贯性和协调性的控制策略>。
可靠性策略:<定义保证系统求解可靠性和性能相对稳定的策略>。
[1] 姚莉, 张维明. 智能协作信息技术.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