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盘和文件系统管理(一)

公司原先采取的分区方式是自动分区的方式,随着服务器的升级,原有的磁盘已经不能够满足需求,现在公司决定升级服务器的磁盘空间,添加一块scsi的硬盘,并将用户的宿主目录?home中的数据迁移到新的硬盘上面,要求迁移后不能影响原有用户的目录结构。

需求描述:

clip_image001 在虚拟机中添加一块80G的scsi硬盘。

clip_image001[1] 在新因硬盘中建立一个主分区20G用于存放用户的宿主目录。

clip_image001[2] 新建的分区仍然挂在到/home下需要导入系统中原有的用户数据。

clip_image001[3] 服务器在每次开机后能够自动挂在该分区。

实验步骤:

1、 关机添加一块80G的scsi硬盘(必须关机,否则不能使用)

2、 分区并格式化

1) 使用fdisk 命令进入到分区的界面建立一个20G的主分区(/dev/sdb1)

clip_image003

图1

fdisk /dev/sdb (sdb表示scsi硬盘中的第二块硬盘)

下面的红框里面可输入p(查看当前磁盘的分区结构)

n(新建分区)

clip_image005

图2

输入n之后就能看见下面的e和p开头的两行解释e:新建扩展分区,p新建主分区,这里我们先把主分区建好,为什么先建主分区,因为只要把主分区的空间确定好,其余的空间都可以给扩展分区,在进行建立逻辑分区。

clip_image007

图3

主分区之和不能大于4个,所以只能在1和4 之间。

clip_image009

图4

起始柱面在1-10443之间,开始是1,柱面的多少决定了所分的磁盘空间有多大。

clip_image011

图5

上图为指定结束柱面,2000柱面,换算成gb差不多够20G。我们今天的实验只分一个主分区就可以了。按p查看一下所分的分区。

clip_image013

图6

前面的是分区的名称,路径 开始柱面是1 结束柱面是 2000 83代表文件系统为ext3。

确认无误后我们输入w进行保存,如果分错了,不要着急输入q退出即可。

分完区,我们还需要给分区格式化,否则无法存放文件。

clip_image015

图7

2) 使用mkfs工具进行格式化为ext3的文件系统。

3)

退出之后会出现很多的参数,无需去理会他,我们现在开始给分区进行格式化。

clip_image017

图8

1 格式化普通分区的命令

2 –t 指定文件系统的类型

3 文件系统的类型

4 设备的物理路径。

格式化之后,我们需要创建两个用户,我们和最终的目的是吧/home目录进行扩展,用户的宿主目录也不会发生变化。

clip_image019

图9

先不设置密码,我们先看一下创建好了没有,确定一下他们的宿主目录。

clip_image021

图10

3、 迁移/home 目录

1)把home分区进行备份

我们确定了用户建好了,宿主目录在home下,现在对这两个用户的宿主目录进行备份。

使用我们第五章所学的归档命令tar

clip_image023

图11

备份的文件放在那里都无所谓,一会我们都可以进行还原,但是在挂载之前最好检查一下,里面的文件都正确吗,还缺少什么。之后进行挂载。

clip_image025

图12

这里面包含了很多目录,home下有很多隐藏文件我们也需要备份出来,到还原的时候全部还原。

2)进行挂载

备份完了,我们开始进行挂载,使用mount命令进行挂载

clip_image027

图13

现在home目录,已经不是刚才的home了,里面的所有文件都已经不在了,我们现在切换用户登陆一下是否能够登陆,先给lisi设置一个密码

我们现在进行还原,看一下还原之后用户是否能够登陆,

clip_image029

图14

大家看一下这张图,用户还在,但是宿主目录不在了,缺少配置文件,所以只能用系统指定的临时目录进行登陆。

切换到root用户,进行还原,看一下还原之后,用户是否能够登陆。

clip_image031

图15

我们来看一下分区的空间扩大了没有

clip_image033

图16

成功了,空间已经应用了,用户还原回来了,但是是否能够正常登陆呢?这还是个问题!

那我们就来验证一下,到底能不能登陆。

clip_image035

图17

3)修改/etc/fstab 配置文件

没问题,能够登陆,现在这个问题解决了,还有一个问题,如何实现永久挂载呢?

接下来,我们来修改一个配置文件,/etc/fstab 在里面添加一些内容如图18

clip_image037

图18

输入图18的这个文件,保存之后进行重启。看一下是否还在挂载状态。

clip_image039

图19

上图证明了我们的实验成功了,没有任何问题。

接下来我们进行本章的作业实验。

课后实验的目标:

