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采用分层的结构化技术,共分7层,从低到高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其功能分别是:

 
1.物理层(Physical Layer)
  物理层位于OSI参考模型的最低层,它直接面向原始比特流的传输。为了实现原始比特流的物理传输,物理层必须解决好包括传输介质、信道类型、数据与信号之间的转换、信号传输中的衰减和噪声等在内的一系列问题。
 
2.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
  数据链路层涉及相邻结点之间的可靠数据传输,数据链路层通过加强物理层传输原始比特的功能,使之对网络层表现为一条无错线路。为了能够实现相邻结点之间无差错的数据传送,数据链路层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提供了确认、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等机制。
 
3.网络层(Network Layer)
 
  网络中的两台计算机进行通信时,中间可能要经过许多中间 结点甚至不同的通信子网。网络层的任务就是在 通信子网中选择 一条合适的路径 ,使发送端传输层所传下来的数据能够通过所选 择的路径到达目的端。
 

 
5.会话层(Session Layer)
 
   会话层的主要功能是在两个结点间 建立、维护和释放面向用 户的连接, 并对会话进行管理和控制,保证会话数据可靠传送。
  在会话层和传输层都提到了连接,那么会话连接和传输连接到底有什么区别呢?会话连接和传输连接之间有三种关系:一对一关系,即一个会话连接对应一个传输连接;一对多关系,一个会话连接对应多个传输连接;多对一关系,多个会话连接对应一个传输关系。
 
6.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
 
  OSI模型中,表示层以下的各层主要负责数据在网络中传输时 不出错。但数据的传输没有出错,并不代表数据所表示的信息不 会出错。表示层专门负责有关网络中计算机信息表示方式的问题 。表示层负责在 不同的数据格式之间进行转换 操作,以实现不同 计算机系统间的信息交换。
 

 
7.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应用层是OSI参考模型中最靠近用户的一层,负责为用户的应用程序提供网络服务。应用层还包含大量的应用协议,如虚拟终端协议(Telnet)、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域名服务系统(DNS)和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等。
 层次间关系:
 
1.OSI模型每一层数据的名称
 
为了使数据分组从源主机传送到目的主机,源主机OSI模型的 每一层要与目标主机的每一层进行通信。用Peer-to-peer communications(对等实体间通信)表示源主机与目的主机对等 层间的通信。在这一过程中,每一层的协议交换的信息称为协议 数据单元(PDU,Protocol Data Unit),通常在该层的PDU前面 增加一个单字母的前缀,表示为哪一层数据。
 
 
2. 数据封装
封装(Encapsulation)是指网络结点将要传送的数据用特定的协议头打包来传送数据,有时候也可能在数据尾部加上报文。OSI七层模型的每一层都对数据进行封装,以保证数据能够正确无误的到达目的地,并被终端主机理解及处理。下面来看一下数据从主机A到主机B的封装过程。
 
主机A的应用层与主机B的应用层通信。同样,主机A的传输层、 会话层和表示层也与主机B的对等层进行通信。
OSI参考模型的分层禁止了不同主机间的对等层之间的直接通信。因此,主机A的每一层必须依靠主机A相邻层提供的服务来与主机B的对应层通信。假定主机A的第4层必须与主机B的第4层通信。那么,主机A的第4层就必须使用主机A的第3层提供的服务。第4层叫服务用户,第3层叫服务提供者。第3层通过一个服务接入点(SAP)给第4层提供服务。这些服务接入点使得第4层能要求第3层提供服务。