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初选,我们组的两个作品全部入围,成功率可谓百分之百,这与我多日付出的努力是成正比的,当然我们组的成员也很给力。尽管其他组的组长也很努力,但是他们却失败了,我觉得这里面更多的责任将归咎到组长身上。

       每个人都知道“领头羊”的重要作用,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发挥“领头羊”的作用,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管理的问题,他们应该如何去改善一个团队的管理。每个人都付出了相同的努力,但是每个人的收获却不一样,这就是思想决定行动,意识决定成败。

       在作品展初期,我们团队中的每个人都被赋予了“宏观指导”的重任,但是到底什么是“宏观指导”,很多人都不明白,有些人认为就是简单的为他们的作品提一下建议;有些人则认为是任由他们自由的发挥,让他们程序化的去完善这些作品;有些人则是强调他们重在学习。这些人的想法和做法都很好,但是仅仅这些单方面的做法是完全不够的。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本土化”这个概念,很多人在辅导八期的时候就没有考虑他们的“本土化”特征,我们是有着三年开发经验的老手,而他们则是刚刚接触编程的菜鸟,在他们的眼里,还没有成熟的软件概念,他们不知道一个成熟的软件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征,他们不知道一个成熟的软件是怎么表现出来的。尽管我们中的很多人有着优秀的思想,但是由于把他们想象的太高,最终反而导致失败。

       除此之外,就是前期各组组长对他们的定位不同,有的是培养他们的自信,有的是让他们在准备作品过程中有所收获(在学习方面),有的是在他们在作品展过程中成长起来,而我给他们的定位是冲击冠军。因为我相信,在冲冠的过程中,就是对他们最大的成长,他们是用自己的技术来创造作品,这就是他们最大的收获,如果他们在作品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他们还会缺乏自信吗?

       在对八期的指导上,我听过各个组长的会议,每个组长的开会方式都不同,但是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大撒把式辅导,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创造;第二种是细节的辅导,在他们完善过程中的小Bug;第三种则是宏观上指导他们应该如何去完善作品,如何让他们的作品吸引用户的眼球,如何让他们的作品得高分。下面具体来论述这三种辅导的结果。

       大撒把式辅导肯定是不行的,因为他们没有这方面的经验,要让他们自己走过所有的路来成长,虽然他们的感触是最深的,但是他们的收获却比别人落后了很多。要让他们最快的成长,就必须让他们尽可能的学习别人的经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细节的辅导,比大撒把式的辅导要好的多,但是却忽略了事情的主次。以至于在最后确定筛选作品时,有的组的工程还没有开发完,显的很被动,这就是过分强调细节而忽略了整体的结果,当然前期没有做好时间规划是他们最大的失误。

宏观上的指导对他们来说,获得的收获是巨大的,在这里我想说的就是一定要充分理解这次作品展的意义,你的目标是什么,那么你就能得到什么样的收获。在作品展的过程中,每个人之间既是朋友又是竞争对手,过分的强调朋友,你就为自己丧失了很多机会;过分的强调竞争,你的视野和胸怀就会变的很狭窄。

面对需求的变化,你是否主动进行了改变。我们是第一次辅导他们作品展,在辅导和管理上肯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当你发现了自己的问题之后,是否主动进行改变了。你的态度决定你的高度,有时候你的思想是无意识的,但是其他人关注的只是结果,你一定要学会发现自己的问题并主动的去改正。

在辅导他们的时候,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执行力,可能他们是无意识的,但是他们的确是把我们的话当成了耳旁风,他们每个人的做人做事的行为都在我们的心里有了个定位,在这一次的辅导上是他们选择我们,但是下一次的辅导可能就是我们选择他们了,他们是否为自己准备了“生路”呢?年轻,每个人都会犯错误,但是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我之所以选择没有让他们去承担相应的责任,是因为这次作品展决定着能否改变他们的命运。

       在最后作品的上场顺序方面,也是一门很大的学问,有的组长由于没有主动意识,决定了他们的作品在评比过程中得到了较低的分数,甚至面临淘汰的命运。尽管他们在准备的过程中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却在最后一刻失败了,可悲呀!正所谓人生处处皆学问,我们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去发现人生中的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