1、学会对磁盘进行分区,格式化,并且进行挂载。

2、学会使用mount的参数制作iso镜像文件

具体要求分为5步

1、添加一块磁盘,创建两个主分区大小分别为2G和4G,文件系统类型为ext3;创建两个逻辑分区,大小分别为2G和5G,第一个逻辑分区的类型为swap。

1)首先打开一台rhel5.2的虚拟机,在关机状态下添加一块scsi的磁盘20G,之后开机。

2)开机之后查看一下刚刚添加的磁盘状态

clip_image041

图20

使用fdisk –l 命令可以显示上图的内容,sda1使我们装系统的时候那块磁盘,已经分好区了。接下来我们将对这块新的硬盘进行分区

clip_image043

图21

上图就是分区工具的界面,上面的实验步骤也介绍怎么进行分区了,这里我们再来回顾一下。

在下面***框里面输入n新建分区

clip_image045

图22

在上图小框的部分输入p就可以新建一个主分区

clip_image047

图23

我们都知道主分区与扩展分区之和不能大于四,所以我们分的主分区最好不要超过3个,超过三个,逻辑分区就没与办法分了。

我们输入1回车

clip_image049

图24

我们有两种方法进行分配分区的空间,我们上面已经做过一种,就是指定起始和结束的柱面来分配,现在我们直接指定分区的空间

clip_image051

图25

到这里,我们就分配完第一个主分区了,第二个主分区也是一样的操作步骤。

一张图给大家做好,就不这么详细的去解释了。

clip_image053

图26

因为1已经指定了,所以现在指定2 要求是多少我们输入多少。

主分区建完了,我们接下来新建扩展分区

clip_image055

图27

1处解释:这里依旧是指定开始柱面,我们同样选择默认即可

2处解释:我们现在新建的是逻辑分区,主分区已经分完了,所以我们把剩下的空间全部分配给扩展分区,在扩展分区之上我们区新建逻辑分区。

我们现在就开使分配逻辑分区

clip_image057

图28

l 表示新建逻辑分区,还是一样的操作指定空间即可。逻辑分区不用指定分区名称,会依次从5开始进行排序

要求新建两个逻辑分区

clip_image059

图29

逻辑分区我们建好了,但是要求不是两个逻辑分区,其中有一个要转换成交换分区,所以我们还需要一步操作。

clip_image061

图30

到此为止我们的分区就分好了,我们继续输入P 查看一下我们分的分区

clip_image063

图31

上图证明,我们的分区,无误,现在输入wj进行保存,保存是存入到了分区表。如果觉得分区没有分好可以继续输入d 删除指定的分区 或者输入q 进行不保存退出,我们输入w保存即可。

clip_image065

图32

看见上图所示,表明分区已经分好。

2、格式化各分区并启用swap分区,验证效果

我们都知道刚分好的分区是无法直接存储的,需要进行格式化之后才能进行存储,接下来我们先把这些分区格式化。

mkswap 用于格式化swap交换分区的工具。格式如图33所示。

clip_image067

图33

交换分区格式化完了,我们就需要启用它,如何启用?见图34

clip_image069

图34

输入上图的命令就可以启用了,那如何证明他已经启用了呢?我们就来证明了一下。

使用cat/proc/meminfo命令进行查看内存的变化。

clip_image071

图35

输入swapoff 设备名称就可以停用交换分区

交换分区完成了,接下来我们要格式化其他分区,其他分区的格式化都是用一个命令mkfs命令

clip_image073

图36

-t 指定分区的类型

It后面的就是分区的类型为ext3 最后面跟的是设备的名称,想格式化那个分区就格式话那个分区。clip_image075

图37

clip_image077

图38

好了到此为止全部分区格式化都完成了。

3、把第一个主分区挂载在“/本人名”目录下。把第二个逻辑分区挂载在“/班级名目录”下并设置自动挂载后重启系统。

mkdir 创建 本人名 班级名目录

clip_image079

图39

clip_image081

图40

把/dev/sdb1 挂载到本人名目录下 sdb1就是刚才分的第一个主分区

clip_image083

图41

一样,挂载到根目录下的t265目录下

我们看一下是或否挂载成功

clip_image085

图42

clip_image087

图43

如何实现在下次开机的时候自动挂载?

需要修改一个文件/etc/fstab

使用vim编辑器进行编辑

没有进行修改之前

clip_image089

图44

我们看一下修改之后都修改了什么!

clip_image091

图45

改完之后的内容,wq保存 之后进行重启,看一看是否还在挂载。

clip_image093

图46

实验证明重启之后挂载的目录还在。

clip_image095

图47

没有在文件里添加的目录挂载,所以在开机之后就不见了。

4、从本地系统导入一张内容较少的光盘镜像文件,挂载光盘,并把内容制作成linux系统中的镜像文件,导出光盘后挂载光盘镜像文件。查看镜像中的内容。

首先我们插入一张光盘

使用cp命令进行复制 改革名字叫做a.ios(名字随便起)

clip_image097

图48

复制到根目录下(位置也是一样,随便放哪里都行)

clip_image099

图49

上图为保存的文件,保存完之后就,进行挂载

clip_image101

图50

-o loop 必须加上,否则无法将本地的镜像文件挂载到其他目录下。

现在把插入的光盘去除,看一下media目录下的文件是否存在。

clip_image103

图51

已经断开连接了,我们再来看一下

clip_image105

图52

实验成功了。

5、查看挂载情况和磁盘使用情况后卸载光盘镜像。

在上一步已经看过了,这里就不去看了,

磁盘使用情况,

clip_image107

图53

df -hT查看磁盘使用情况

总容量和目录的名字

现在我们将光在的目录卸载掉,再看一下里面的文件是否存在。

clip_image109

图54

要卸载挂载必须要退出当前目录

今天的实验我们就做完了,希望大家好好学习,多多练习,下一章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