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的内容主要是总结数据流在OSI各层中的名字,网络的层次结构及各层的功能和要注意的事项,还有就是子网的问题了。。。 

 

数据封装过程及各个过程中数据段的不同名字

协议数据单元——PDU protocal  data unites,在模型中的每一层,这些含有控制信息的PDU被附加到数据上。通常被附加到数据字典的报头中或报尾中。

封装过程:应用层、会话层属于上层数据。数据流被送到传输层,通过发送同步包,传输层能够建立一条到接收方的虚电路。然后将数据流分割成更小的块,并根据协议创建一个传输层报头,将它附加到数据字段的报头中,这种数据块被称为数据段。每个数据段要进行排序,以便能在接收方精确的重现。每个数据段被交到网络层,该层的协议向来自传输层的数据段中添加控制报头,此时称为数据包或数据报。链路层负责将数据包放到网络介质上,将每个数据包封装成帧,帧的报头中包含了源和目的主机的硬件地址。然后经物理层调制成比特流。

 

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上层数据;

传输层——数据段;

网络层——数据包;

数据链路层——帧;

物理层——比特流

 

 

CISCO的三层分层模型:

核心层:core layer

这层要注意:

1.       不做任何影响到通信流量的事;

2.       不在核心层支持工作组接入;

3.       当互联网络扩展时,应避免扩充核心层;

4.       要实现高可靠性,考虑采用对速率和冗余都有利的数据链路层技术,如FDDIFastethernet、甚至ATM

5.       时刻想着传输速率,延迟要小;

6.       选择收敛时间段的路由协议。

分配层:提供路由、过滤和wan接入,还可以决定数据包怎样对核心层进行访问。分配层必须决定用最快的方式来处理网络服务请求。是实现网络策略的地方,通用操作有:

1.       路由;2.工具的实现,如,ACL,包过滤,排序;3.网络安全和网络策略的实现,包括地址翻译、防火墙;4.重新分配路由协议,包括静态路由;5.VLAN之间进行路由,以及其他工作组所支持的功能;6定义广播域和组播域。

接入层:控制用户和工作组对互联网络资源的访问。

1.       连续的访问控制和策略;

2.       传教分割冲突域;

3.       到分配层的工作组连通性。

 

 

IP子网: ip subnet-zero这个命令可以允许在自己的网络设计中使用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子网。

有类路由:网络中所有主机都使用已存在的相同的子网掩码;

无类路由:可以在每一个网络段中使用不相同的子网掩码。

创建子网的过程:1.确认所需要的网络ID数。(每个子网需要有一个网络号,每个广域网连接需要一个网络号);2.确认每个网络中所需要的主机ID数(每台TCP/IP主机需要一个主机地址;路由器的每一个接口需要一个主机地址。);3.为整个网络设定一个子网掩码,为每个物理网段设定一个不同的子网ID,为每个子网确定主机的合法地址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