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ML的9个核心框图 :
用例图 类图 对象图 顺序图 协作图 状态图 活动图 组件图 实施图
模型元素
  1 结构元素:类,接口,协作,用例,活动类,组件,符号
  2.行为元素:交互, 状态机
  3.组元素:包, 子系统
  4.其它元素:符号
用例图
  捕获系统中用户能够看见的功能
  在开发过程的早期创建
  目的:
     详细说明系统的表达含义;
     捕获系统的需求;
     验证系统的体系结构;
     驱动实现和生成测试用例。
由分析人和领域专家开发
类图
   捕获系统的词汇表
   在开发过程中被创建和精确化
   目的
    系统中的名字和模型概念
    详细描述协作关系
    详细描述逻辑数据库表
由分析人员、设计人员和代码实现人员开发

对象图
  捕获实例和连接
  在分析和设计阶段创建
  目的
  举例说明数据/对象结构
  详细描述瞬态图
  由分析人员、设计人员和代码实现人员开发
组件图  捕获实现的物理结构
分布图  捕获系统硬件的拓扑结构
时序图  捕获系统的动态行为(面向时间的)
状态图  捕获系统动态行为(面向事件的)
活动图  捕获动态行为(面向活动的
不是所有的系统都需要所有的视图
  单处理器: 不用分布图
  简单处理过程: 不用过程视图
  很小的程序: 不用实现视图
UML的价值
  是一个开发的标准
  支持完整的软件开发生命周期模型
  支持不同的应用领域
  基于经验的和用户群体需要的
  被许多工具支持
UML的应用领域
  UML被用来为系统建模,它可应用的范围非常广泛
  在不同系统中的应用
   信息系统
   技术系统
   嵌入式实时系统
   分布式系统
   商业系统
在软件开发不同阶段的应用
   需求分析
   分析
   设计
   构造
   测试

用例模型的基本组成:用例、角色和系统
UML的5种视图
   在UML 中,系统的表示使用5种不同的“视图” ( UML定义的五类图,共 9 种图形),它们从可以从软件开发的不同阶段、不同视角 和不同层次对所开发的系统进行描述。每个视图由一组图定义。
   用户模型视图:使用use-case建模
   结构模型视图:对静态结构(类、对象和关系)建模
   行为模型视图:使用表示系统的动态或行为
   实现模型视图:表示系统的结构和行为
   环境模型视图:表示系统将实现的环境的结构和行为
 
Use Cases 驱动反复过程
  驱动大量的开发活动
  创建和确认系统结构
  定义和测试事件和过程
  计划反复过程
  创建用户文档
  系统开发
同步不同模型的内容
体系结构中心
  模型是形象化、详细化、可构造和文档化的的媒介
  统一过程采用可执行文档的连续可执行行为

用例
发现角色
  通过回答下问题,可以帮助建模者发现角色
  使用系统主要功能的人是谁?
  需要借助于系统完成日常工作的人是谁?
  谁来维护、管理系统,保证系统正常工作
  系统控制的硬件设备有哪些?
  系统需要与哪些其它系统交互?
  对系统产生的结果感兴趣的人或事是哪些?
发现用例
  角色需要从系统中获得哪种功能?角色需要做什么?
  角色需要读取、产生、删除、修改或存储系统中的信息吗?
  系统中发生的事件需要通知角色吗?
  如果用系统的新功能处理角色的日常工作是简化了还是提高了工作效率?

测试用例
  用例可用于测试系统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正确性表明系统的实现符合规格说明。有效性保证开发的系统是用户真正需要的系统
最基本的建模
  类图中的各个类对象,按照顺序图的交互,完成一个用例
需求建模—用例图
  需求分析的第一步是确定系统能够做什么?谁来使用这个系统?
  用例图显示用例(表示系统功能)与角色(表示提供或者接收系统信息的人或系统)之间的交互。
  用户,项目管理员,分析人员,开发人员质保人员都可以通过用例图了解系统功能。 
用例
  描述一个系统(或一个子系统)做什么,而不是说明怎么做
角色
  系统用户
  与本系统交互的其他系统
  时间
建立事件流
  事件流的目的是建档使用案例中的逻辑流程,详细描述系统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